陳春成喜歡畫,喜歡古典詩詞,喜歡把鏡頭對準自然,但也喜歡毛茸茸的小動物,是寵物小精靈重度愛好者。
今年秋天,陳春成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夜晚的潛水艇》出版了,集合了這個90後年輕人自2017年起,陸續發布在豆瓣日記的九篇故事。
他在為新書所寫的日記《潛水艇的秋日之旅》里自白,這些充滿想像力的故事都是在所住之地附近的一個花園廣場石凳上閒坐發獃,胡思亂想所生髮的。它們交織在一起,構建出一整個真實的幻想世界。
「我是個生活圈子封閉、容易自我懷疑的人,他人的聲音讓我得以確定,我在暗中營造的一切並非蜃樓」。
我原本計劃前往泉州與他當面聊聊,但最終未能成行,於是就如同又一位素未謀面的讀者,與陳春成在某個秋日午後留下了如下筆談。
採訪、文丨呂彥妮
編輯 丨徐弋茗
排版 丨Zed
呂彥妮:開始回復這封筆談的此刻,你在哪裡,天氣如何,眼前的景致如何?你的心情如何?
陳春成:在植物園,午後,秋光淡淡,天氣清和,窗外鳥聲細碎,桌上一枚松果,心情挺好。
陳春成植物園隨拍
呂彥妮:給我講講你現在最日常的一天會如何度過吧。
陳春成:早起,上班,路上看看書,聽歌,看沿途風景發獃;搬磚,做些日常事務,午飯,抄抄東西,看會書或散步,午睡一會,睡前聽會有聲書,多是日本推理或武俠,下午繼續搬磚,下班,晚飯,看會電影之類或鍛鍊,抄抄東西看會書,晚上一晃就過去了,洗漱,睡前又聽會有聲書,入睡。
呂彥妮:如果還可以自由選擇(當然可以自由選擇),你還希望在哪裡長久居住,為什麼?(或許不一定是一個具體的城市或地區,而僅僅是想知道,你想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中,那個地方必須具備的一些元素是什麼?)
陳春成:安靜,氣候舒適,有群山和草木的地方吧。生活便利。
呂彥妮:如果有一件事可以和寫作給你帶來的感受相媲美,那會是一件什麼事?
陳春成:打磨一件玉器、帶球連過五人破門、譜曲吧,如果我會的話。
陳春成隨拍
呂彥妮:你小時候喜歡上語文課嗎,為什麼?
陳春成:喜歡也不喜歡。中學的古文詩詞,到現在還都能背,不過不喜歡解析的部分。挺喜歡初中的課本和語文老師。我尤其記得在家背《醉翁亭記》的那個秋天傍晚,還有學《小石潭記》的夏天,清涼,愉悅。
初中語文課本後邊有一些題外話的,課上不講,記得有一題引用了一句「熏得凌波仙子醉」,斷句的話應是二四一,不同於一般的二二三,當時很觸動,原來七言的句子,七個字中還能騰挪出這種結構。
閱讀理解之類的,就是敷衍一下,敷衍得也還行,成績不錯。記得高中語文老師很愛批陶淵明逃避現實而不選擇濟世,當時我非常喜愛陶,就很氣,一個人選擇了他喜歡的生活方式,必然會背離另一種他不喜愛的,怎麼叫逃避呢?我就掏出數學題來做,無聲抗議。
呂彥妮:你寫作的時候有什麼必需的條件和習慣?
陳春成:沒什麼特別的,安靜就好,放點淡淡的曲子可以,椅子舒服,鍵盤趁手。
呂彥妮:寫作之後所得到的這一切反饋,你認為是你寫作的目的嗎?這些關注與肯定,帶給你的真實感受是什麼?你覺得滿足和愉悅嗎?
陳春成:當然不是目的,附帶的贈品吧。他人的認可,在沒有的時候很重要,有了之後就可以了,確定苦心沒有虛擲,抵禦一點茫然。因為寫作終究是向不可知處航行。但別把情緒牽繫在這上面吧。真正的滿足和愉悅在寫作中。說起來像套話,但確實如此。
呂彥妮:你熱衷於談論文學嗎?文學可以被談論嗎?
陳春成:以前無人可聊的時候,挺熱衷的;後來有人可聊了,密集地聊了一陣,暢快也挺累的。不過這種時候不多。我不太喜歡辯論,人幾乎是無法被說服的。更喜歡相互安利吧。
呂彥妮:一個人如果寫得很好,那是ta被賦予的能力,還是可以通過訓練做到的呢?
陳春成:寫作的天賦我想除了敏感沒其他的了。對事物,對文字,對音節。有的人就是少一點敏銳,或者叫靈氣,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但可以寫另一種東西。運氣很重要,忘了誰說過,天賦很可能就是在恰當的人生階段讀到恰當的作品,有所體悟,並做了恰當的練習。
《夜晚的潛水艇》豆瓣評分
呂彥妮:在與你同時代的年輕人中,讓你贊服的是誰,為什麼?
陳春成:周善祥吧。我挺喜歡他的天賦和氣質,令人艷羨。
呂彥妮:你的家族中,對你影響最大的人是誰,ta是個怎樣的人,ta如何影響了你?
陳春成:應該是我父親。他為人很豁達、開朗,知識面廣,擅長各種體育,很有男子氣概。我印象中他很少有不開心的時候。
我母親則較情緒化和敏感,她家族這邊藝術細胞多些,音樂和美術之類。我似乎遺傳母親的性格較多。總試圖往父親那邊發展,保持豁達開朗,過陣子總會慢慢滑向母親這邊。
呂彥妮:你會一直寫下去嗎,為什麼?
陳春成:會的,也希望會。除此沒什麼可做和會做的了。
呂彥妮:如果你會一直寫下去,你覺得自己還能越寫越好嗎,為什麼?
陳春成:這真不知道,希望能寫出更滿意的。一個人寫什麼,如何寫,寫多久,不是自己能決定的。順其自然吧。
《夜晚的潛水艇》出版清樣
掃碼打賞作者
作者分享創作點滴
以及他成長的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fe5nUBxV5JH8q_Uj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