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陽康的人已返崗,身體卻出現各種症狀,現實情況讓人擔憂

2023-01-07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首批陽康的人已返崗,身體卻出現各種症狀,現實情況讓人擔憂

首批陽康的人已返崗,身體卻出現各種症狀,現實情況讓人擔憂。

自從放開之後,我們公司的人就陸續都「陽」了。

先是我們老闆,有一天感覺全身酸痛無力,他一開始以為是健身過度,後來接到一個朋友電話,說朋友的愛人陽了,我們老闆才想起測一測,一測不打緊,果然陽了。

他當即就趕緊通知公司放假一天,讓大家在家觀察各自身體狀態,同時自我隔離。

第二天回訪時發現,我們做飯阿姨也「陽」了。

接著是我,還有辦公室另外幾位同事,公司的業務人員在外出差,沒跟我們有太多接觸,可是沒多久,也都陸續陽了。

大概前後有20天時間,不是這個陽就是那個陽,公司處於半放假狀態。

直到前幾天,終於能湊齊全員了,可是卻又是狀況百出。

先是家裡情況:

上了一天班公司商務突然接到家裡電話,奶奶去世了,趕緊請假回老家。這兩天聽她說參加奶奶葬禮的一個遠親也進了醫院ICU,由於親冠引發基礎病,看樣子是撐不過去了。

再是做飯阿姨請假,她的一位親戚本身心肺就不好,再加上新冠導致血氧過低,送到醫院沒多久人就不行了。

還有一個業務員,他愛人的舅舅也因為新冠引發基礎病去世,請了幾天假回去幫忙。

事實上,不光是老人,很多年輕人也不可避免,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群里發的真實信息,看了讓人唏噓不已。

我們老家是農村的,但我爸長年做生意在外跑動,很少在老家待,前段時間回了趟老家,回來之後感慨萬千,本來2000多人的小村子,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這次回去之後才發現,跟他同齡的老人十有八九沒撐過這個冬天,那些都是他從童年時就在一起的玩伴。

就連村裡僅有的一個私人衛生所,醫生也在上個月去世了,現在村裡人生病只能到鎮上醫院去看。

還有就是,隨著去世人員驟然增多,引發的各種費用也隨之增加,讓很多農村家庭難以承受。

農村很多地方至今還保留著土葬的習俗,原來一副棺材大概5000元左右,最近已經賣到了一萬多一副,相關的辦白事用的物品也都跟著漲價,關鍵是小鎮上儲備能力有限,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

我爸說村上有幾戶人家老人去世,在鎮上買不到棺材,只好花大價錢到外地買,再花錢運輸回老家,幾經波折家裡人身心俱疲。

城市裡的人就更不用說了,前幾天一個朋友父親去世,我們這裡殯儀館要排隊到一個月以後,無奈之下他花大價錢找關係,找到外地一個縣城的殯儀館,才得以順利火化。

再說身體情況:

員工正式返崗之後,每個人的身體都多多少少出現一些不同症狀的後遺症。

有人跑幾步就氣喘吁吁,有人全身乏力胃口不佳,一進辦公室就聽到此起彼伏的咳嗽聲,還有一個業務人員,陽康後15天又復陽,這次復陽比第一次嚴重得多,打了一個星期針才免強壓制,拖著疲憊的身軀繼續上班。

就拿我自己來說,從陽到現在已經有20天時間,雖說正常上班沒有任何影響,但總感覺嘴麻麻的,偶爾咳嗽伴隨著胸悶,嗓子裡總感覺有咳不出又咽不下的痰,稍晚一點休息就開始頭疼,並且經常乏力、特別容易疲憊。

與此同時,我明顯感覺到身體抵抗力比以往要低很多,特別怕冷,稍穿薄一點就感覺冷風似乎要往骨頭縫裡鑽。

為什麼今年去世的人格外多,是巧合還是新冠使然?

這個問題,專家是這樣回答的:

誠然,新冠以我們難以想像的速度在迅速傳播,但相比前兩年,新冠的致死率已經相當低了,但現在的問題是,新冠像是一個導火索,又像一個放大器,把個體的問題放大並引爆,能撐得過去的人就活著,撐不過去的,也就到此為止了。

那麼,老人去世增多,跟新冠有沒有直接關係呢?事實上,我認為跟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飲食有關。

現在超市或菜市場賣的蔬菜食物,沒有幾個是沒有任何添加純綠色食品,各種化學物質充斥著我們的方方面面,從原材料到加工過程,到處都充斥著「科技與狠活」,我們很難再單純從食物中獲取所需各種營養供給。

再加上疫情影響人們收入,菜價、肉價都大幅度上漲,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們的飲食營養必然會受到影響,身體的抵抗力自然會更差一些。

2、天氣影響。

即便沒有新冠,冬季也是老人去世的高發期。

因為冬天的特點就是冷和乾燥,冷對老年人的刺激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也是誘發或加重老年人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原因。

對於有心臟疾病的老年人,冷空氣刺激甚至可以直接誘發心肌梗塞。老年人免疫力低,冷暖交替也容易出現呼吸系統感染。

3、醫藥緊缺。

剛剛放開那段時間,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可以用「一藥難求」四個字來形容現狀,我的一位朋友在醫院上班,自己都買不到藥,前段時間在微信上托我幫忙看能不能買到藥。

醫院上班固然如此,普通人就更難了。

而這種「一藥難求」所引發的連鎖反應還有一個,那就是「亂用藥」。

很多人家裡沒有備新冠對症的藥物,在自己陽了之後,家裡有什麼藥吃什麼藥,還有很多人高燒不退同時吃幾種退燒藥,而有的人認為自己症狀嚴重要加大劑量,於是超量吃藥......

這些行為非但不會對自己的病情有所幫助,反而還會加重病情,導致其他疾病產生。

4、環境使然。

前段時間剛剛放開,疫情直接反撲,醫院醫療資源緊張,幾乎所有醫院科室都改成了呼吸科,所有醫生不管會不會,都開始學著看呼吸疾病,很多老人不管輕症重症都湧進醫院,而很多醫生也第一時間被感染,帶病工作,這種工作狀態下,效率肯定會十分低下,此消彼長,醫療資源則更加缺乏。

5、心理影響。

記得剛放開那段時間,隨著身邊人逐漸變陽,自己也出現「幻陽」現象,一會兒覺得自己發燒,一會兒覺得自己頭疼,一會兒覺得自己嘴裡沒味,總之覺得沒陽就不正常,一邊盼著陽,一邊又怕陽,忐忑不安。

心理對人的影響多大呢?給大家講個故事。

1936年印度科學家曾在死囚身上做這樣一項試驗,他們把死囚捆在床上,用布蒙著眼,然後把死囚的手上割個口子,讓死囚聽到旁邊滴水的聲音,以為是自己血滴的聲音,沒多久這個死囚就死了,死狀和失血過多一模一樣,但其實他的傷口並不致死。

放開以來,媒體都在渲染新冠恐怖,並都在強調要自我保護,親身體會過醫療緊張程度,再加上身邊有些人確實因為新冠去世,這給很多年齡大的、跟社會脫節的老人會造成多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直接會影響身體健康。

寫在最後:

最後說一下我自己的父親吧,今年67了,身體很好,前段時間跟7個朋友一起出差,8個人可以說是同吃同住,其他7個人全陽了,其中有一個人還是跟他住一個房間,但神奇的是,我父親竟然一點都沒事,他朋友笑稱他是從「羊圈」中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血路,很是讓其他人羨慕了一番。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會倖免,我父親有高血壓,日常一直在吃降壓藥,但他平時飲食非常規律,每天走1-2萬步,運動量足夠,另外他每天吃蛋白粉給自己補充蛋白質,還有一點他自己總結的(沒有科學依據,在這裡僅僅分享經驗),他每天睡覺之前要喝杯小酒,這樣睡眠就非常好,他的原話是,酒精經過咽喉時消了毒,以至於他的呼吸系統沒有受到病毒攻擊。

這種說法當然沒有依據,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生活方式。

疫情當下,怒斥也好,傷痛也罷,我們也要始終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無論何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努力認真過好每一天,才是當下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我的生活也是頭條#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450a33aa92f2b2181fff94f5df0b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