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個中學冬令營名額,5分鐘被搶光,這是怎麼回事?

2019-11-14     冷絲說人文教育

文|冷絲

欄目|中小學教育

6000元的報名費、2000多個名額,5分鐘網報被一搶而空,家長為撿漏翻遍垃圾桶……

報名現場

這不是在搶購什麼緊俏商品的場景,而是一份民辦中學的入學資格證的現場——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冬令營的報名場面,被不少家長形容為「有些瘋狂」。

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

該校隸屬於海淀外國語教育集團,而該集團為3-18歲學齡段的學生提供中西融合的教育,以及全方位、個性化、多元化的成長空間。

作為集團核心機構的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這是由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寄宿制學校,現有中小學生5000餘名,教職員工1000餘人。

冷絲也不得不感慨:該校的辦學規模和教育成果領先於北京市同類學校。

其實,很多熟知我國一些城市的民辦中學辦學機制的家長,他們都明白一個現象:進入民辦初中,就等於提前進入了重點高中,而高中才能夠真正地決定一個學生的未來!

那麼,為何民辦初中辦學實力這麼強?又如此受家長歡迎?

民辦初中在「先期、自主招生」政策的支持下,選擇了大量品學兼優的小學畢業生,在他們背後支撐的是對教育關注度和配合度更高的家庭,家校教育的合作順暢,有利於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的形成,這也是眾多家長選擇民辦初中的一個重要考量。

民辦初中為何比公辦初中厲害?這是外行人不太理解的問題,而內行人早就知道其中的「貓膩」。

的確,公辦初中有自身的優勢:公辦初中辦學規範嚴格,不敢超越「紅線」一步,均能按照省頒布的要求開齊開足課程,重視實驗探究、體音美和校本課程的開設、開發,學生社團活動蓬勃開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可以說,支撐學校可持續發展所必須的硬體、軟體,公辦初中確實是優質的。

但是,民辦初中為何能夠脫穎而出超越公辦初中呢?這就在於靈活的辦學優勢。

一是民辦初中「自主招生」,早期實際上是「先期招生、通過考試擇優錄取」,近幾年筆試改為面試,先於公辦初中招生的同時享有與公辦初中一樣的定向生指標,均能實現優中選優,囊括一座城市某個區域絕大多數優秀的小學畢業生。

比如,這樣一份某城市民辦初中的招生數據:一些知名民辦初中報名數與錄取比例一般在10:1左右,優質生源集中且充足。

可以說,民辦初中是優質生源的集中地。

二是民辦初中往往「自主」增加中考科目課程教學課時,延長學生在校學習(晚輔導)時間,安排節假日、周末補課(或利用機構進行培優補差),強化作業、考試訓練等。

三是民辦初中較為靈活的用人機制、激勵機制到位,壓力傳導有效,可以很好地貫徹「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理念。

在這些「優勢」支持下,民辦初中中考成績呈上升趨勢成為必然。

說白了,民辦初中的辦學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相關政策,比如公辦初中不能補課,民辦初中卻能夠不受這項規定的限制;公辦初中每周只能上5天的課,民辦初中卻每周可以上滿6天的課。

在冷絲看來,所謂的辦學機制靈活,部分原因是民辦初中利用了國家政策,打了擦邊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as3bm4BMH2_cNUgPV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