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發展當然是鄭州。鄭州是個年輕城市,代表著活力,洛陽是個有歷史的城市,代表這歷史文化和底蘊。不同於武漢相對於湖北省和西安相對於陝西省一城獨大的情況,鄭州自成為河南省會以來省會首位度相對較低,河南省18個省轄市實力較為均衡,鄭州的優勢地位並不突出,洛陽,南陽,許昌等非省會城市實力較強,發展速度快,甚至河南省第二大城市洛陽市的經濟總量在前些年一度靠近鄭州。如今我國的城市格局是強省會時代,河南省也不例外,集全省之力打造省會鄭州市,以期在強省會時代占據一定地位,為中原地區爭取國家資源,在這樣的的大背景下,加上國家對河南省和鄭州市的重視,這幾年鄭州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對鄭州自身而言,富士康的引進好似打了一劑猛藥,打開了鄭州發展的大門,此後鄭西高鐵的開通奠定了鄭州米字型高鐵構架的基礎,鄭東新區的日益頻繁則提升了鄭州整個城市形象和水平,地鐵的開通標誌著鄭州真正成為了一個省會城市並且拉大了城市框架,同時五大國字號政策的加持更是直接形成了鄭州速度,此後國家批覆中原城市群的發展規劃,定位鄭州為國家中心城市,給予最高級定位,至此河南省鄭州市的崛起已經無法阻擋,成為我過中部地區雙雄之一。現在鄭州不僅僅是全國的交通樞紐,還是物流中心,重要區域中心,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城市投資幾何倍數增長,正快速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
相比於鄭州,洛陽市則是另一個極端,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洛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是國務院首批公示的歷史文化名城,我過四大古都之一,在我國甚至是全世界的名氣要大於鄭州,悠久的歷史文化賦予了洛陽市豐富的旅遊和文化資源,提升了整個城市的底蘊,這是洛陽相比鄭州的優勢。建國後,國家對洛陽非常重視,將蘇聯援建中國的156個項目的6個項目放在洛陽市,因此洛陽被譽為共和國長子,成為當時聞名全國的重工業城市,這也為洛陽市現在的健全的工業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東三省一樣,洛陽在近些年也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難題,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洛陽的發展速度並不快,重工業占比大,落後,污染嚴重,三產落後,但洛陽市卻牢牢占據著河南省第二大城市的地位,同時也是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名,這主要還是靠著老本,以至於在轉型的陣痛期湖北的宜昌和襄陽等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給洛陽的城市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如今,洛陽市2017年的經濟總量達到了4343億元,三產超過二產,標誌著洛陽市產業轉型的初步成功,迎來了新的局面,形成了先進裝備製造業、軍工產業和大數據等特色和優勢產業,同時也拉開了同其它兄弟城市的差距,優勢進一步擴大。在中原城市群規劃中,定位洛陽市為副中心城市,承擔帶動豫西區域發展的責任,並在政策等方面加大對洛陽市的支持,因此洛陽也是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重大項目不斷落地,招商引資越來越好,尤其是國家創新示範區,自貿區的設立自己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給洛陽帶來了復興的機會,洛陽地鐵的建設更是提升了城市形象,加上這兩年洛陽交通的改造升級,大大提升了洛陽的發展活力,城市建設越來越好,人民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
綜上所述,在城市現代化中,鄭州發展的更好,並且在強省會時代會拉開與洛陽的差距;而在人文歷史和居住滿意度自己工業基礎等方面,洛陽則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