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小病接連不斷,從哪些症狀判斷?中醫4招飲食按摩輕鬆祛濕

2022-07-05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濕氣重小病接連不斷,從哪些症狀判斷?中醫4招飲食按摩輕鬆祛濕

夏天到了,最讓人難受的就是,身體濕氣重讓整個人昏沉又煩悶,一點清爽感都沒有,想擺脫身體水災,體內濕氣如何改善?按摩穴位能改善濕氣重的問題嗎?喝去濕茶真的有效嗎?這篇從中醫角度帶你看內濕、外濕的差別,提供按摩祛濕的方法,以及幾種去濕氣食物、水果,教大家幾個簡單幫身體除濕的妙招!

身體濕氣重病痛一堆?這些症狀你有嗎?

每年到了伏天,氣溫升高、環境濕度也跟著變化劇烈時,很多人會發現全身從頭到腳有許多莫名其妙的病痛通通都跑出來了!雖然人們都會注意到寒熱對身體的影響,對體內濕氣的改變卻相對沒那麼敏銳,但你知道嗎?體內濕氣重是造成身體不適的主要原因!

1、中醫:身體濕氣太重分內、外兩種!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身體太濕會形成「濕邪」,而濕邪又有內濕與外濕兩種。

外濕

外濕是風、寒、暑、濕、燥、火這6種外在邪氣之一,每當進入夏天都是最好發生的時期,尤其是在夏季濕熱的時期,天氣悶熱,濕度非常大;除了季節因素外,如果長期居住在潮濕、陰雨的環境,比如在山區或海港附近,或是居室在地下室,也可能有身體濕氣重的問題。

除此之外,如果因職業、運動習慣的因素,必須長時間浸泡在水池中,甚至是在沒有適當的熱身狀態下冒然跳入水池中,即使短暫也可能受到濕邪的侵犯。

內濕

內濕則多半是因為個人的飲食不節制,或者因為攝取過多的酒精、冰飲、生冷的食物,導致脾的損傷,也就是消化、代謝功能不良,使得水分停聚在不適當的位置,進一步產生各種症狀。

雖然身體內濕、外濕來源不同,但兩者有可能會互相影響,外濕可能會從肌膚表層往內侵犯臟腑、困遏脾胃,而原本就是內濕體質的人則更容易受到外濕侵襲,中醫典籍中描述:中濕者,亦必先有內濕而後感外濕,就是這個意思。

2、身體濕氣太重症狀較多

濕屬陰邪,在中醫理論常描述濕性纏綿,體內濕氣容易瀰漫全身上下內外,傷害身體各處的陽氣,不僅發病過程緩慢、不易察覺,又很難根治,因此有所謂的千寒易除,一濕難去的說法。

如果濕邪損傷脾胃系統,常見的身體濕氣重症狀包含:

胸悶腹脹

噁心食慾差

大便常會黏膩不凈

即使口乾也不想喝水,或是喝水後覺得肚子不舒服

婦女的白帶混濁、味道也會偏重

此外,許多代謝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等也與濕邪相關。

如果是濕邪侵犯頭身,則可能會有下列症狀:

經常感到頭部或身軀困重,肩頸酸痛

平常疲倦嗜睡

面目浮腫暗沉

不容易流汗或汗味很重

有皮膚病灶,進而影響社交

濕邪還有可能存在肢體經絡之中,產生關節腫脹疼痛、無力、活動困難等症狀。

這麼看來,體內累積的濕氣會對身體造成較大的影響,真的不能輕視。

身體濕氣太重怎麼辦?體內濕氣如何改善?

如果是空間太過潮濕,我們通常會通過除濕機、冷氣機來去除濕氣,如果是體內濕氣重怎麼辦?有什麼方法能讓身體除濕嗎?別急,以下教幾個幫身體排濕的方法。

1、中醫祛濕這樣做!原理很簡單!

中醫幫身體去濕氣的原理就是:調理脾胃,藉此恢復體內消化、代謝的功能,使停滯的濕氣能被推動,進而排出體外。

就像水庫滿載要開閘泄洪一樣,體內的水氣過多也需要尋找出口,舉例來說:

常見的四君子湯,其中有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在此基礎上再搭配半夏、陳皮、厚朴、薏仁等去濕氣中藥,可有效地補養脾胃。

或者採用四神湯是用茯苓、淮山藥、蓮子和芡實(或薏仁),能健脾除濕、養顏。

另外,當無形的水氣瀰漫在體內時,就可以使用屬於芳香化濕類別的中藥,往往也有提神醒腦的功能,而夏季流行的防蚊香包多是這類中藥的組合。

此外,通常還會使用排汗或利尿的藥物幫濕邪尋找出路,比如說麻黃、車前子或六一散,這些都可以用來引水外出。

那如果症狀不嚴重或不想吃藥,平時可以多做哪些生活保健呢?

2、祛濕保健看過來:在家可以這樣做!

排汗

不要關在冷氣房裡久站、久坐、久躺,平常靠自己多運動、幫助流汗,除了增加血液循環也有助於除濕,又不用花錢吃藥!

按摩

除了按摩水腫處之外,也可以通過按壓這些穴道來排除體內濕氣:

頭部:百會穴、大椎穴

身體:關元穴、水分穴

手部:曲池穴

腿部:陰陵泉穴、委中穴、湧泉穴、足三里穴、承山穴、三陰交穴、豐隆穴

保持良好的作息與飲食習慣

不熬夜、早睡早起、睡前不要過度飲水、營養均衡等,都可以避免濕氣累積體內。

以上幾個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別再焦慮身體濕氣重怎麼辦啦!至於飲食方面還有什麼特別注意的事項,我們接著往下看。

3、身體濕氣重喝什麼?祛濕茶有用嗎?

祛濕茶是很常被推薦的祛濕飲品,不僅網絡上有很多自煮、自泡的視頻,市面上也有不少相關產品,這造成不少人以為只要有祛濕二字就一定對身體有幫助,然而這並不是正確的觀念,喝錯了可能讓人越喝越不舒服。

祛除濕邪,個人的體質也必須考察在內!濕氣重又可分寒濕與濕熱兩種,寒濕者需要通過性質較溫的食物排濕氣;濕熱者則避免食用溫熱食物,避免沒排濕反而更加上火。

因此建議先找中醫師確認自己屬於哪一種性質,聽從建議再尋找相對應的茶飲用,或直接讓中醫師依照自身的狀況調配祛濕藥方會更有效。

去除濕氣喝什麼最有效?

答案是溫開水。

注意!部分民眾喜歡在夏天喝冰水消暑,覺得同樣都是水,冷熱有差別嗎?但其實冰水進入人體會降低體內的循環功能,反而會讓水分停滯在體內無法排出,雖然冰鎮了口腔,卻讓身體越喝越濕!

如果夏天想來點有味道的消暑飲品,綠豆湯、綠豆薏仁、黑豆茶、紅豆水、冬瓜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4、濕氣太重吃什麼?

臨床上也不少患者會詢問濕氣重吃什麼改善?希望通過日常飲食趕走昏昏欲睡的感覺,針對體內濕氣重要吃什麼排濕氣食物,以下這些蔬菜水果給大家參考:

去濕食物:

苦瓜、冬瓜、黃瓜、絲瓜、芹菜、菠菜、茄子、蓮子、赤小豆、白扁豆、蘆筍、山藥、薏米、玉米須

去濕水果:

西瓜、甜瓜、木瓜、蘋果、無花果、火龍果、橙橘、鮮棗、柿子、楊桃、草莓

去濕的蔬菜水果一般較適合濕熱體質的人,如果體質偏寒反而要少吃,不然可能適得其反。

身體濕氣重雖不是對人體的重大危害,卻會緩慢地消磨整個人的精氣神,長期則會各種問題叢生,希望通過本文能幫助大家成功除濕,讓自己在夏日裡也能充滿活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a05bf590ce60679f983a725cfab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