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到底該如何追逐自己的夢想?

2020-07-16     唐唐頻道

原標題:農村留守兒童,到底該如何追逐自己的夢想?

唐唐最近在網上看到幾個真實發生的事,感覺很扎心。

小璇是邢台臨西縣的一名2年級學生,父親兩年前意外去世後,小璇一直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母親為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活開支,只能長期在外打工,很長時間不能回家,小璇因此成了留守兒童,生活也過的十分貧瘠。

儘管如此,小璇卻十分懂事,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常年吃藥維持,小璇跟爺爺奶奶感情很深,小璇告訴大家:「自己還有一個哥哥,在寄宿制學校上5年級,不能每天回來,但自己會照顧好爺爺奶奶的。」

很難想像,一個僅僅讀2年級的小孩子,竟然能說出這麼負責任的話,而且,她還將這句話做到了,每天放學回家後小璇都會一直幫奶奶做家務。

而大多數同齡的孩子們,這個年齡段還在鬧著找家裡人買玩具。其實小璇也僅僅是個孩子而已,她也有自己的童心,也想要買玩具,但生活不允許!

別說買玩具了,就連小璇身上的衣服基本也都是別人送的,小璇平時學習也很努力,成績很好,比起成績,她的懂事更讓唐唐覺得心酸,她從不找家裡人要求買什麼,因為她知道家裡的錢還得留著給爺爺奶奶買藥。

實際上小璇跟別的同學沒什麼區別,也是比較活潑的性格,從小就很喜歡畫畫,因為她說可以畫出彩色的媽媽和她。

小焦是石家莊靈壽縣二年級的一名小學生,性格很內向,經常一個人默默看著別的同學們做遊戲。而這一切只是因為同學們都嫌棄他的名字,所以他不敢和同學們說話,只敢找沒人的地方自己跟自己說話。」

但其實小焦也很想得到別人的認可,想要和別人玩到一塊,小焦很喜歡朗讀,他說:「我喜歡電視里的人說話,我想和他們一樣」。

小焦經常一個人拿著課本走到學校後面的空地上,一遍又一遍的朗讀課文。但小焦的學校很偏遠,教師資源並不充足,只能教授孩子們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小焦喜歡朗誦、卻無處學習,只能在電視上看新聞聯播時學習他們說話。

其實在農村,像小焦這樣的孩子有很多,孩子們只有文化課,課餘活動也只是在操場玩沙子、丟沙包。沒有合適的契機與渠道去接受更多的素質教育,以及藝術愛好,很多人的天賦都被白白浪費。

小彤是保定莊裡小學的一名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年幼的小彤熱愛學習、喜歡閱讀,但性格卻有些內向、有些膽怯,平時不太敢跟身邊的同學一起玩,也不善於表達自己。

其實在全國各地,還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 溫飽得以解決,但孩子們缺少呵護與陪伴,他們成為了有家的「留守兒童」。

他們也跟城裡的孩子一樣,有著屬於自己的小小夢想,有自己的愛好和想要去做的事,但由於多方面原因,他們有的沒有合適的渠道去學習,還有的則是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實現夢想。 詩和遠方都離他們太遠,他們的生活只有一日三餐。

唐唐小的時候也是留守兒童,因此我更懂得這些貧困學子有多需要幫助,也明白他們面臨的經濟壓力有多大!因此一直想要找到合適的渠道幫助他們,在前幾天,唐唐終於找到了一個專業對口的幫扶平台—— 由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在騰訊公益平台發布的「夢想口袋,讓夢成真」項目!

「夢想口袋,讓夢成真」項目是專門面向鄉村留守兒童,開展素質教育的公益活動!旨在用愛心優化他們的起跑線,會和孩子們分享夢想口袋中各項物品的使用,為孩子們進行語言表達、普通話、朗讀等培訓,我們還會引導孩子們去幫助身邊的小夥伴實現夢想,讓他們成為小小公益傳遞者。

今年9歲的霍林夕,就是「夢想口袋,讓夢成真」的受益者之一,林夕從小就很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平時也只是依靠視頻通話才能見面,2018年,7歲的林夕剛剛入學,就收到了一個愛心人士通過騰訊公益平台捐助的「夢想口袋」。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霍林夕就開始主動的洗自己的衣服,每次都會跟媽媽說: 『夢想口袋』中夢想傳聲機中,有很多故事都教給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捐款成功後,還可以生成專屬於你的捐款證書,上面會有你的名字。

小夥伴們還可以通過的方式,一起 參與捐贈幫助留守兒童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HO_VnMBd4Bm1__Y62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