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作為曾經「小米生態鏈」成員,石頭科技站在巨人肩膀上行走,短短几年便成為掃地機器人領域的頭部。2020年科創板上市後,一路飆升,成為繼貴州茅台後第二隻「千元股」,被稱為「瘋狂的石頭」。
然而,2021年以來,逐漸脫離「米鏈」的石頭科技開始經歷股東頻頻減持、股價跌跌不休的背後,是業績失速,是第二增長曲線難找的窘境。
眾所周知,石頭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小米的支持。
自首次增資起,石頭科技發起的多次增資及股權轉讓事項都可以看到「小米系」的身影。截至2020年科創板上市前,順為和天津金米分列石頭科技股份比例的第二、三位,分別持有12.85%和11.85%的股權。
小米背書的同時,石頭科技也獲得了來自小米渠道與供應鏈的扶持。創建初期,雙方高度綁定,石頭科技拿下小米掃地機器人代工業務,成為小米生態鏈的一員。
站在巨人肩膀,石頭科技營收規模迅速擴增,由2016年1.83億元增至2019年的21.25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26.45%。在此期間,石頭科技也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不到一年股價便衝到「千元」高位。
只是,盛極必衰,登高跌重。觸頂後石頭科技很快開始走起下坡路。2021年2月,原始股大規模解禁,拉開一場減持大戲。
石頭科技大股東、高管開始「組團」大額減持,而彼時正逢石頭科技創出千元股價之際。在這一期間,「小米系」順為資本、天津金米累計套現22.55億元。
根據可查公告,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間,包括順為資本、天津金米、啟明等共5位股東實施了數輪減持股份計劃,累計減持671.15萬股,合計套現約70億元;此外,毛國華、張志淳、吳震等4名石頭科技的董監高累計減持116.65萬股,合計套現約12.12億元。
然而,更大的減持潮還在路上。
2023年1月,石頭科技再次披露減持計劃,自2023年2月13日至8月12日期間,順為、金米、丁迪等三名大股東,計劃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9.5%股權。其中「小米系」順為、金米減持比例更是均超總股本的1%。
2023年2月,石頭科技迎來創始人、實際控制人昌敬首發原始股的解禁。據公告顯示,在2023年3月至9月期間,昌敬計劃減持不超過187.38萬股。
在不斷的減持套現下,石頭科技股價不斷走低,昔日「千元股」自此跌落神壇。截至2023年7月21日,石頭科技報收249.95元,總市值達327.9億元,較歷史最高點市值蒸發超8成。
除股東組團「出走」外,致使石頭科技股價持續下滑的另一個原因,或是脫離「小米生態」後,石頭科技並不好看的業績表現。
由於早期為小米代工的經歷,石頭科技與小米關聯交易密切。以2016年為例,石頭科技尚未發展自有品牌,來自小米集團的銷售收入占比高達100%。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貼牌模式下石頭科技的利潤被不斷蠶食,石頭科技米家品牌掃地機器人毛利率常年不到20%並持續下滑。於是,在為小米供貨的同時,石頭科技在2017年、2018年相繼推出自有品牌「石頭」、「小瓦」,前者定位中高端,後者瞄準低端市場,
「去小米化」效果顯著。2022年財報顯示,小米集團為石頭科技提供的銷售收入已降至2300萬元,占總營收僅0.35%,剩餘均為石頭科技自有品牌貢獻。
只是,失去小米「庇護」的石頭科技,雖然在自有品牌中獲得了較高的毛利水平,但基本也都用到了營銷和渠道建設上。
結合往期數據,石頭科技銷售費用自2016年的154.2萬元漲至2022年的13.18億元,銷售費用率從0.84%上升至19.89%。
回顧往期數據,石頭科技逐步脫離小米,打造自有品牌以來,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速整體呈放緩趨勢,2022年凈利潤更是出現負增長。
2022年,石頭科技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57%至66.29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5.62%至11.83億元。
利潤負增長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為進一步拓展海內外市場,增加廣告及市場推廣投入,導致銷售費用上升」。對比來看,2016年至2022年,石頭科技銷售費用累計約34.24億元,而同期研發費用累計約16.48億元,不及前者的一半。
不可忽視的是,放眼整個行業,隨著玩家增多,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昔日靠山、合作夥伴小米也站在了對立面。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2022年中國掃地機器人行業市場中,科沃斯市場份額達39.98%位居首位,其次石頭科技、雲鯨、小米、追覓市占率分別為21.53%、15.07%、9.19%、6.8%。其中,追覓也為「米鏈」企業。
此外,2022年掃地機銷量為654萬台,同比下降24%。並且掃地機器人銷量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不光石頭科技,整個行業都陷入停滯期,似乎掃地機器人不再是一門好生意。
發展進入僵局,石頭科技開始尋覓新鮮血液。
2023年2月,石頭科技召開了H1新品發布會,推出了旗下首款滾筒洗衣機「石頭分子篩洗烘一體機H1」,高調殺進洗衣機賽道。
只是,洗衣機作為傳統白電,近些年開始走向存量市場,賽道已是一片紅海。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洗衣機市場全渠道零售規模同比下滑10.4%至686億元,零售量同比下滑9.0%至3371萬台。這是自2016年以來,洗衣機行業零售規模首次跌破700億。
石頭科技選擇了洗烘一體機這個較為新的賽道,走的是高端市場。然而,在「卷技術」的高端市場,石頭未必就有優勢。
更何況,盤子就這麼大,還有海爾、松下、西門子等老牌霸占絕大部分市場,石頭科技如何競爭?憑藉新品宣傳中的「第三種顛覆行業的技術」?
截至7月21日,天貓平台「洗烘一體機熱銷榜」中,根據近30日好評率排序,帶烘乾功能的機器中,折後售價為2299元的「海爾洗烘一體106C」排名居首位,月銷量2000+。而石頭科技「分子篩洗烘一體機H1」僅排名13,折後售價5299元,月銷量100+,並不太出眾。
可見,雖然洗烘一體機市場發展還在初期,但早已有多個品牌巨頭占據消費者心智。石頭科技想要靠技術噱頭讓消費者買單,明顯不容易。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昌敬開始下場造車,成立洛軻智能。根據企查查顯示,洛軻汽車主體洛軻智能已經完成了4輪融資,其投資方包括騰訊投資、紅杉中國、IDG資本等一眾明星投資機構。
雖然昌敬表示,自己工作重心仍是石頭科技,然而外界對其跨界造車還是不乏擔憂,有股民稱其跨界是「不務正業」。
現如今,「掃地茅」逐漸褪色,石頭科技還沒有培育出可以扛大旗的第二增長曲線。面對業績股價雙重窘境,石頭科技恢復昔日榮光的難度似乎越來越大。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