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書法隱藏的「秘密」,被啟功揭破,原來他的字這麼「虛偽」
歷史上「字如其人」的典範,除了文徵明,還有唐代的「忠臣」顏真卿、柳公權,顏真卿自然不必說,他為人正直清廉,在攻打安祿山叛軍時,家中侄子、哥哥先後被殘害,在悲痛欲絕中寫下《祭侄文稿》,成為「天下第二大行書」。
而柳公權榮獲「字如其人」這一稱號的原因,則來自於他「心正則筆直」的故事,據說當年唐穆宗貪圖享樂、揮霍無度,不關心民生社稷,柳公權對此頗為憂慮,一直想要勸諫君主,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
所以有一日唐穆宗詢問柳公權,如何才能寫好書法時,柳公權為了讓帝王端正思想、勵精圖治,行光明磊落、利國利民之事,於是回答唐穆宗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品端莊,行為正直的人,自然就能寫出好書法,據說聽到此言後,唐穆宗「默然改容」,被柳公權剛直不屈、堅貞如一的品德深深觸動,意識到自身問題,之後也有所改觀。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認為此事定是一段「佳話」,值得被歌頌至今,但近代「心正則筆直」一論,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啟功《論書絕句》中有這樣一句:「勁媚虛從筆正論,更將心正哄愚人。書碑試問心何在,諛閹諛僧頌禁軍。」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大家別被柳公權「心正筆直」的表象矇騙了,其實他的字十分「虛偽」,啟功為何發表如此「驚駭世俗」的言論呢?原來這跟啟功揭破了,柳公權兩件書法《神策軍碑》、《玄秘塔碑》,背後隱藏的「秘密」有關。
《神策軍碑》寫於唐會昌三年(843年),為宣揚「神策軍」而作,《玄秘塔碑》創作於唐會昌元年(841年),內容是紀念大達法師,大多數人在不看碑文內容時,都以為歌頌的正派人物,實際上這都是導致唐朝衰弱的「罪魁禍首」。
首先「神策軍」歸宦官統領,為控制君主實力而存在,處事肆無忌憚,歷史記載中,有過不少「神策軍」為非作歹之事,同樣「大達法師」曾蠱惑唐憲宗,在國力本就衰弱的情況下,行鋪張浪費之事,他自己也利用權力,四處搜刮錢財,都是無惡不作的奸佞之徒。
而柳公權卻阿諛奉承帝王,為他們撰寫碑文,所以在啟功眼裡算不上剛正不阿之人,於是在詩文後的註解里,詳細敘述自我觀點,原文是:「且神策軍操之宦官,腥聞彰於史冊;玄秘塔主僧端甫,辟佞比於權奸,柳氏一一為之書石……是筆下之美惡,與心中之邪正,初無干涉,昭昭然矣。」
光這樣平述還不能消滅啟功心中的憤怒,在最後又加上一句「非謂心正者其書必不善,更非謂書善者其心必不正。心正而書善者世固多有,而心不正書更不善者,又豈勝僂指也哉」。
確實正如啟功所言,柳公權此話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心術、品行不端之人,不一定書法水平就差,例如他之前讚揚的蔡京,行筆流逸生動,並不遜於「宋四家」,由此可見,書法鑑賞還是要從技法、氣韻等藝術角度分析。
您對柳公權和啟功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