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運動是一項全球範圍內的DIY(自己動手做)運動。在這項運動中,參與者駕馭自己的人生,解決他們自身遇到的各種問題並且分享這個過程。而且這項運動正在學校氛圍內蓬勃開展著,因為學生們在參與創客活動的過程中有更加真切的學習體驗。
在一開始的時候,人們製作東西的目的是用來解決問題或是提高生活質量。但是之前的這些做法往往是非常個人化和小眾的。現在,網際網路使得這些個人的小打小鬧登上了大雅之堂。
《以創造去學習》一書的作者之一西爾維婭·馬丁內斯(Sylvia Martinez)說:「這些東西曾經很小眾,現在卻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她還指出,「這些人們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東西與最新的科技相結合,使得這些東西更有用、更有推廣價值」。
她舉了一個說明創客運動的全球性的例子:一個義大利的父親為失去了一隻手的兒子製作了一個假肢。他把這個設計放在了網絡分享平台上,而一個來自德國的陌生人改進了這個設計,並且之後一個非洲人根據這個設計也給自己製作了一個假肢。使用3D印表機可以像使用普通印表機一樣,讓實體的塑料模型在全世界範圍內成千上萬遍地進行複製。
接觸真實世界的需要
在美國,從幼兒園到小學二年級,孩子們使用木塊、樂高積木一類的東西來「造」東西,但是這種傳統在高年級的學習當中消失了。學校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試上,集中在一些可以測量的指標上去。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家裡可以連續幾個小時地玩積木,但是他們的創造性似乎一到學校就被毀滅了,「學校在戕害我的孩子,他們牟取了他們的創作力,戕害了孩子們的天性,抑制了他們把各種東西融會貫通的慾望和好奇心」。當家長說學校在戕害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學校一定要想一想是不是發生了什麼非常嚴重的問題。
而「另一股將教育推向創客運動的是接觸真實世界的需要,因為孩子們越來越依賴電腦,而很少有孩子會花時間仔細思考一下電腦是如何工作的。就像那款名叫「我的世界」(Minecraft)的遊戲一樣,大一點的學生會炫耀他們做得有多好,「但是這些虛擬環境中的物理結構是不可能存在的」,美國伊利諾州探究學院技術教育負責人文尼·弗洛特尼(Vinnie Vrotny)這樣說道。
電子產品變得越來越「傻瓜化」,人們不需要再自己安裝汽車的引擎,也不再需要自己組裝電腦,即使這樣做能夠幫助他們理解這些東西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他們只是按一下啟動按鈕,然後等著就是了。在過去的20年裡面,人們已經沉迷於一種數字化的文化,並且深陷其中,似乎忘記了親手做東西的那種快樂。
創客式思維引領主動學習
美國一些學校已經意識到學生在主動學習方面迷失了方向,並且開始試圖把創客式的思維方式引入到他們的教學活動當中。
弗洛特尼在自己所在的學校中,建立了一個很大的創客空間,在那裡學生可以圍繞著創客課程形成一個集體,那些在學習上有天賦的孩子希望把頭腦中更高水平的、更抽象的想法編程成為更具操作意義的「原型」。有些聰明的孩子在把自己設想的東西做出來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他們追求完美,但是創客空間會鼓勵他們一步一步地做,離開他們司空見慣的領域,從錯誤當中學習,並且做出一些真正非常酷的東西。學生們會分工完成不同的模塊和單元,並且參與和評估一個他們都有興趣的項目,而且他們不會就此止步。
在紐約州的一所電腦學校的教室里,計算機教師翠西·魯茲提斯(Tracy Rudztis)去年在公益組織和區域教師協會的幫助下,組織建立了一個創客空間。每天中午,她都會給孩子們收拾出一張上面放滿各種材料的桌子,以供他們在午休時間製作東西。8到20名學生,每天都過來做機器人和粘土電路,或是修理那些機房裡弄壞了的耳機。
在春假和秋假中,翠西老師為軟體工程項目編寫課程大綱和教材,紐約教育部門將會在秋季學期安排一千名學生使用這個教材,而且布隆伯格家族(Bloomberg Family)基金會資助了這個項目。這門課程將會是一種混合的模式,涵蓋了編程、機器人、網頁開發、基礎電路、網絡寫作和無線編程等內容,學生還可以自行學習數字製造、3D列印和動畫課程。
通過這門新的課程,翠西老師希望更多的學校可以看到創客教育的重要性,並且把這門課帶到自己的校園中去。同時教六年級和七年級的她說:「我堅信,你需要給孩子更大的空間去做手工、去探索、去發現不同的答案,我們這樣做得還很不夠。」
將創客教育常態化
在維吉尼亞州,阿爾比馬爾(Albemarle)高中從2002年起,就已經開始將創客教育融入其初級的課程當中。但是從今年開始,學校打算將創客教育從草根的活動升級為一項全校戰略。並且,這所學校所在的阿爾比馬爾公立學區的負責人表示,學校小範圍內開展創客活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現在試圖要做的就是將創客教育常態化,這樣學區內所有的學校和班級里的孩子都可以有機會參與創客活動,「通過實踐我們發現,無論在上個世紀還是本世紀,抑或是孩子們即將面對的未來的生活中,創客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都非常有效」。學區負責人還特別指出,創客教育是一個發源於草根的過程,而不是自上而下的人為工程,區域範圍內能做的就是去鼓勵那些感興趣的教師,保證每所學校和每名教師都具有開發有特色的創客空間的權利。
學校並不一定非要購買一些特別昂貴的器材,比如3D印表機、雷射鵰刻機這類東西才能開展創客教育。學生們運用身邊的材料,比如卡紙、橡皮泥、廢舊的電腦配件等,就可以做出很棒的項目。學校像其他的社會組織一樣,都是一系列錢和時間的運行方式的集合。在有限的經費預算內,阿爾比馬爾學校通過制訂計劃、尋求資源並且審視和重構這些資源,成功地開展了創客教育。校方負責人表示,相比於那些用來應付考試的錢,學校覺得將錢花在創客教育上更為值得。
美國開展創客教育目前的趨勢是,要將課程內容的教學融入到各種創客活動中,把這種活動常態化。對學生而言,那些教學內容看起來好像是消失了,事實上是因為它們都融入到各種創客活動當中了。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轉變非常重要,也是最困難的環節。教師需要明確的一個概念是:並不是說講授知識是一回事,而製作東西是另一回事,這兩者本來就應該是一體化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8r8NHQBURTf-Dn5EY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