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叫vita的少年火了!
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年僅8歲,在B站就有了8萬的粉絲,甚至連蘋果CEO庫克都在微博上為他慶生。
這個上海的小少年,究竟厲害在哪裡呢?
原來,去年8月開始,他就在B站上教人編程。
雖然看著年紀小,可上起課來卻一點也不含糊。
講課邏輯特別清晰,反應速度也很快。懂得拆分講解課程,自己設計細節教程。
很多人在驚嘆之餘,也紛紛感慨。
不難發現這個8歲的孩子,如此優秀,一定離不開父母的良好教育和引導。
社會發展這麼快,我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被落下?
以後的世界什麼樣,誰都無法準確預測。馬雲說過這樣一句話:
「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的教育。
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這也就給我們的教育出了一個難題:要讓孩子學些什麼,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受益一生呢?
學習3D印表機器人創客教育,動手、動腦、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辦法、創新、創造力!
就像喬布斯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因為它將教會你如何思考。」
8歲的小學生趙一舟(據節目介紹,趙一舟從6歲起就開始學機器人編程),竟然獨立設計了一套人工智慧識別系統,可以準確讀取寵物狗的表情,從而判斷它們的情緒。
這項「發明」讓在場觀眾連連稱讚,就連主持人撒貝寧都忍不住驚呼:
「取代我們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下一代!」
他媽媽也連連感慨,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孩子能做到這樣。
通過學習了機器人編程,孩子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不是向家長求助,而是思考分析,這個困難存在著哪些問題,可以通過幾個步驟來解決。
機器人編程思維沒那麼複雜,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能力。
看看現在有名的科技精英就知道,從小學編程,其實不算什麼新鮮事兒:
創辦Uber的特拉維斯·卡蘭尼克,6歲開始學;
在谷歌研發出了AlphaGo的德米什·哈薩比斯,8歲;
特斯拉、SpaceX火箭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則是9歲;
......
事實上,編程教育低齡化早已是大勢所趨:
英國強制要求5歲起必須學;
在美國,歐巴馬不但號召全美兒童學編程,還認為應該和字母一起學;
2017年,國務院也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求中小學實施編程教育,部分省市甚至將編程納入了中高考。
讓孩子們跟緊時代,這很好理解。
但很多人疑惑的是,為什麼國家一定要讓編程從娃娃抓起?
稍有經驗的父母應該都發現了,8歲以前的孩子學東西特別快,這是因為兒童大腦發育有黃金期。
人的大腦在嬰幼兒階段發育非常快,但到了八歲之後開始逐漸減慢。
——史丹福大學Carol Dweck教授
這個時候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比長大後費盡心思買學區房、報價格高昂的課外班,效果都要好上千百倍。
一個人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小時候父母給到他什麼樣的教育。
有些孩子小時候很聰明,卻在人生選擇上走了彎路,最終泯然眾人。
編程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是卻少有人意識到。
在歐美國家,90%的家長都會通過編程來培訓孩子的思維能力。
原因很簡單,就像美國教育專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Resnick說的那樣:
計算機科學非常適合幼兒教育,它為兒童提供了一個可以「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的環境。
學編程,究竟都有哪些好處呢?
1
抓住成長黃金期,讓孩子更聰明
編程的本質,是一套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習編程時,孩子需要把一個複雜的大問題,拆解成一個個可以解決的小單元,逐步解決整個問題。
這個過程能夠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專注力,同時學會運用編程思維去規劃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
從玩樂中,戒掉遊戲癮
學習機器人編程,不但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機器人背後的邏輯,還可以讓孩子動手設計遊戲。
很多孩子上過兩堂課,就會發現遊戲背後的「秘密」,了解遊戲而不是沉迷遊戲。
3
打好基礎,無縫銜接小學教育
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曾在一個活動上感慨:
在未來,不懂編程的孩子,就像不會英語的孩子一樣讓人焦慮。
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動,編程會越來越普及。
孩子現在開始學,時間比較充裕,上小學之後比同齡人更有優勢。
功利一點來看,學習編程還能為萌娃經歷增加亮點,幼升小時可以在千篇一律的簡歷中脫穎而出。
少兒3D列印啟蒙課堂設計初衷是希望孩子通過學習了解「積木式」3D建模原理(邏輯思維能力)之後,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動手能力,無拘無束的去發明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