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守護祖國藍天和平,1700多名年輕人集體赴死,平均年齡才23歲

2022-03-15     耀眼生活

原標題:為守護祖國藍天和平,1700多名年輕人集體赴死,平均年齡才23歲

引言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這是宋代鄭思肖在《二礪》一詩中的最後兩句。真可謂字字泣血。可見無論古今,人們愛國的心情都是一樣的。

在我國近代長達14年的抗戰中,每個領域都有無數的戰士挺身而出,其中就包括了4300多個年輕的空軍將士,他們都是正值青春卻以身殉國,其熱忱之心可敬可嘆。而其中有1700多名戰士,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3歲,都來自同一個學校:筧橋中央航校。

筧橋中央航校舊照

01

筧橋中央航校,成立於上個世紀30年代,為許多有志於報國的青年戰士提供了完善的航空知識技能學習,因而被譽為中國空軍的搖籃。1931年春,筧橋中央航校正式建成,後來在洛陽和廣州分別設立了分校。在抗日戰爭爆發前,筧橋中央航校共培訓了500多名學員。當時因為我國空軍人才極度缺乏,更談不上什麼空戰能力,正如陸遊在《金錯刀行》中感嘆:「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於是航校專門聘請美國人為教學顧問,並從國外購買回多種型號飛機用作教練用機。

航校在學習科目的設置上也儘量完善,除了飛行科,還增設了機械科。學員們在這裡除了學習飛行相關的知識,還必須學習無線電通訊以及英語。中央航校對學生選拔非常嚴格,年齡身體都有很高要求,在進入學校後便會從學生班開始學習,升入本科後又分為初中高三級,每一個級別都學習不一樣的專業知識。

筧橋中央航校訓練舊照

可以說,中央航校所有的教職員工以及學員,都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1935年,航校學生高志航在義大利購買戰機時,被墨索里尼看中,力邀其加入義大利空軍,但是高志航拒絕了。後來他帶領著中國空軍在「8·14空戰」中擊敗日軍,也讓筧橋航校徹底一戰成名。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第2天,日軍從台北松山機場派遣18架轟炸機襲擊筧橋與廣德,高志航率領的空軍第四大隊從河南周口起飛前往支援。

02

當他們即將降落在筧橋機場時,日軍已經到達機場上空。由於當時飛機上沒有通訊系統,高志航不得不以手勢和喊話的方式,命令所有的戰鬥機再次起飛。當時天氣惡劣,正值颱風過境,高志航率隊沖入狂風暴雨中,以悍不畏死的勇者之姿,正面迎戰日軍。

高志航舊照

中國空軍與日本戰機在雲層中展開了激烈的搏鬥,中國飛行員在這一戰中擊落3架敵機,重創1架,受傷的那一架飛機在返航時墜毀。這場空戰中,中國空軍大獲全勝,這也是中國軍隊第1次在空戰中取得勝利。遺憾的是,雖然在空戰中空軍沒有損失,但是由於燃料不足,飛行員劉樹藩在迫降時受傷,失血過多而犧牲。

03

兩天後,也就是1937年8月16日,空軍第五飛行大隊派遣6架飛機轟炸日本陸戰隊司令部,其中一個叫閻海文的飛行員順利完成任務返航時,座機不幸被高射炮擊中,被迫跳傘。閻海文在降落時因風向變化落入敵人陣地,日軍試圖俘虜這名中國飛行員,但是閻海文拔出隨身佩戴的手槍擊斃五個日軍,然後用最後一顆子彈殉國。

閻海文舊照

8月19日,在閻海文犧牲之後三天,空軍第二大隊第九中隊分隊長沈崇誨實行轟炸敵艦的命令,正好遭遇到日本戰鬥機空襲南京杭州,沈崇誨的護航機隊衝上去迎戰。沈崇誨便自己駕駛著轟炸機繼續執行任務。

誰知就沈崇誨在飛臨任務地點上空時,他卻因為戰機故障不得不脫離戰鬥隊形。沈崇誨眼睜睜看著日軍旗艦出雲號指揮著日軍飛機和自己的戰友血戰,於是他便與同在飛機上的戰友的陳錫純駕駛飛機一頭撞向出雲號,意圖拼上一死也要重創敵人。最後因為傷勢過重,沈崇誨的飛機不幸墜海。在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駕駛著戰機撞向敵方軍艦的情節讓無數觀眾痛徹心扉,這一角色的原型就是沈崇誨。

《無問西東》沈光耀(沈崇誨)劇照

結語

眾所周知,空軍與其他兵種相比更具特殊性,對於戰士的要求很高。而當時能夠滿足入學條件的人,基本都算是出身名門——林徽因的三弟林桓,俞大維的兒子俞揚和,張伯苓的兒子張錫祜等人,其實都可以過著比很多人優越得多的生活。但當時進入筧橋中央航校的學子們,幾乎都在二十出頭的年紀以身殉國了,可想而知筧橋中央航校當時的陣亡率之高。

參考資料:

《二礪》

《金錯刀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8c8c7212638889c84739c3f2ede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