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產業興,美麗溧陽入畫來!全國知名媒體到江蘇溧陽調研採風

2023-11-21     江南都市報

原標題:文旅融合產業興,美麗溧陽入畫來!全國知名媒體到江蘇溧陽調研採風

文旅融合產業興,美麗溧陽入畫來!全國知名媒體到江蘇溧陽調研採風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陳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王塞塞 畢俊星

入目皆是畫,人在畫中游。11月17日至18日,溧陽市委宣傳部攜手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邀請全國知名晚報總編齊聚溧陽,開展為期一天半的調研採風之旅。總編一行深入山水之間,欣賞大自然賦予溧陽的獨特景觀,同時參觀了解溧陽在文化旅遊、鄉村振興、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感受這片土地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

生態溧陽成為熱門旅遊打卡地

一直以來,江蘇省溧陽市以「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資源優勢成就了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近年來,該市每年吸引600多萬遊客前來體驗打卡,而串起這一路美景的正是長365公里的「溧陽1號公路」。主要景區景點、220多個鄉村旅遊點、282個美麗鄉村、百餘家溧陽茶舍(精品民宿)……「溧陽1號公路」把原本分散的自然資源和鄉村景點連接成新的優質資源。

在青峰仙居民宿,總編一行參觀了民宿的各個區域,了解了民宿的經營理念和特色服務。青峰仙居民宿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貼心的服務,為民宿產業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鑑。在這裡,大家感受到了心之所憩,而這樣舒適的休閒度假勝地,溧陽還有很多處。

特色村落展現美麗鄉村新風貌

天目湖鎮桂林村、天目湖方所文化村、竹簀鎮姜下村是溧陽市鄉村振興戰略的典型代表。近年來,溧陽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經濟繁榮。

作為天目湖鎮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業的排頭兵,桂林村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桂林茶場於1972年建立,於1984年推出「沙河桂茗」品牌,如今該品牌被載入江蘇省綠茶製作「非遺」名錄,茶葉已成為桂林村的支柱產業之一。

天目湖方所文化村以傳統江南水鄉體系為基礎,村內以景觀水系、6座現代廊橋串起9個徽派建築組團,保留山牆、屋頂、青瓦等,將牆體修繕與做舊,輔以現代木構空間,構成整體方村聚落,打造現代江南水鄉體系,打造新一代的文旅標杆。網紅書塔、藝術展廳、畫廊、時尚走秀場……方所文化村成為江南旅居的新桃花源。

姜下村開拓進取,創新舉措,多渠道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富民增收。通過與本土企業丫丫農場合作,成立姜下農副產品銷售有限公司,為70餘家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配送農副產品;通過村集體出資入股的形式,成立姜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振興「竹簀風鵝」品牌,重塑農業新名片……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溧陽的鄉村真正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想家園。

新能源產業為創新發展注入動力

近年來,溧陽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不斷拓展品質城市的特色和品牌,品嘗到了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碩果。

生態的不斷優化與創新離不開科研與技術的支持,位於溧陽的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在參觀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過程中,總編一行詳細了解了該研究院的研究方向、科研團隊和實驗設施,並與科研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

據悉,在過去的幾年裡,該研究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並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研究方向涵蓋了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氫能儲存等多個領域,為解決能源存儲與供應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參加本次調研採風活動的媒體有北京晚報、《新聞文化建設》雜誌社、澎湃新聞、羊城晚報、新民晚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新安晚報·大皖新聞、錢江晚報·潮新聞、江南都市報、大河報·豫視頻、三湘都市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中國晚協常務副秘書長王炳雲,中國晚協、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趙冬蒞臨指導。

值班編輯:周章雲

值班審核:郭寧

值班編委:黃廉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77e19cde781eb7f644347cb90549a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