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最容易」混淆的繁體字,看看你寫錯過幾個?

2023-12-11     書法網

原標題:書法家「最容易」混淆的繁體字,看看你寫錯過幾個?

書法家「最容易」混淆的繁體字,看看你寫錯過幾個?

簡化是漢字發展中一項必不可缺的歷程,在東漢、魏晉時期,張芝將繁雜拙質,略帶象形意態的篆隸,簡化為靈動率真的章草,之後鍾繇、王羲之在章草基礎上簡化,創造了平整勻稱的楷書,跟秀逸婉轉的今草。

之後唐代張旭、懷素,將點畫進一步連接纏繞,形成奔逸飛動的狂草,使藝術氣息達到了最高峰,由此可見簡化對於「漢字演變」的重要性,以至於到了近代,依然不缺乏簡化這一步驟。

在1956年的《漢字簡化方案》中,曾提出過當代實用的「簡體字」,根據古字、俗字、異體字、草書楷化字演變而來,所以細心的人可能發現,「孫」、「軍」「東」等字的草書寫法,跟「現代字」長的相近

不過相近並不代表含義相同,許多繁體字跟簡化字,雖然讀音一樣,但代指內容和使用語境,卻有天差地別的區別,不少人都理解錯誤,甚至連書法家也最容易混淆,現在我們就看看下面這幾組,你都寫錯過幾個?

第一組:「後」與「後」。在表示方位,例如後面、前後、先後的時候,用繁體的「後」;而表示專有名詞,指代特定稱呼,如「皇后」時,用簡體的「後」。

第二組:「丑」和「丑」。表示醜陋、難看的意思時,例如「醜八怪」、「出醜」時,用「丑」字;用來形容天干地支的「癸丑」,和戲劇的「丑角」時,用「丑」字。

第三組:「里」、「里」和「里」。現代的「里」,用來計量長度,表示親鄰關係,例如「鄰里」、「鄉里」;而這兩個「里」和「里」,用在「裡面」、「心裡」等詞中。

第四組:「雲」和「雲」。常用表示天象的「雲雨」、「雲彩」,用繁體的「雲」;而在古文中表示說這一含義的「雲」,如「古人云」,用簡體的「雲」。

第五組:「面」和「面」。我們吃的食物,如「麵包」、「麵粉」,用繁體的「面」;用來形容一個物品的方位時,如「上面」、「對面」,用簡體的「面」。

第六組:「游」和「游」。在涉及到水的詞語時,如「游泳」「遊船」,用簡體的「游」;其他的「旅遊」、「遊客」,包括陸遊的名字,都用繁體的「游」字。

其實當代許多學書者曾表示,繁體字複雜難寫,不容易識讀,日常使用率較低,沒有臨摹的必要性,不用特別注意,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書法並非簡單的抄寫,在臨摹法帖時,原作使用的繁體字,能充分表達作者當時的情感與心境,內含藝術氣息豐富。

而且繁體字的筆畫,還能鍛鍊大家控筆的精準性,對於書法學習有較大益處,如今國展也十分注重錯字、漏字、漏句、文義不通等問題,目前也確實存在不少技藝高超,含義錯誤的落選作品,讓人深感惋惜,所以繁體字涉及的一系列問題,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

您對「最容易」混淆的繁體字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6abc2ad6c12b7d5dcd3335f583e6b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