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鄒一南:讓企業家輕裝前進

2023-08-17     民生周刊

原標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鄒一南:讓企業家輕裝前進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徐英子 暢婉潔

下一階段,應從制度設計、法律規範和執法方式上做出相應的轉變,真正將支持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導向落到實處。

下一階段,應從制度設計、法律規範和執法方式上做出相應的轉變,真正將支持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導向落到實處。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7月14日發布,對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作出新概括,就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從6個方面提出針對性舉措。「再好的政策,如果僅停留在理念和指導意見層面,而沒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並在制度和法律上加以保障,就很難真正發揮效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鄒一南表示,下一階段,應從制度設計、法律規範和執法方式上做出相應的轉變,真正將支持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導向落到實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鄒一南

民生周刊:中共中央、國務院曾於2019年12月印發了《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現在為何又出台這個《意見》?

鄒一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一系列重大文件,持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制度化的長期穩定發展環境,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提出一系列有分量的政策措施。時隔不到4年出台這份同樣是關於民營經濟的《意見》,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再次重申黨中央一貫方針。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意見》一以貫之亮明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態度,進一步充分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和對民營經濟人士的親切關懷。

二、面向新征程作出部署。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對民營經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意見》一方面明確了民營經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戰略定位,提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對新時代新征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出重大頂層設計,鮮明提出「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戰略目標,吹響了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時代號角,對引領民營經濟在新征程上作出積極貢獻有著深遠影響,對推動民營企業增強信心、輕裝前進、大膽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具有重大的現實作用和歷史意義。

三、應對新形勢積極響應。目前,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少民營企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受到一定影響,迫切需要完善一批基礎制度、出台一批管用舉措、推廣一批經驗做法,更好提振信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意見》公布的一系列務實舉措為民企紓困解難送去「及時雨」。隨著政策諮詢、制定、調整、發布、解讀、評估工作的切實改進,相應政策紅利必將加速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強大動能。

民生周刊:當前制約我國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鄒一南:當前制約我國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因素主要有:

市場准入存在壁壘。部分民營企業仍然面臨「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等阻礙,造成 「想投卻無處投」,嚴重製約民間資本的投資信心和積極性。

民營經濟轉型難度大。一些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轉型的「火山」,深陷低端競爭陷阱。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勞動力、資金、資源、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斷上漲對企業利潤空間的壓縮,對企業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作為創新主體的民營企業,往往面臨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成本高等現實約束,特別是因創新人才的匱乏而導致「無法創新」「不敢創新」。

融資難、融資貴成為民營企業普遍且突出的問題。大量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信貸資源流向實體企業受阻,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突出難題。

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仍需進一步改善。從總體上看,我國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在不斷完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產權保護力度不夠、政府信用缺失、政策執行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企業家預期和信心亟待提振。

民生周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您認為政府最應該做的是什麼?如何真正把《意見》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鄒一南:民營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既有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的客觀原因,也與民營企業自身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主觀因素相關,但最重要的還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再好的政策,如果僅停留在理念和指導意見層面,而沒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並在制度和法律上加以保障,就很難真正發揮效力。從這個角度上看,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是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地位問題的舉措,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下一階段,應從制度設計、法律規範和執法方式上做出相應的轉變,真正將支持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導向落到實處。

一、在制度設計上,要從局部領域的「管」向全局系統的「統」轉變。在推進市場經濟發展和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時,應堅持系統觀念,樹立全局思維,優化制度設計方案,強化政策效果研判,形成系統性工作合力,統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全局,慎重出台有關民營經濟發展的局部收縮性政策,避免個別行業正常的管制政策對市場產生超出預期的系統性影響。

二、在立法原則上,要從正面清單的「立」向負面清單的「破」轉變。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民營經濟面臨的內外部情況和形勢日趨複雜,通過正面清單賦權為已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要的政策「打補丁」,越發難以滿足民營企業發展需要。應基於「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用負面清單賦權方式推動立法,從根本上破除民營企業發展面對的制度性壁壘。應進一步將憲法、民法典以及關於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規定具體化、落實化,把侵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不法行為的責任追究予以法律化,並在法律實踐中不斷縮短負面清單的長度,從而真正發揮法治在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中的基礎作用。

三、在行政執法上,要從立足短期的「罰」向放眼長遠的「保」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粗放發展的弊端,在環保、社保、質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規範、不穩健甚至不合規合法的問題,在加強監管執法的背景下必然會面臨較大壓力。目前,有的地方政府推出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制度,重在治病救人,保企業家、保企業、保就業、保穩定,值得關注,並應在進一步完善後予以推廣。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既要查清問題,也要保障合法的人身和財產權益,保障企業合法經營,讓企業家卸下思想包袱,輕裝前進。

民生周刊:有學者建議,儘快成立中小微企業發展銀行,解決民營中小微企業貸款難,您認為有無必要?

鄒一南: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實制約充分體現了我國金融制度、銀行體系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特別是我國以民營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信用擔保機構發展相對滯後,往往實力較弱、抵禦風險能力有限,且服務意識和能力有待提高,對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作用有限。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服務以間接融資為主,在間接融資中又以國有大中型銀行為主體。這種金融制度安排易對中小民營企業形成所有制和規模上的「雙重歧視」。在直接融資方面,我國科創板、中小板、主板市場和場外股權交易市場、債券市場等都偏向大中型企業,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因融資門檻高、條件限制而難以獲得直接融資支持。因此,成立專業性的中小微企業發展銀行具有必要性,通過技術和數據等手段打破傳統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過程中的信息隔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針對性地應對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於2023年第17期《民生周刊》雜誌

原標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鄒一南:讓企業家輕裝前進》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徐英子 暢婉潔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620fb7523b718de83098662fa2899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