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裹挾著資本大步快走的華天酒店(SZ 000428),如今正為「中年危機」所困。
9月19日晚,華天酒店對外發布了解決控股股東與公司存在同業競爭問題的處理措施——受託管理湖南陽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80%股權。9月20日,華天酒店的股票收盤價為4.87元,較9月19日下跌8.11%;9月21日,華天酒店的股票收盤價為4.71元,較9月20日下跌3.29%。
根據國內證券市場現行的法律法規,允許上市公司解決同業競爭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轉讓、委託經營、委託管理、租賃、承包等方式。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託管只是在形式上解決了同業競爭,並不能因此改變華天酒店原本的經營問題。
自1996年上市到2022年底,華天酒店經歷了7次的股權運作;過去多年都是靠政府主導、房地產拉動來發展;酒店業的資產價格和價值嚴重背離;業績行業長期「墊底」,未找到走出困境的辦法……華天酒店,能否度過自己的「中年危機」?
為什麼是託管
早在2021年11月,就有投資者向華天酒店發出「湖南旅遊發展集團旗下有很多酒店資產,和公司構成了同業競爭,怎麼辦?」的提問。當時,華天酒店的回應稱:「上市公司和大股東之間因為無償劃轉形成的同業競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未來可通過多種有效方式進行解決。」
2023年9月19日晚,華天酒店發布公告稱,為解決控股股東湖南陽光華天旅遊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公司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擬由公司受託管理湖南旅遊集團全資子公司湖南湘投陽光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其下屬企業湖南陽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80%股權。
湖南湘投陽光集團為華天酒店控股股東湖南旅遊集團的全資控股子公司,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規定,湖南湘投陽光集團為華天酒店的關聯法人。本次簽訂《股權託管協議》事項構成了關聯交易。
據悉,此次股權託管採用固定收費模式,按照每年5萬元的標準由湖南湘投陽光集團支付給華天酒店,託管期限自股權託管協議生效之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止。
有業內人士以人為,託管後,華天酒店大股東的相關業務納入華天酒店的管理範圍,消除了在不同主體下進行相應業務競爭的隱患。此舉對華天酒店來說算得上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旅遊投資資深人士丁重陽表示,以往很多上市公司都要處理和大股東之間傳統歷史遺留的不獨立、不分開的業務問題,而華天酒店要解決的是新的控股股東(湖南旅遊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與華天酒店存在同業競爭的問題。此次擬受託管理湖南陽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80%股權後,華天酒店將獲得一個輕資產發展的機遇。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託管後,對華天酒店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之所以是採取託管而不是直接注入,或許是標的資產雖然會引發同業競爭,但質地卻並不理想,並不能給上市公司帶來更多收益,所以不便注入。而託管不涉及相關業務的並表、不影響上市公司的財務表現。無論託管與否,兩個酒店業主體的經營都是處於同一實控人旗下,而目前雖然存在同業競爭的關係,但是也並沒有發生明顯的實控人將屬於上市公司的收益轉移至另外的主體。
丁重陽表示,「由於股權託管採用的是每年五萬元的固定收費模式,其收益對華天酒店的業績貢獻非常低。」
沈萌認為,要增強華天酒店的業務收益能力,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僅僅託管無法解決。
「中年危機」來襲
曾幾何時,華天酒店也擁有過輝煌的歷史。
1988年,華天酒店正式開業。1992年,華天大酒店成為湖南省第一家四星級酒店,填補了當時湖南沒有高星級涉外賓館的空白。1997年12月28日,華天大酒店成為湖南省第一家五星級酒店。
1996年,華天酒店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彼時,錦江酒店剛剛上市2年,首旅酒店、華住、君亭、亞朵等品牌還沒問世。
此後,華天酒店長期以來盈利表現比較穩定。
在很多湖南人的記憶中,華天酒店不僅是「高檔、優質、有品位」的代名詞,還是湖南省酒店行業的門面擔當。
攝圖網
然而,2014年,華天酒店的凈利潤突然變成-9884萬元。根據媒體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受當時限制三公消費政策、酒店同行的夾擊等因素影響。同時,華天酒店此前引以為傲的「酒店+旅遊+地產」模式,也成為拖累公司業績增長的絆腳石。
隨後,華天酒店開始進入「虧損一年,盈利一年」的怪圈。此舉也被業內解讀為「為躲過ST,所以業績有選擇地進行虧損,而具體措施則是出賣資產」。
截至2022年年底,華天酒店的扣非凈利已連續9年為負數。即便去掉疫情這3年,此前華天酒店扣非凈利潤也已連續6年為負值,其盈利能力可見一斑。
另據媒體報道稱,自2017年9月至2021年,沒有一家機構前往華天酒店進行調研走訪。這也意味著,彼時資本市場對華天酒店的興趣並不高。
丁重陽表示,作為湖南當地一個老牌的酒店,華天酒店此前的發展不僅相對傳統,而且還存在品牌老化的問題。反觀從湖南四線城市婁底起家的連鎖酒店莫林風尚,它現在的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尤其是在年輕客群市場)都超過了華天酒店。2021年,莫林風尚還得到了同程藝龍的戰略投資,整體實力更是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實際上,近10年以來,華天酒店曾通過多次出售旗下酒店資產來擺脫虧損「泥沼」,但最終結果是治標難治本。除了出售資產,華天酒店還嘗試通過定增、頻繁的股權質押、向外舉借等方式重新整合資產、吸引資金,甚至是踏上轉型之路,試圖開闢新戰場。然而,其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營收情況更是與公司預期的效果相差甚遠。
此外,在主營業務不理想的背景下,華天酒店甚至「病急亂投醫」——發展多元化經營,領域遍布手游、健康、理財等產業,但最終均未能成功「破圈」。
對於華天酒店上述經營困境,酒店業資深人士馮少輝分析認為,這與華天酒店彼時的管理層決策失誤,機會把握不當有很大關係。例如,經濟型酒店興起之時,華天酒店曾經嘗試布局,但最終失敗了;近幾年中端酒店興起後,華天方面卻又沒有什麼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3月份湖南國資委將華天酒店及華天集團股權無償劃撥至興湘集團之後,華天酒店的人事便開啟了頻繁變動的模式。
其中,2020年3月,公司董事長蔣利亞、董事李徵兵辭職,同年5月,公司獨立董事周志宏辭職;2021年3月,公司監事會主席李文峰辭職,公司副總經理尹蔚辭職;2022年1月,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申智明辭職……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華天酒店共發布超過20次的人事變動公告。
在華天酒店的股東方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20日,華天酒店股東戶數為28669戶,已連續11期下降,累計降幅達到22.47%。
破局之路何在
2023年以來,受益於旅遊市場復甦,遊客出遊熱情高漲,疊加酒店價格普漲,上半年酒店業上市公司業績普遍向好。
其中,華住集團、首旅酒店、錦江酒店、亞朵集團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約為20.05億元(人民幣,下同)、5.23億元、2.8億元、2.56億元。
但華天酒店上半年的的凈利潤約為-7470萬元,扣非凈利潤仍然為負值。
旅遊酒店行業高級經濟師趙煥焱認為,華天酒店止損不可能立竿見影。長期來看,該集團需要改變投資決策混亂的局面,摸准市場脈絡,制定一個公司長遠戰略規劃。
根據華天酒店《2021-2023三年行動計劃》,公司將主要聚集在酒店主業運營、資產盤活、新業務拓展和深化改革上,計劃到2023年完成去重資產化,資產負債率降至50%左右,並實現管理酒店數量超過100家。
「現在擺在華天酒店面前的問題是,在受託管理湖南陽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80%股權後,華天酒店自身內在的運營管理能力能否與時俱進地適應現在甚至是未來酒店市場的變化,切實給投資者交出一份好的業績預期。」丁重陽說。
華天酒店黨委委員、副總裁邱君近期表示,華天酒店未來會有「兩輛馬車」,一輛是以酒店餐飲為核心的服務品牌,一輛是以物業、安保、布草、預製菜等為核心的供應鏈品牌。邱君認為,在投資人對酒管公司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未來酒管公司只收管理費和品牌費是杯水車薪,只有通過做深產業鏈幫助投資人攤薄成本,才能為投資人帶去更高的經濟效益。
現在,距離2023年結束只剩下3個月的時間,這也意味著《2021-2023三年行動計劃》的效果即將蓋棺定論。華天酒店能否安全度過「中年危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