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實力比較強大的有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個國家中有的稱霸一時,比如戰國初期的魏國,戰國中期的趙國,以及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等等。在面對一家獨大的形勢下,其他諸侯國採取連橫和合縱等方式聯合起來與之對抗,比如五國伐齊、五國伐秦等等。總體來講,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進程十分緩慢,分裂的局面也一直在延續,直到一位牛人橫空出世,一句話加速了歷史發展的進程,至少將分裂的局面縮短了一百年,甚至他的這句話一直到現在都被奉為外交策略的至理名言。
話說默默無聞的范雎跟著魏國大夫須賈出使齊國,齊王責問「魏國為何當年參與了五國伐齊」,須賈驚懼不能答。但范雎表示,當時跟隨樂毅伐齊的國家,共有四個,不只有魏國。再者當時是因為齊閔王暴虐,諸侯同仇敵愾才共謀伐齊;當今齊王雄略過人,正有望恢復桓、威霸業,難道還要翻舊帳學習當年的齊閔王嗎?齊王聽了之後暗中稱讚,欲將范雎留在齊國,但是范雎表示不能答應。當晚齊王就派人送來黃金五百兩,牛羊酒肉無數。范雎於是向須賈彙報了這件事,並請示如何應對。須賈面露不悅,說:「牛酒可以留下,黃金退回。」范雎照辦了。回到魏國之後,須賈告訴國相魏齊,懷疑范雎向齊國出賣了魏國的情報。於是,魏齊不問青紅皂白將范雎一頓毒打,打得范雎肋骨斷了好幾根,昏死過去。魏齊以為范雎死了,就下令將其扔進廁所,並讓門客朝他撒尿。范雎通過向秦王提出遠交近攻戰略和勸諫秦王強化王權統治,被秦昭王封侯拜相,寵信有加。在秦國位極人臣後,范雎開始了他的復仇報恩之路。據《史記·范睢蔡澤列傳》和《資治通鑑》記載:范雎最大的仇敵就是當初在魏國時差點將其打死並誣陷其賣國的魏齊。他霸氣無比的直接找趙使向魏王喊話:「給我告訴魏王,趕快把魏齊的腦袋拿來!不然的話,我就要屠平大梁。」魏齊得到消息大為驚恐,便逃到了趙國,躲藏在平原君的家裡。秦王得到了魏齊躲藏的情報後,於是邀請平原君趙勝到秦都咸陽。等趙勝抵達,立即囚禁,派人告訴趙王說:「不砍下魏齊的頭,你的叔父就出不了函谷關。」魏齊只好逃出趙勝住所,投奔宰相虞卿。虞卿真乃高士也,立即拋棄了在趙國的宰相官印和豪宅華服,跟魏齊逃到魏國大梁,打算請信陵君魏無忌幫助。可是信陵君確認為魏齊當政期間並沒有什麼貢獻,魏齊無奈之下不得不自殺。趙王得知魏齊自殺身亡,終於取了他的腦袋送到秦國,秦昭王這才放平原君回趙國。
范雎為了報仇可謂不擇手段,而他報起恩來也是毫無原則。他任人唯「恩」,不問才學的向秦王舉薦了將帶其入秦的王稽,秦昭王便召見了王稽,任命他做河東郡守。范睢又向秦昭王舉薦曾保護過他的鄭安平,昭王便任命鄭安平為將軍。據《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記載:「范睢於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厄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范雎一朝權在手,快意恩仇雖然痛快,但是毫無原則的報恩也為自己埋下了禍端。鄭安平被任命為將軍後,在一場攻打趙國的戰鬥中被圍困,他帶領二萬人投降了趙國。此後兩年,王稽做河東郡守,也因與諸侯有勾結而被誅殺。按照秦國法令,被舉薦的官員犯了罪,舉薦人也同樣按被舉薦官員的罪名治罪,雖然靠著秦昭王對自己的信任逃過了法令的制裁,范雎也陷入到了尷尬恐懼的境地,主動辭去了相位,不久就病死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353241e4906e6fc3d8dbfa7ebeefa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