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密集調研農商銀行 重點關注資管新規影響

2023-12-09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機構密集調研農商銀行 重點關注資管新規影響

本報記者 郭建杭 北京報道

近兩年,農商銀行在資本市場中的「存在感」越來越強,投資機構越來越密切地關注到農商銀行這一群體,對其的調研活動也日益頻繁。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的大部分國有行股份行已經上市,未來,城農商銀行將是銀行業內的主要上市群體。在這一大背景之下,投資機構跟蹤關註上市農商銀行的競爭力,對於銀行股投資有著重要作用。此外,近期一些優質農商銀行的業績和資產質量等指標,已經進入到A股上市銀行股中的第一梯隊,進而更加引發投資機構的關注。

《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近期上市農商銀行公告內容了解到,渝農商行(601077.SH)在10月至11月間接待了約43家調研機構;滬農商行(601825.SH)在11月16日接受機構調研,參與調研機構數達59家;此外,常熟銀行(601128.SH)、蘇農銀行(603323.SH)等江蘇多家上市農商銀行也在近期被多家投資機構密集調研。

從近期機構在調研農商銀行的過程中所關注的內容來看,主要圍繞農商銀行的零售業務、息差壓力對銀行的影響以及《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本新規」)實施後對農商銀行資本充足情況的影響等若干方面。

新規對資本影響有限

記者梳理各家上市農商銀行的公告內容看到,在調研數量上,常熟銀行於10月12日到11月16日期間,先後接待了共計18次機構調研,超百家機構參與調研;滬農商行11月20日發布的公告顯示, 2023 年11 月16日接待廣發證券調研,59家機構參與;渝農商行在10月至11月間接待43家調研機構。

此外,部分農商銀行發布的調研公告還顯示,蘇農銀行於2023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通過現場調研和電話會議等交流形式共接待投資者調研4場次。

從調研機構的類型來看,QFII(即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以及銀行理財子公司,都參與到了對上市農商銀行的調研中。

關於調研內容,事實上機構投資者對上市農商銀行的關注與其他銀行機構差異並不大,但會根據被調研農商銀行的經營差異進行詢問。在被調研詢問的眾多問題中,資本新規正式實施後對上市農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否有影響成為機構投資者最受關注的問題。同時,存量首套房貸利率的調降、零售信貸模式等業務問題,在部分農商銀行的調研中也被重點關注到。

公開信息顯示,資本新規將於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資本新規從構建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全面修訂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確保風險權重的適用性和審慎性、優化壓力測試深化第二支柱應用、信息披露標準五方面進行了細緻規定。

對於資本新規正式實施後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影響,滬農商行方面表示,根據資本新規正式稿,經初步定量測算,不同業務板塊的資本占用有升有降。整體來看,資本新規對該行資本充足率的影響是正向的。

渝農商行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資本新規要求於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全面摸底資本新規實施的影響,本行已開展全量測算,預計資本充足水平整體平穩,資本充足率小幅上升。」

蘇農銀行方面對該問題表示:「從測算情況來看,新規實施對本行資本充足情況整體影響有限。未來,本行將不斷優化調整資產結構,引導業務向資本節約方向發展。同時,本行近年來持續強化降本增效和風險管理水平,在風險抵補有序增加的基礎上實現了發展與效益的平衡。」

此外,在降息浪潮下,銀行如何面對息差壓力也是機構投資者調研中的一個重點關注的話題。

常熟銀行對此表示:「 2023 年以來,面對他行競爭以及經濟不及預期帶來的信貸需求不足,貸款端收益率仍然呈現下行趨勢,近年來我行通過向下、向小、向信用、向偏等方式來優化貸款端結構,使貸款端價格少降、緩降。從存款端來看,我行今年根據市場情況多次下調存款利率,存款成本得到控制。展望全年,我行貸款端將繼續堅持做小、做散、做信用,提升高息貸款占比,同時優化存款結構,增強對公結算性存款穩定性,控制負債端成本,預計全年息差有望保持相對穩定。」

在被調研機構問到對後續息差如何展望時,渝農商行方面表示:「從近期存、貸款利率市場及政策情況看,預計下半年及明年銀行業整體息差大幅收窄的趨勢將有所好轉,但仍面臨一定壓力。」

滬農商行在回答前期掛牌利率調降等政策效果對其凈息差有何影響這一問題時表示,「在過去幾年中,我行持續貫徹落實存款利率市場化要求,在綜合考慮外部市場環境及自身經營情況的前提下,與主要同業同步多輪調降了部分期限存款利率。掛牌利率的調降帶動我行新增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疊加中長期存款到期重定價,對未來我行存款付息率壓降和息差穩定將形成一定的支撐。」

全速提升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機構投資者在近期的調研中,均關注到了上市農商銀行的具體業務發展情況。

在被問及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對今年和明年凈息差的影響這一問題時,滬農商行表示,雖然公司存量零售按揭貸款中首套住房貸款占比較高,但公司按揭貸款業務主要集中在上海,上海地區的首套住房貸款利率在較長時間內均按照政策下限利率執行。總體來看,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預計對今年集團凈息差影響不大,對2024年凈息差的影響幅度也較小。

渝農商行則被問及小微經營模式是更接近於 IPC (註:起源於德國的小微企業貸款業務模式)還是信貸工廠模式。對於這一問題,渝農商行回應稱,該行小微經營模式更接近於信貸工廠模式,以客戶為中心,分層分類定製標準化產品及流程,支持業務批量快速處理,高效滿足客戶融資需求。在此基礎上,還採用「線上取數+線下跑街」相融合的方式為客戶完整「畫像」,以「一群一策」方式定製差異化准入標準和風控策略,加強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運用,打造線上辦貸流程、數字風控體系,不斷提升小微服務水平。

機構投資者之所以提升了對上市農商銀行的關注度,業內普遍認為是因為上市農商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越來越具有競爭力的原因。

公開信息顯示,農商銀行在上市銀行中占比接近四分之一。此前,由於農商銀行存在資產質量差、業務單一、基礎薄弱等諸多問題,因此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度並不高。但隨著農商銀行的快步向前發展,A股上市農商銀行的經營數據普遍優於全國行業平均數據。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長漢告訴記者:「上市農商銀行在綠色金融、『三農』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差異化、特色化、區域化發展,有利於農商銀行提高自身競爭力。」

對於近期機構普遍關注的資本新規實施後對於農商銀行有哪些影響等問題,楊長漢認為,資本新規對農商銀行的影響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對農商銀行資本充足率和資本結構的影響。農商銀行需要對照資本新規的要求,保證資本的充足性。同時,農商銀行要主動調整資本結構,優化核心資本和附屬債務資本的占比,以高質量的資本結構支持業務高質量發展。二是對農商銀行資產經營的影響。資本新規對各類銀行風險加權資產的計量有較大變化,農商銀行應該降低風險係數高的資產業務,擴張風險係數低的資產業務,實現資本節約,平衡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目標。

此外,對於多輪降息後農商銀行普遍面臨的息差壓力問題,楊長漢表示:「金融業包括中小銀行的主責、主業,是支持實體經濟健康發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息增加了銀行攬儲的競爭壓力,也降低了銀行負債成本。銀行可以通過優化負債結構和客戶結構,擴張低成本負債來源,同時通過提高負債業務效率、降低負債業務經營成本等方式壓縮負債成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2ff822527e85526a73a69e3e361ae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