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鷹獎取消「人氣獎」,意味著什麼?

2022-05-24     第一製片人

原標題:金鷹獎取消「人氣獎」,意味著什麼?

2022年5月24日刊總第27523

近日,5月17日,人社部發布《關於2022年第一批評比達標表彰項目的公示》,其中提到,中國文聯中國電視金鷹獎,部分獎項設置和評選名額由優秀電視劇7部、最佳男演員1名、最佳女演員1名、觀眾喜愛的男演員1名、觀眾喜愛的女演員1名、最佳攝像1個、最佳音樂1個,調整為優秀電視劇8部、最佳男主角1名、最佳女主角1名、最佳男配角1名、最佳女配角1名、最佳電視節目主持人1名。

此消息一出, 「金鷹獎取消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立馬被推上熱搜。儘管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公示,該決定目前尚處於 「擬取消」的階段,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這個中國電視金鷹獎的熱門獎項又一次站上風口浪尖。其實是很多人不知道,被不少網友嘲笑成「人氣獎」「水獎」的「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曾經可是金鷹獎最重頭、最正規的獎項。

砍掉「人氣獎」試圖回歸初心

中國電視金鷹獎創辦於1983年,是經中宣部批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電視藝術綜合獎。金鷹獎與白玉蘭獎、飛天獎是國內電視劇界最權威的三大獎項。每次金鷹獎頒獎典禮都會受到外界的關注,近些年的金鷹獎褒貶參半,肯定的在於,金鷹獎評獎視野開闊,獎項涵蓋的電視劇類型較為豐富不局限,並且對於實力演員也給予了充分肯定;批判在於,對於個別獎項的頒發有些隨意,且「雙黃蛋」現象的發生,降低了獎項的一些權威性。

從2000年第18屆開始,「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取代了「最佳男女演員」的說法。雖然說法變了,但獲獎者的實力還是大眾有目共睹的。傳統意義上的「最佳男女演員」,涵蓋了對演員演技以及未來演藝生涯的期許,而「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有時候卻讓「喜愛」大過了其他,可即便這樣,以前的「人氣獎」獲獎者也都是海清、孫紅雷這些有演技且國民度高的實力派演員。

真正讓金鷹獎口碑塌陷的,還是2018年 迪麗熱巴力壓袁泉、殷桃、劉濤和孫儷,憑藉豆瓣3.0分的 《漂亮的李慧珍》榮獲 「觀眾喜愛的女演員」與「最具人氣女演員」雙項獎,這直接導致大眾對金鷹獎的質疑達到頂峰,獎項含金量大打折扣,迪麗熱巴也被網友調侃成金鷹節的第一屆 「水後」

到了2020年,王一博憑藉超高人氣拿下「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時,輿論又開始此起彼伏,因為那次入圍該獎項的還有易烊千璽。不少人質疑,王一博憑藉一部不溫不火的《陪你到世界之巔》入圍,而易烊千璽在口碑爆棚的《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出色表現是大眾有目共睹的,「王一博憑啥得這個獎?」「又『水』了,不得也罷」等諸如此類的評論引起了不少熱議,在無數網友看來這就是一場「流量王」之爭。

近幾年,隨著粉絲經濟、「飯圈」文化的猖狂,粉絲們紛紛湧入投票之中,通過刷票、打投等不正當方式為自己的流量「愛豆」爭取獎項。在飯圈的惡性競爭之中,普通觀眾的投票心聲早已被掩蓋,「觀眾最喜歡的男女演員」也逐漸淪為了「流量明星」人氣競爭的擂台。此次砍掉「人氣獎」或許對於整頓飯圈文化是次很好的契機,也讓流量明星們明白,演員的底氣永遠來自實力和作品,不是靠一點粉絲刷出來的票讓你得了獎就覺得自己的演技有多麼的出神入化。努力提高自身的演技,讓作品證明自己的努力和進步,讓觀眾認可你對角色的解讀和演繹,用實力去拿獎,這才是演員的必經之路。

為了力證回歸初心,金鷹獎此次也是拿出了很誠懇的態度,今年還增加了「最佳男女配角獎」,畢竟,一部好的作品,是靠所有演員和工作人員撐起來的,除了閃閃發光的主角,配角的表現也至關重要。獎項是對演員努力的認可,應該將它頒給那些將精湛的演繹呈現給觀眾的演員,而不是把獎項給那些演技只限粉絲可見,演技永遠只能停留在買熱搜上或者聲、台、形、表一樣都沒有的演員。

含金量變低的不止是「金鷹獎」

含金量變低的不止金鷹獎,作為與金鷹獎、飛天獎並列國內最高級別電視大獎的 白玉蘭獎,不僅 「含金量下跌」,還被網友嘲逐漸淪為 地方獎項。比如 2018年孫儷憑藉《辣媽正傳》拿下了「視後」,可與之一同競爭的卻是梅婷的《父母愛情》,坊間傳聞這是評委對當年她的《甄嬛傳》未獲獎的補償。2012年,孫儷的《甄嬛傳》與蔣雯麗《幸福來敲門》、劉詩詩《步步驚心》、宋佳《懸崖》、奚美娟《兒女情更長》同場競技,但因使用了配音,孫儷錯失「最佳女演員」。2018年,孫儷再次角逐最佳女演員,彼此雖然孫儷國民度飛升,實力有目共睹,但憑藉《辣媽正傳》中演技贏過《父母愛情》中的梅婷,也飽受質疑。並且, 《父母愛情》在這屆白玉蘭中顆粒無收,也是難怪梅婷會直言:「真沒勁,一個也沒得,有點失望,但我們還在創作,我們還會再來」。好在一年之後,梅婷因為《父母愛情》收穫了飛天獎最佳女主角,也算是彌補了之前的遺憾。

不過要數混得最差的國內頒獎典禮,應該沒有哪個能比得過 《國劇盛典》了。作為國內評審最全面、覆蓋範圍最廣的電視劇評選活動之一,成功舉辦了11 年的《國劇盛典》曾經憑藉投票選出來的人氣明星以及年度最受歡迎影視劇還是很有說服力的。當時影視界各路明星也都以收到邀請為榮,甚至在頒獎典禮前幾天,各家明星粉絲後援團就已在紅毯區開始占位置。然而近幾年,《國劇盛典》 明星座上客越來越減少,可獎項卻一年比一年多,如「年度號召力男演員」「年度表現力女演員」「年度關注女演員」等獎項也是讓人聽的尷尬不已,並且來的演員幾乎都能抱回一個獎項,這也讓《國劇盛典》水到逐漸淡出人們視線。

而這樣的現象也不只在電視獎上,在電影獎項方面,百花、華鼎,近幾年也是爭論頗多。最有名的要 數Angelababy憑藉《尋龍訣》力壓姚晨、梁靜、李媛等實力派演員拿下 「第33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項的神話了。實力和獎項不匹配,必定會引起網友們的吐槽,可以說Angelababy當年憑藉一舉之力險些將百花的信譽度毀於一旦。百花獎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和最有群眾基礎的電影大獎,雖說是要看觀眾基礎,但是起碼對演員演技要有最基本的尊重,演技進步與演技達標屬於兩種概念,觀眾也並不傻。

或許,此次金鷹獎獎項的調整將開啟權威獎項一次全新的洗牌,徹底取消人氣評選,將讓曾經那些隱藏在「投票」背後的粉圈互撕、打榜、數據造假等頑疾不復存在。就像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主席濮存昕說的那樣,「只有對『流量』亮出紅牌,讓『實力』一路綠燈,才能推動我國影視行業的健康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1a7bcbe8636a978f4380b8f4d2729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