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壽變局

2023-12-09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北京人壽變局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成立五年多,這家保險公司股權再次被股東掛牌擬出售。

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最新披露顯示,北京供銷社投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供銷社」)擬出清所持有的北京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人壽」)4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3.986%,預披露時間截止到2023年12月25日。

北京人壽官網顯示,此次擬出清股權的北京供銷社,與北京順鑫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韓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韓建集團」)各分別持有北京人壽4億股股份數,占總股本比例為13.986%,均系並列第一大股東。

對於此次大股東掛牌出售股權一事,北京人壽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供銷社現持有北京人壽13.986%股份,按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規定,屬於保險公司財務投資Ⅱ類股東。其轉讓股權意向屬於股東單位正常商業行為。

「歷史上也曾有類似轉讓掛牌情形,均不會對北京人壽的日常經營產生任何影響。」北京人壽方面進一步表示。

除了股權問題亟待解決,從經營來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北京人壽未分配利潤達-6.83億元,資產端持有至到期投資48.2億元面臨再配置。下一步,北京人壽將如何走?

股東聚焦主業萌退意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8年2月的北京人壽,註冊資本28.6億元,共有9家股東,股東股權設置方面較為均衡,並無單一控股股東。

根據資料梳理,早在2021年5月,北京供銷社將所持北京人壽股份掛牌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掛牌股數約為1.43億股,占總股本比例約為4.99%,轉讓底價為3.616億元。兩年多來,該股權轉讓始終未有下文,直至11月28日北京供銷社公開掛牌出清北京人壽股權的前一日,終局才顯現。

11月27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稱,收到北京供銷社、山西晉城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2021年5月股權掛牌項目終結的申請,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中止和終結操作細則》的相關規定,現終結該項目,原於2021年8月3日出具的產權交易憑證作廢。

次日,北京供銷社再度掛牌所持北京人壽股權,掛牌股權比例已從4.99%提升至所持全部13.986%股權。

對於北京供銷社出清股權的原因,北京人壽方面對記者表示:「在現今國資背景的企業聚焦主業、深化改革創新趨勢下,進一步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服務國家戰略。」

北京供銷社在2022年年度跟蹤評級報告中明確:「按照北京市國資委對北京供銷總社加強『三農』定位、聚焦『主責主業』的要求,公司投資的海南三亞鳳凰島及其他非主業投資項目已全部納入公司的清理退出範圍。」此外,在2023年10月25日,北京供銷總社三季度工作會上,北京供銷總社黨委副書記、副理事長、主任李大維對四季度工作提出要求,其中包括加大非主業項目退出工作力度,加快回籠資金。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北京供銷社有退出計劃外,北京人壽另外兩家股東亦是如此。

2021年1月,中國恆有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08128.HK)公告稱,全資附屬公司恆有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有源投資」)與北京潤古投資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恆有源投資意向出售全部所持有的北京人壽4.99%股權,股份總數約1.43億股,價格2.37億元,如果交易順利完成,恆有源投資將不再持有北京人壽股權。不過,根據北京人壽2023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恆有源投資目前仍為北京人壽股東。

而另一家大股東北京韓建集團,則與意向受讓方因股權爭議鬧上法庭。

2022年9月,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的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書,主要內容涉及北京韓建集團與廈門港誼集團有限公司、廈門君創投資有限公司有關北京人壽的股權收購意向協議、借款合同、股份質押合同等。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北京韓建集團持有北京人壽4億股股份全部處於凍結狀態,其中3.6億股股份被質押。

風險綜合評級為BB

作為北京「土生土長」的保險公司,各項數據顯示,北京人壽目前尚未進入持續盈利周期。

根據北京人壽年度報告數據,2018年至2022年,其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1.91億元、12.7億元、26.14億元、45.47億元、46.62億元;同時,凈利潤分別為-1.13億元、-0.52億元、-1.56億元、-2.11億元、-1.89億元。

北京人壽2023年三季度財務報告最新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其保險業務收入為43.12億元,凈利潤為0.37億元。此次實現盈利對其虧損規模有所彌補。截至2023年9月30日,北京人壽未分配利潤從-7.20億元變更至-6.83億元。

最新償付能力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北京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82.48%,較上季度末提高6.66%;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01.83%,較上季度末下降1.55%。2023年第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BB,指標得分較第一季度有所下降。

對此,北京人壽在償付能力報告中稱,按照監管通報反饋,風險綜合評級中主要失分項為可資本化風險和戰略風險,前述問題也與公司目前階段經營特點相關。

北京人壽對記者進一步分析表示,自2022年一季度「償二代」二期風險綜合評級規則正式實施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IRR)降為BB類。二期規則較一期規則在評級規則、內容、指標等方面均發生較大的調整變化。在二期新規則下,行業各壽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戰略風險失分指標主要包括公司與行業保費增速偏離度、公司保費增速變動性、盈虧情況等。首先,在盈利問題上,由於壽險行業的特殊性,新公司前期虧損也符合行業發展的規律,隨著經營年限的不斷增長,保單利潤將在後續經營過程中持續不斷釋放,逐步形成內生增長。其次,『公司與行業保費增速偏離度』和『公司保費增速波動性』問題,作為成立五年多的新公司,業務處於發展階段,增速較快,與行業大多成熟的公司相比,有一定的偏離度。這兩項指標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將逐漸改善。」北京人壽對記者詳細介紹稱。

針對未來戰略風險及經營思路,北京人壽方面稱:「未來三年是公司經營的關鍵階段,為了更好地應對市場和政策環境的變化、快速響應客戶保險保障需求,北京人壽將秉承『走穩、走好、走遠』的發展理念和經營思路,以客戶服務為宗旨,以科技賦能為手段,以價值為先導,堅定回歸本源,勇於創新,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與資源稟賦,圍繞『北京品牌』深入開拓實踐,為首都乃至全國居民提供優質的保險服務,走穩創新發展之路。」

投資收益率亟待提升

壽險公司作為以負債端保費為經營入口的金融機構,負債端資金的長期、剛性的成本屬性使得其資產端長期的投資能力至關重要。這就要求,險企資金的運用目標不僅是實現保值增值、服務保險主業,還要達到資產負債在收益率、期限、流動性等方面的合理匹配。

多家券商非銀團隊研報分析顯示,受權益市場波動加劇、長端利率低位震盪、地產復甦不及預期等影響,2023年前三季度保險行業投資收益顯著承壓。

如北京人壽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單季,其投資收益率為0.85%;前三季度累計投資收益率為2.36%,上述均相較於2022年同期出現下滑。

對於提高投資收益率的策略,北京人壽方面表示:「公司當前正在實施以及未來將持續通過資產配置及品種投資不斷提高投資收益率水平。主要策略有三個:一是注重大類資產配置,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在當前利率快速下行、權益市場波動的大形勢下,將把握償付能力新規、新金融工具準則等監管新規下的新形勢、新機遇,加強對於多元化資產配置方法、領域的研究與應用,以獲取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並將緊密聯動資產和負債兩端,統籌協調公司的資產和負債業務,強化資產負債管理。二是固收投資將注重多策略結合,把握配置機遇。在儘量穩定固收基礎資產配置的基礎上,注意從配置和交易、利率和信用、債性和股性等多維度、多策略地獲取投資收益,並將通過深度信用研究提高信用溢價獲取能力,增厚組合收益,此外將提升優質固收資產獲取能力,積極把握各行業階段性、結構性的融資需求,高效地匹配投融資需求,提升優質資產獲取的質與量。三是權益投資將堅持價值投資,布局中長期收益。將採取差異化投資策略和管理機制,增加對市場中微觀的研究,把握結構性機會,促進收益提升,並將加強對於高股息資產、股權類產品等多元化產品、策略的研究和應用,布局中長期收益,此外,將注重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完善投資收益和風險的長期評價考核機制,充分發揮保險資金的長期限特性獲取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北京人壽三季度財務報告,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北京人壽持有至到期投資為48.2億元。這也意味著,北京人壽需要解決這部分資產再投資以及新增資金配置的問題。

「公司持續高頻監測並定期測算資產負債久期匹配情況,並結合待配置資金情況、利率走勢研判、資產負債管理要求等,合理規劃長久期債券配置節奏,提升長久期資產的配置規模。資產配置的任務並不是要持續縮小缺口,而是需要通過適當合理的期限錯配,達到資產負債匹配的合理均衡,使資產負債久期匹配缺口位於一定合理區間內。公司根據年初制定的戰略資產配置規劃並結合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情況進行再投資及新增資金配置。」北京人壽方面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0fec87f09c8db4d97e16576d6d13d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