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鬼谷子說:「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由此可見,你心裡想什麼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他人才能知道你的所思所想。鬼谷子及其弟子就是因為擅長縱橫捭闔,用語言的魅力征服他人,將春秋戰國各諸侯王玩弄於股掌之上。
但是,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一個人的利害與禍福,也都是由他的言語決定。一句話可以成事,一句話可以壞事;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所以說,懂得如何正確說話,既是聰明人高情商的表現,也可以遠禍近福。
口是禍福門,說話時,做到了這「四戒」,是高情商的表現。聰明人說話,有這「四戒」,看看你能做到幾個!
第一,戒多言;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能言善辯是好事,但聰明過頭了,養成了多言的習慣,則會物極必反,最後將好事變成壞事。比如說,鬼谷子的高徒蘇秦,因為遊說諸侯而名揚天下,最後卻承擔著反間計的罪名被殺死,被天下人所嘲笑。楊修喜歡在曹操面前顯擺小聰明,許攸也總是在曹操面前出言不遜,最終兩人都被曹操誅殺。
話說多了,總會有失誤,因此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鬼谷子則說:「言多必有數短之處」。多言顯得心浮氣躁,還容易招致失敗,因此曾國藩說:「古言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所以,聰明人說話時,都懂得戒多言,多說不如少說,而且這也是高情商的表現。
第二,戒輕言;
《增廣賢文》:「不輕易許諾,固我不負人;不輕易信諾,固人不負我」。所以說,我們管住自己的嘴巴,少輕言,少許諾他人,不會經常失信於人,也會給自己少去很多麻煩。做人,千萬不能逞一時之強,圖了一時嘴快活,就輕言說大話,要不然日後要兌現諾言時,自己會非常難受的。
老子總結說「輕諾者,必寡信」,一個人越是信誓旦旦地許諾他人,越是說明此人很少守信用。我們要想做個有信譽、有威嚴的人,也要戒輕言。其次,輕言的人,說話輕浮,給人一種不成熟不踏實的感覺,這也是做人的大忌。所以說,聰明人說話時,都懂得戒輕言,少許諾,說穩定話,而這也是高情商的表現。
第三,戒直言;
眾所周知,魏徵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但大家可能忽略了,司馬遷因替李陵敗降之事直言辯解,而受到宮刑;朱元璋宣布皇子封王時,一位臣子直言相諫後被活活摔死等等。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人們都喜歡聽好話,而反感聽壞話。所以,如果你說話太直,就容易傷害了他人自尊心,繼而得罪人。
高情商是什麼?就是讓他人舒服,目的達到了,自己也舒服。而直言不諱,使他人不舒服,自己也憋屈。某些人喜歡打著「我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直言批評了他人,反而招致他人的怨恨,好心辦了壞事。關係再好的親朋好友,都要「看透不說透,我們還是好朋友」,而這也是高情商的表現。
第四,戒怒言;
憤怒,是人性的一個孽根,因此佛家將「嗔(發脾氣)」視為三毒之一。就算是曾國藩這樣的完人,他也說自己幾十年來最難根除的弱點就是:時不時也發脾氣。佛家將「戒怒」稱之為「降龍伏虎」,龍是相火,虎是肝氣,而歷史上多少英雄豪傑就是因為過不了這兩關,而招致了失敗。
戒怒是一輩子的事情,一個人能夠壓制住內心的「怒火」,並及時化解,才是真修為!雖然戒怒很難,但我們也應該儘量降低憤怒的殺傷力,越是生氣的時候,越要少說話少傷害他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你憤怒時說的一句話,或許能給他人心靈留下一輩子的創傷。
因此,曾國藩總結道:「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煩憂時候要少喝酒,憤怒時候要少給他人寫信,繼而戒怒言。戒怒言是一個人有修養的體現,也是一個人高情商的表現。
古語云:「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禍患即將到來,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不善的行為而預先知曉。而一個人說話時多言、輕言、直言、怒言,都是容易招禍的徵兆。所以說,我們要防患於未然,努力做到這「四戒」。真正聰明的人,高情商的人,都會這「四戒」。朋友們,看看您能做到幾個?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