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心」做好農村工作,就知道其實老百姓「好說話」

2019-07-28     布衣殘筆

一直以來,很多農村幹部常抱怨農村工作難做,老百姓「不好打交道、不好說話」。其實,最善良的是群眾,最淳樸的是老百姓。善良淳樸的老百姓「不好說話」,要麼是你高高在上,和老百姓打官腔、說官話,讓老百姓「不敢和你說話」;要麼是你不把老百姓的事當成事,不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甚至亂辦事,讓老百姓「不願和你說話」。在農村基層,只要你在農村工作中用好「五心」,你就會發現和知道,老百姓其實「好說話」。

「專心」,學好政策,把握期群眾工作的特點

學好政策,準確把握新時期群眾工作的特點,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當前,農村群眾反映的問題,主要是征地拆遷後的補償、惠農補助資金的發放、鄰里糾紛、水電路等基層設施的改善等,很多問題往往是歷史遺留與現實需求相互滲透、相互交織。如果不準確把握這些特點和規律,工作就會盲從,處理不好,就可能會使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個別問題、局部問題可能會變成影響全局的問題。

「真心」,走近群眾,了解群眾真實想法

走到田間地頭,走進老百姓家中,和群眾肩並肩做農活、面對面話家常,才能了解和掌握群眾所思、所想,這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要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自己融入群眾,視群眾為親人,與群眾交朋友,站在群眾的立場考慮問題,才能知道群眾想什麼、盼什麼、擁護什麼、反對什麼,要直接傾聽群眾呼聲,虛心徵求群眾意見,做到知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知基層所急所憂所困,知社會矛盾癥結所在,知利民富民發展之策,在具體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贏得主動。

「誠心」,撲下身子,把群眾的事情辦好

群眾工作面對的常常是些繁瑣細小的事情,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常常是發生在身邊的諸如住房問題、吃水問題、子女就學、市場物價、看病就醫等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群眾判斷幹部的標準,也是看誰能真正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但這些看似很小的問題,對群眾來說則都是大問題。這些問題累積起來,不但直接影響到群眾情緒,解決不當還會直接關係到社會穩定。為群眾辦事,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從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做起,切實解決好收入、就業、教育、住房、醫療、社保等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解決好征地拆遷、醫患糾紛、涉法涉訴、環境保護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扎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群眾感受到新變化、得到新實惠,就會贏得群眾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公心」,依法公正,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

只有辦事過程公開透明,群眾心情才會愉快舒暢。只有辦事結果公平公正,群眾心裡才能信服滿意。只有群眾普遍滿意,才會願意和你打交道、說真話。要有群眾信服的公正結果,就要依法辦事,公正辦事,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切實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

「細心」,改進方法,從小事和細節做起

要注意講究群眾工作藝術,熟悉群眾語言、掌握溝通技巧,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來處理群眾問題。在具體工作中主要做到三點:一是做到耐心細緻疏導群眾情緒。用平和謙恭的心態,真誠熱情的態度,對群眾提出的問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問題講透,把道理說清,能及時解決的,儘量幫助他們及時解決;條件不成熟、政策不允許的,儘量解釋清楚。二是做到儘量用群眾語言。群眾最喜歡的是柴米油鹽的真話實話,最厭煩的是誇誇其談的官話套話。和群眾拉家常、打交道時,講老百姓聽得懂、喜歡聽的「大白話」「大實話」,從家長里短說開去,關心和了解群眾想說的話,如菜籃子、米袋子、錢袋子,就業上學、看病住房等現實問題。三是做到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對群眾的困難和訴求,儘可能在第一時間到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和群眾面對面交流,讓群眾從心裡感到被關心、被重視,從而願意交流,聽從勸導,合理解決。

你把老百姓當朋友,老百姓就會把你當朋友;你把老百姓當親人,老百姓就會把你當親人。在工作中放下架子和老百姓打交道,用心為老百姓辦好事解難事,你就會放下群眾農村工作並不難,老百姓其實"很好打交道",也「很好說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tgTN2wB8g2yegNDr6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