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火箭技術對比,美國穩坐第一寶座,俄羅斯緊隨其後,我國呢?

2020-01-10     武器正能量

回顧20世紀,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發展太空科技,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後,據估計全世界投入太空事業發展的費用已超過9000億美元,發射太空飛行器達5000多個,迄今地球上空軌道還有600多科人造飛行器在運行。太空科技活動與應用已覆蓋全球。世界上已有60多個國家投資開發太空科技。太空事業發展之迅速也是世界其他行業所稍有的,開發太空技術也成為發展中國家趕上先進國家的一條捷徑。

由於運載火箭在設計上就要求能適應各類的需求而趨向系列化發展,所以我國的運載火箭是以長征系列為主,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形成了長征1號至7號,以及小型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等八種型號的火箭。

2003年10月15日用以發射神舟五號的長征2F型運載火箭,其低軌運載能力約8噸,尚不足以雲在建立大型空間站所需的大型設備以及用於等於任務,因此我國於1999年開始研製【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其基本設計構想是以【長征二E】加上【長征三A】,運載能力達到了25噸,與俄羅斯的質子號火箭屬同一級。

然而,重型運載火箭是航天動力的重要標誌,也是未來進行大規模航天活動的基礎。為了實現長期的太空目標,中國目前正在計劃在2030年(預計為2028年)左右實現首次飛行的新一代重型火箭長征九號。長征九號與美國傳奇的土星V火箭類似,該火箭曾於1969年至1972年將美國人帶入月球。

根據中國科學院2018年的一篇報道,長征九號的長度將超過90米,火箭的核心級直徑為10米。中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系統工程部主任李國平說,它將能夠將140噸有效載荷帶入低地球軌道,是「長征5號」的五倍。火箭在地——月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0噸,地——火星軌道為44噸。2016年4月14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在一次演講中,介紹了三種不同配置的重型火箭。這三種配置是模塊化,序列化和通用設計的。

同年10月出版的《深空探索》雜誌上的論文中再次提到了這種配置,其中助推器的直徑擴大到5米,使用了兩台480噸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總質量為4000噸,起飛推力近6000噸。這將使助推器就能與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相媲美。而長征九號的第一個主要任務預計將是一次火星樣本返回任務,而火箭的設計目的還在於促進登月任務,包括載人著陸。

航天事業的特點是規模大、技術難、耗費高、涉及面廣,幾乎囊括了現代化科技的各個系統,並需要龐大而且有效管理與教育研究系統予以支持,它不僅僅是表示一個國家在科技現代化方面的成就,而是包括了經濟建設、科學發展、人才培育、社會生活、文化教育與國防建設等各個領域,可使一個國家趨向突破性的開發,促使綜合過的增長,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它將決定一個國家的國勢和前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qvxlW8BxtCz63RLvtI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