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又一院士離去,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泰斗盧世璧院士逝世!

2020-03-28     睜眼看教育

據中國工程院官網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盧世璧於2020年3月28日逝世,享年90歲。

盧世璧(1930.07.08-2020.03.28)是我國著名的骨科專家。

1930年,盧世璧出生在醫學世家,他的父親為我國結核病學先驅——盧永春,盧永春醫生是我國結核病防治的先驅.在民國初期醫療資源匱乏及醫療水平落後的情況下,他開辦了多家醫院及療養院,救濟貧困患者、學生和進步人士;出版醫書,普及防病知識;成立防癆機構,為我國結核病防治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1948年,盧世璧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系預科班學習,一年後以救護中隊成員身份,參加了開國大典。一個滿懷報國之心的學子,自此踏上了發奮圖強、披荊斬棘的醫學道路。

1951年,盧世璧考入中國協和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任中國協和醫學院外科住院醫師。1958年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成為一名骨科醫生,師從骨科主任陳景雲教授。

1960年,由於蘇聯專家的全部撤走,盧世璧在景雲教授的提點下,開始去去攻克人工關節的研究,填補我國醫學空白。

在作為醫生的歷程中,盧世璧先生參加過諸多的地震搶救。1966年邢台地震,36歲的他,帶領醫療隊走進邢台的席棚;1975年營口地震,45歲的他,夜以繼日地搶救傷員;1976年唐山地震,46歲的他,輾轉各地醫院,搶救地震傷員。複查、復健,一待就是半年。

最讓人感動的是在2008年,時年78歲的盧世璧院士再次主動請纓,在身患疾病的情況下,依然奔赴災區,成為了汶川地震災區參與搶救的年齡最長、級別最高、參加抗震次數最多的醫療隊員 。

1996年盧世璧先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盧世璧先生從醫六十餘載,救治患者無數,在國內最先開展人工關節研究;首創火器性周圍神經損傷的自體神經移植;率先開展異體神經移植並成功應用於臨床;獨創記憶合金治療脊柱側彎,盧世璧的多項開創性成果讓他榮譽等身,可他卻從未停下創新和科研的腳步。

挽救無數關節炎患者,而他的手指關節卻因常年在X光下為病人做手法復位而嚴重變形……央視曾這樣報道:「看到他的雙手,你一定會感動落淚」

2019年,光明日報對盧世璧先生進行報道的題目很讓人感動,題目是:「我與病人是生死之交——骨科泰斗盧世璧的傳奇醫路」,是啊,對於每一個病人來說,都是將生死放在了醫生的手上,醫生和病人的生死之交在盧世璧院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用醫術和關懷,挽救了無數患者,履行了一名醫生對病人的責任。

2019年5月10日,89歲的盧世璧院士退休。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他笑吟吟地的,戴著助聽器,拄著拐杖,聲如洪鐘的說:「今天雖然退休了,但我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教訓不會過時,我還會繼續盡我的綿薄之力,為我一生熱愛的醫學事業,為我一生熱愛的總醫院,繼續發揮我的餘熱。」

從盧世璧院士的醫生中,我們看到了一名從軍60年老兵對國家的忠誠;同時也看到了一名醫生對患者的關懷,和對工作、對事業的執著與責任。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fYRJHEBfwtFQPkdiaS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