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底的小米發布會,都讓所有米粉翹首以盼。
但今年,小米卻搞了個「突然襲擊」。
10月26日,小米召開發布會,比去年提前了一個多月。
除了小米14系列、全新系統澎湃OS外,小米還按照慣例帶來了小米全家桶系列,可謂量大管飽。
儘管在發布會上的雷軍看起來一如既往地輕鬆,跟用戶插科打諢玩得很開心。
但是在他的肩膀上,卻壓著兩座大山。
一座,來自小米的兩位重量級對手:剛剛復活的華為和年貨更新的蘋果。
其實在此前,小米都會避其鋒芒,特地在競品已經賣了一個季度的年底進行發新。
但這次卻一反常態,在兩大「巨頭」熱度還未散去的時候,就選擇「正面硬剛」。
而第二座大山,則是「小米將在2024年造車」的承諾。
眼看截止日期將至,小米造車卻一點「新消息」都沒有,業界和米粉都等麻了,紛紛猜測雷總的車到底還能不能下地。
重壓之下,人們對小米發布會的質疑,已經大於了期待。
那背著兩座大山的雷軍,到底憋了什麼大招?
腹背受敵,雷軍把底牌打出來了
在手機領域,小米的上半年,過得可謂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小米的利潤一路走高,從去年的8.2億元直接翻十倍來到99億元。
憂的是,小米的營收卻在一路下滑,同比下降了11.6%。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機出貨量為6370.59萬台,同比減少了1400多萬台。
而下半年剛一開局,小米的「友商」華為,就攜帶Mate60高調返場,另一位巨頭蘋果也發布了iPhone15。
Mate60和iPhone15,就「理所應當」地輪流霸占著手機熱銷榜的榜首。
腹背受敵的小米,想要破局並不簡單。
況且,小米想要突破自身本身也有很大難度。
去年發布的小米13,被一些米粉成為「史上最好的小米」,收穫擁躉無數。
珠玉在前,小米14如果不做出什麼特別的更新,難免會被人吐槽「擠牙膏」。
而這次帶來的小米14,卻頂住了這些壓力,給了消費者一劑「猛料」。
從外觀上來看,小米14和13區別不大。
但是從內到外,幾乎都更新了個遍:更強大的3代驍龍8晶片、更先進的攝像頭...就連被吐槽的振動馬達也給換了個新的。
此外還有小米耗時2年、比傳統螢幕高出18倍研發經費的「全等深微曲屏」,被評測稱為「手感顏值天花板」。
除了性能紮實,小米14系列的性價比更令人驚喜。
小米14基本款首發價3999,和小米13保持一致。
但是基本款的內存,卻直接從去年的128GB提升到256GB,相同配置直接便宜了300元。
更別提去年小米13Pro的鏡頭,這次直接「降級」給了14普通款,真實的「加量不加價」。
雷軍也是不拿消費者當外人,建議大家買1TB+16GB的版本,因為內存在漲價,以後就不會這麼便宜了。
簡單來說,除了顏色沒有13系列那麼豐富,小米14系列整體算是13的「超級加強(還實惠)版」。
有小米13的用戶直言:感覺被背刺。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還自己做了一款「iPhone15」。
小米14 Pro的鈦合金機框版,不但擁有和iPhone15「同款」的鈦合金機框,還特地cue了一下蘋果邊框愛沾指紋的缺點,強調自己「做了防指紋處理」。
小米用戶可能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可以靠著小米裝x了!
在這麼一個內憂外患的節點,發布這麼一款性價比十足的新機,雷軍的意圖非常明顯:
小米不光要參戰,還要和友商們剛正面!
「卷不過」,小米選擇彎道超車
小米14已經足夠有誠意,但更多業內人士認為,小米14隻是雷軍為另一個主角搭的「台子」。
雷總真正的「殺手鐧」,其實是小米推出的新系統:澎湃OS。
澎湃OS不僅僅是給手機和平板使用的新系統,也給小米提供了更多講故事的空間。
早在23日,小米就官宣了澎湃OS上線的通告,小米並不避諱系統的出處,表明了「基於安卓開發」。
當人們還認為這可能還是另一款「新版MIUI」或者「換皮安卓」時,小米再次打了大家的臉。
有評論稱「如果說MIUI是在安卓的毛坯房內精裝修一遍的話,澎湃OS就是只保留了安卓的地基,把上面的屋子全部打掉重蓋了一遍。」
澎湃OS不僅是在手機上用著更快更流暢,它最大的特點是:未來幾乎可以在一切小米的硬體上跑起來。
它把小米此前在各領域內的系統:MIUI、Vela、Mina、車機OS統一成了整體。
用小米的話說,澎湃OS真正實現了「人車家」的全生態互聯。
先說「家」。
本次發布的澎湃OS,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搭載小米所有的智能家居。
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小米洗衣機、空調、音箱等家電,都可以使用同一套系統操作,互聯更加方便。
此前大家通過APP實現互聯,還是有一定隔閡的。
在裝入澎湃OS之後,小米家居和手機之間就可以真正進行「無縫交互」,在不久的將來,也許真能得到鋼鐵俠「賈維斯」的那種體驗。
小米家居系統已經給小米帶來了29%的總營收,有了澎湃OS助力,這塊蛋糕只能更加穩固。
再說「車」。
自打2021年小米宣布造車後,似乎罕有新消息放出。
就連王傳福都認為小米有點太「遲」了,說:「...但很有可能一條路線的錯誤就白白丟失了三年,這個是再多錢都換不回來的,很有可能就徹底掉隊了。」
而澎湃OS更新,正是小米在造車領域邁出的重大一步。
車機系統,已經成為造車新勢力們新的「內卷」方向。
魅族x領克的車機系統
很多新能源車品牌選擇和手機廠商聯動,比如魅族和領克,就在車機系統方面達成了合作。
更有華為的新車問界,也是靠強大的車機系統在圈子裡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星紀魅族CEO沈子瑜甚至認為:「未來沒有手機軟體賦能的汽車廠商都將逐漸掉隊。」
一個好的車機系統,不僅能完美匹配用戶習慣,還能隨著用戶駕駛數據的積累,讓駕駛變得更安全、方便。
同時,在車輛性能都各有千秋的情況下,車機系統帶來的用戶體驗,很可能成為用戶選擇車輛的先決條件。
強大的車機系統,已經成為了新能源車企的一道護城河。
而澎湃OS在此時發布,其實也傳達了小米的一個訊息:咱家車的軟體護城河,已經搭建完畢了!
在演示新系統的使用場景時,小米也利用了很多「人車交互」的場景。
比如,能在開車時,將視頻通話的視角實時切換到行車記錄儀上;
在手機上瀏覽的APP,也可以無縫銜接到車機上進行繼續操作。
造車,可能是小米未來的支柱業務之一,車機先行,就是先穩妥給自己開個路。
關於澎湃OS「藏起來」的真正面貌,小米可能還藏了無數個大招沒有放。
不求「遙遙領先」,只求用著趁手
能和米粉們打成一片,是小米一直以來的殺手鐧。
小米14發布會上,雷軍友好到甚至有點「卑微」的態度就印證了這一點。
在宣布定價時,雷軍一而再再而三地問粉絲「好嗎?」,然後收穫粉絲們排山倒海般的「牛逼!」
發布會的實時彈幕
雷軍說了多少「好嗎?」就意味著小米藏了多少猛料。
其實熟悉小米的人,肯定知道這是雷軍和米粉之間的「保留包袱」。
但是小米說「尊重用戶」,可不是雷總在台上包幾個包袱這麼簡單。
小米向來是敢於直面用戶吐槽的企業。
用戶吐槽小米發燙,小米在保留性能的時候死磕散熱系統;
用戶吐槽小米用久了卡頓,小米直接「重建」了一套系統;
就連小米一直被吐槽的「偽四邊等寬」螢幕,也在每一代新機上堅持不懈的兌現。
從小米13最寬的1.81mm,到小米14的1.71mm,小米是真在「一微米一微米」兌現曾經吹過的牛。
小米,還是之前那個「為發燒而生」的小米。
但是按照雷軍的脾氣,再發燒的技術,至少先得讓用戶覺得好玩、能聽進去,才能有用武之地。
在發布會上介紹澎湃OS的內置AI系統時,小米沒有硬生生地描述功能,反而講了不少「段子」。
比如WPS在AI方向的新功能之一,是提取PPT的大綱,再一鍵生成PPT。
這個功能堪稱是無數打工人的救星,可以節省大量重複枯燥的工作時間。
除此之外,澎湃OS的AI功能展示還包括:逢年過節的時候給領導編輯拜年簡訊、給外賣湊50字兒的好評...
要說有多難實現,那倒不至於,但這些功能無一不狠狠戳中當代打工人的生活細節。
當然,插科打諢之下,是小米「懂你」的體現。
其實,在國產手機品牌中,小米不是最有「天賦」的那個。
論體量,小米是網際網路時代興起的第一代手機廠商,比不上硬體耕耘數十年的老牌勁旅;
論實力,小米的科研團隊固然強大,但是沒有華為那樣在通訊行業和硬體行業極其深厚的影響力。
但是,論對科技的發燒程度,小米從來沒認輸過。
小米智能工廠
據小米集團規劃透露,在2022至2026年,小米將在科研方面投入1000億元,在手機、汽車、機器人等領域。
這場發布會,更像是雷軍在宣告:小米的好戲,還多著呢。更大的大招,會在將來接踵而至。
科技有很多面,可以大國重器、遙遙領先,也可以親民簡潔、好用方便。
讓科技站在用戶這邊,永遠都不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