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媽媽群里有個小夥伴提了這樣的話題」以前,沒搞計劃生育的時候,人們的思想基本上都很樸素,覺得既然懷上了就生下來。
但即便如此,那時候家裡好像最多也就十二三個孩子,沒見過更誇張的。這大概就是生育的極限了吧。「
對於絕大多數女性來說,確實如此。因為從法定結婚年齡20歲,到常規最晚生育年齡45歲,女性的平均生育周期是25年左右。
如果算上哺乳期和身體恢復時間的話,女性這一生的生育次數差不多就是十幾次。但畢竟從第一次來月經,卵巢開始排卵後,就有懷孕的可能。
所以,現實生活中,女性實際懷孕生子的次數肯定是要遠超過十幾次的。
譬如,有著」非洲明珠「之稱的烏干達,有一戶人家。女主人叫瑪利亞姆·納巴坦齊,被英國媒體稱為全世界最能生的女人。
在她36歲的時候,已經生下了44個孩子。其中單胎的孩子有8個,6對雙胞胎,4組三胞胎和3組四胞胎。後來,有6個孩子不幸夭折。
而她之所以這麼能生,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則是,由於家裡比較貧窮,12歲的她就被父親嫁給了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從13歲她就開始生孩子。
二則是,她的卵巢異常,不適合吃避孕藥,但她的丈夫卻從不採取避孕措施。以至於她像生育機器一樣,生下一波又一波孩子。
眼看家裡的孩子越來越多,經濟負擔越來越重,瑪利亞姆的丈夫慫了。
他捲走了家裡所剩無幾的錢財,狠心拋棄了36歲的妻子和孩子們,直接跑路了。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原生家庭和婚姻家庭,給瑪利亞姆的身心帶來無盡的傷害。但她選擇用愛和勤勞努力治癒所有的不幸。
為了賺錢養活38個孩子,瑪利亞姆每天都要拼盡全力去工作。
她給人洗衣服,幫人理髮,拾破爛,自己釀酒賣酒,采草藥……可以說,只要能賺錢的活計,她都會去做。
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瑪利亞姆時常被累得喘不過氣,但她一直在努力和堅持。並且從未放棄過對任何一個孩子的愛。
她希望孩子們能夠幸福,而不是像自己一樣,從童年就開始承受成年人的負擔,從未體驗過快樂。
所以,雖然她沒有文化,但卻堅持讓所有的孩子都上學,接受教育。
當有人勸她將未成年的女兒嫁出去,來改善家庭狀況的時候,瑪利亞姆生氣地拒絕了。她不願讓女兒重複自己悲慘的人生。
萬幸她的辛苦付出沒有白費,瑪利亞姆的孩子們都知道心疼媽媽。
為了減輕她的負擔,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幫著做家務。年齡大點的孩子會照顧弟弟妹妹。
而且孩子們都很爭氣,他們努力學習,希望以後能擁有一份好工作,讓媽媽能夠過得幸福。
最後想說,欠考慮的生育固然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但生而不養更是一種罪過。
不管這輩子生幾個孩子,既然決定將他帶到這個世界,那麼就要給他足夠的愛和照顧。讓他成為一個善良樂觀努力上進的人。
否則,即使只有一個孩子,養廢的話,對父母來說也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