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經意的一句話很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但願你沒有說過

2023-05-10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媽媽不經意的一句話很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但願你沒有說過

大家好,我是豆媽。

豆媽除了喜歡看書之外,還喜歡追劇,最近就追了一部大熱的仙俠劇《長月燼明》,看完後對男主澹臺燼一生的經歷感觸頗深,尤其是一個人承受太多負面評價和惡意嫌棄的時候,會入魔這件事情,更是覺得細思極恐。

簡單地說,男主叫澹臺燼,是景國國君的孩子,卻因為母親生他而亡,深愛母親的父皇無法接受愛人離開的事實,把所有的傷心和怨憤都發泄在了這個襁褓中的孩子身上,世人都視他為魔胎,沒有人願意靠近他。

豆媽想說,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尤其是在面對失去痛苦的時候,需要找到一個出口,如果把一切責任都可以推給別人,自己內心便會輕鬆舒服很多,這就是遷怒行為產生的原因。

為什麼說,一個內心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情緒是相對穩定的,最起碼不會隨意遷怒於孩子。就像劇中澹臺燼的父親,便是把失去妻子的痛苦全部轉移遷怒於這個孩子身上。

直到澹臺燼長大後,一次入夢回到自己出生,才知道這世間還有一個人不嫌棄他,不相信他是魔胎,這個人便是他的母親。

母親堅持選擇讓澹臺燼出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說,這個孩子一定是善良的。要知道,在這之前,澹臺燼被父親嫌棄,讓他自生自滅,又送他去盛國做質子。

在盛國王宮裡,澹臺燼也是處處受人欺凌,所有人說他是魔胎,對他充滿了惡意,還有照顧他的姑姑也會背叛他。

那麼,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澹臺燼是什麼樣呢?

首先,沒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只有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就只能是孤獨的,就算渴望與人相處,產生了關係,也會在一段關係中患得患失,猜忌多疑,很小的事情就會讓自己崩潰,最終導致關係斷裂。

其次,缺乏社交能力。澹臺燼讓黎蘇蘇教他畫見生符,他刻苦學到深夜還不放棄,但是黎蘇蘇已經困得睡著了。澹臺燼的第一反應是把黎蘇蘇拉起來,不行,我還沒有學會,你得教會我。

黎蘇蘇很生氣,說澹臺燼不講理。很小一個細節,就讓我們看到,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是無法生出愛人的能力,甚至連觀察和感知別人的感受都做不到。

在現實中,這樣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最終導致人際交往能力差,也讓孩子的挫敗感增加。

最後,缺乏內心力量。在這樣惡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內心幾乎沒有任何力量,所以澹臺燼在每次生命力減弱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蠱惑他獻出靈魂的聲音。

對於一般人來說,對這樣的聲音會產生恐懼,但是澹臺燼不是,因為他內心沒有任何力量支撐,所以他覺得隨時可以把身體、靈魂都拿走,根本沒有珍惜自己生命的想法。

當然,這部劇中,豆媽講的這些劇情只是前期的一部分,後來澹臺燼遇到黎蘇蘇,黎蘇蘇用愛讓澹臺燼學會了愛人。劇情不止這些,豆媽只是單獨拎出和教育有關的劇情來討論。

澹臺燼的遭遇,讓我們看到被人嫌棄的孩子,命運多舛又生活艱難,前途暗淡甚至看不到任何希望。

可能你會說,我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也不會嫌棄孩子,可是豆媽想說,很多嫌棄的確不是父母刻意為之,而是在不經意間,就讓孩子感受到了嫌棄和惡意。

豆媽總結了一下,一共有三種情況,趕緊對照檢查一下。

第一句話,給孩子貼標籤的話。

貼標籤這件事情,並不是絕對不可以,但是要注意一點,就是負面標籤不要貼,正面標籤慎重貼。

豆媽就在小區遇到這樣的媽媽,尤其是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糾紛,是孩子自己犯錯誤的時候,媽媽會告訴對方,自己孩子脾氣不好,喜歡發脾氣,非常抱歉這樣的話。

這種話,看似是在替孩子向別人道歉,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增加了孩子的問題。孩子從媽媽的身上,沒有學會為錯誤道歉的正確打開方式,相反學會了為犯錯找藉口。

更要命的是,孩子聽到媽媽對自己的評價是脾氣不好,喜歡發脾氣。這種看似不像是負面評價,實際上殺傷力非常大,會暗示孩子可以用發脾氣處理事情,而不是合理管理情緒。

第二句話,打擊孩子的話。

你太笨了,你咋就這麼不開竅呢?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不明白。

豆媽相信,這類話很多媽媽都不會說,因為這些話明顯都是否定孩子,打擊孩子的話,但是那些隱藏版的話,會不會說呢?

比如,孩子學綁鞋帶,一時半會兒又學不會,眼看著上學快要遲到了,媽媽會說,算了先別學了,趕緊出門,然後迅速給孩子綁好,拉著出門了。

別看這麼小的一個舉動,已經把孩子想要學習和想要做好的心理建設,全部擊潰了。孩子會認為自己根本學不會,也發現學不會也沒關係,媽媽總會衝上來幫忙的。

豆媽這裡只是舉例,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行為言語在不斷打擊孩子,讓他失去相信自己的力量,學會的能力也是在一次次小挫折的時候,更加否定自己,不再有探索心。

第三句話,情緒上頭的話。

在豆媽看來,做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並不是讓我們沒有情緒,或者一定要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說在孩子面前要有意識地保持情緒的穩定。

可以有各種情緒表現出來,因為孩子也需要學習情緒管理,不是說不讓孩子看見負面情緒,只是需要我們讓孩子看到負面情緒出現時候,如何應對。

如果經常在孩子面前,做不到管理情緒,對孩子說一些情緒上頭的話,孩子也會慢慢習得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情緒,讓我們看到一個暴脾氣的寶寶。

孩子是一個小雷達,你向他發出了什麼樣的信號,他就會接受什麼樣的信號,然後再經過自己的消化理解,再發出去。

所以,當孩子長期接受的都是負面的評價,極端的言語,惡意的評價,那麼孩子的內心是荒蕪無力的,也往往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豆媽總結的三種話,如果你一句都沒有說過,豆媽要給你點贊,如果說過也不要太自責,都是第一次學做父母,從現在開始不再說,便是我們成長。

在育兒這條路上,我們一起加油,共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e4f8476c55e592335870f794ff592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