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是看起來很「空閒」的人

2023-12-23     布衣粗食

原標題:真正厲害的人,是看起來很「空閒」的人

從前,吳越王錢鏐寫信給妻子:「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田間的小路上,花開了,你一邊賞花,一邊回家,別著急,家裡人會耐心等你。

後來,有人說:「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

也有人感悟,人生百年,愛一個人的時間都不夠,甚至都做不完一件事。

再後來,社會就像一個滾動的機器,二十四小時都不空,忙得不可開交,夜裡還要打開手機,隨時待命。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很是羨慕那些「看起來空閒」的人,他們真的很厲害。

01

關於智慧:常常騰空自己,有舍有得。

《問說》里有言:「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

不管你讀不讀,書就在那裡。如果你要讀,也不要著急,因為書是讀不完的。

更重要的是,你不要「盡信書」,有的知識,學會了,還要捨去。

當你覺得自己「學富五車、學有所成」的時候,就要學會謙卑了,要知道什麼是「大智若愚」。

北宋的沈括,寫過這樣一件事:軍士們去打仗,非常辛苦。好不容易逮住一點時間,可以睡一覺了,卻還擔心敵軍突襲。

為了安全,軍士們把牛皮做的箭筒騰空,當成枕頭。

若是幾里地之外,有人群或者馬經過,箭筒就能收納聲音,讓軍士們警醒過來。

騰空,不是一切都沒有了,而是為了接納新的東西。這就是「空」的智慧。

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所以,當一個人很厲害的時候,看起來很普通,自己知道的,也不會輕易「指點江山」,聽別人說的時間更多。用更多的新知識,去取代那些陳詞濫調。

越讀書,越覺得自己空虛。這就是最好的學習態度、感悟。

02

關於生活:留下空白地帶,事不求滿。

是不是你和我一樣,吃飯睡覺、工作、育兒、孝順父母、參與應酬,一天到晚都覺得時間不夠用。

你還會發現,自己很努力地生活,但是很多事情,也不夠好。

老一輩的人總是告訴我們:「事無巨細。」

可是你越精細,越會忙不過來。事情的結果,自己是很不滿意的。

反而是那些大大咧咧的人,活得更自由。就算錯了,也沒有關係,大不了重新來過;或者改變自己,不去做原來的那件事。

北宋時,蘇軾被大家認定為「吃貨」,不管在哪裡,都能吃飽喝足。

在南蠻之地,他還感受到「日啖荔枝三百顆」的滋味。

看過他寫的很多詩詞,就會發現,他最開心的,不是吃飽,而是餓了之後的一碗粥——夜坐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粥即快美,粥後一覺,尤不可說,尤不可說。

餓得不行了,忽然端上來一碗白米粥,沒有加糖,也沒有蘿蔔條之類的菜,但是味道卻特別鮮美,也讓自己渾身舒服。

是啊,為什麼你總是茶飯不香,不是因為你生活不夠好,而是沒有了「飢餓感」。

在「極目新聞」平台,爆料了一個小伙子,體重兩百四十斤。

因為狠狠地吃了一頓烤肉,然後腹痛不停,不得不去了湖北省中醫院光谷院區。

經過檢查,小伙子的身體,多項指標不對勁,血都像牛奶一樣。

有人總結了這樣的活法,很受認同:愛別太滿,睡別太晚;吃飯七分飽,喝酒三分醉。

生活中,不僅吃吃喝喝有空閒,休息要足夠,精神要放鬆,想法別太多。

每一天,都有那麼一些事情,沒有做好,沒有做完,沒有關係,不要愧疚,不要逼著自己加班加點。

人到死亡的那一天,仍舊有事情做不完,也不完美,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03

關於關係:接納別人的空白,減少期待。

有一個小和尚,對寺院周圍的猴子很客氣。

師兄對小和尚,擠眉弄眼,小和尚非常生氣。

師傅聞訊,問小和尚:「猴子對你擠眉弄眼,你不生氣?為什麼你對師兄卻生氣了呢?」

小和尚說:「猴子不是人,不懂人情世故。」

師傅笑了:「我們總是理解那些低端的動物,還熱愛花花草草,卻連身邊的人,都來不及愛,還容不下......」

所有的社交,都不會圓滿,太多的虛情假意,還有一些看不慣的人,妨礙了你的眼睛。當然,你會遇到小人,在背後搗鬼。

如果你試著把對方當成「空氣」,聚聚散散都不要在乎,接納所有人的不完美,那就大不一樣了。

深層次想一想,對方之所以不會讓你滿意,也不夠積極向上,就是他還有進步的空間,或者他習慣了一輩子普通,把平凡當成終極理想。

高處的空間有限,成為聖人的人也就那麼幾個,何必苛求誰呢?

不期待別如何,你會變得大氣,這就是你的厲害之處。

04

看過這樣一段話:「留出空閒,之後是失去空虛,還得之空靈,關鍵在一個『實』字。」

最好的人生,就是虛實結合,虛事實做。若是沒有了「虛」,「實」也就沒有了對立面,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最美的風景,就是空滿恰當——野渡無人舟自橫。若是到處都填滿了,未必是太擁擠了。

最真的感情,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若是每天都相遇,每天都要聚一聚,矛盾就來了,還可能是反目成仇的結局。

這一生,我們要追求理想,還要好好去愛,但是一定要有空閒。

上半生,忙裡偷閒,吃飯睡覺,從容自得。

下半生,自然變老,三餐四季,細數流年。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d5c528a843b3f206e11b68d4a228c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