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平:中醫藥可在慢病防治中大顯身手

2024-09-05     健康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近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啟動系列宣貫活動,組織包括健康報記者在內的「西醫大家話中醫」采編團隊,採訪在業界享有盛譽的西醫大家,請他們分享在「中西融合」和「西學中」過程中的體會和收穫。健康報開設「西醫大家話中醫」專欄,分享這些西醫大家的真知灼見。

訪談嘉賓:賈偉平

內分泌代謝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於糖尿病精準診療、預警篩查、發病機制的研究及防治工程管理。揭示了中國人糖尿病的遺傳特徵,構建「中國2型糖尿病遺傳預警模型」;構建「降糖藥物療效的遺傳預測模型」,指導個體化用藥。領銜制定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首次納入中醫藥治療相關內容。

訪談人:從西醫學視角看,您認為中醫藥的比較優勢體現在什麼地方?

賈偉平:在我看來,中醫藥的優勢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中醫藥學歷經幾千年的發展,積累了對人體、疾病和藥物的豐富認知,是潛力巨大的醫藥衛生資源。我們通過對天然藥物的解析,對經方驗方的深入挖掘、成果轉化,或可產生一大批應用於臨床的新藥,造福患者。

二是中醫藥學運用整體觀念和系統思維來指導實踐,強調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強調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這些理念即使現在來看也非常先進,對於診斷和治療疾病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是中醫藥的「治未病」思想涵蓋疾病防治的全過程,這與我們現在強調的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理念不謀而合。除了治療疾病,中醫藥在人體健康調養方面也有很豐富的手段,如藥浴、藥膳、艾灸、拔罐、太極拳、八段錦等。可以說,中醫藥在人體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中大有可為。

訪談人:您領銜制定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首次納入中醫藥治療相關內容,您能介紹一下這項工作嗎?

賈偉平:此前,《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沒有明確提到中醫對於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2017年,我擔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主持修訂《中國2型糖尿病指南》。修定後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結合高質量循證醫學依據,首次納入符合證據級別要求的糖尿病與中醫藥治療相關內容。

中醫藥的一些治療方法能夠被納入2017年版指南,是因為我們採用循證醫學研究方法,即開展隨機、對照、雙盲、多中心的臨床研究。2017年版指南根據糖尿病分期,給患者推薦了不同的用藥方案,給臨床醫生合理應用中醫藥提供了指導。其中,對於糖尿病前期、氣陰兩虛的患者,推薦生活方式干預和天芪降糖膠囊。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情況,給出不同用藥建議:例如,對單獨應用二甲雙胍療效不佳氣陰兩虛的患者,推薦津力達顆粒;對早中期腸道濕熱的患者,推薦葛根芩連湯;對早中期肝胃鬱熱的患者,推薦大柴胡湯。針對併發症,2017年版指南推薦以復方丹參滴丸、芪明顆粒改善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我認為,類似上述具有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持、具有確切療效的中藥,應該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推廣。

訪談人:《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中首次增加「糖尿病的中醫藥防治」章節。您能介紹下這項工作的緣起和經過嗎?

賈偉平:2018年,我國成立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辦公室,我擔任辦公室主任。我們開展了大量針對基層糖尿病管理的調查,發現《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作為專業細分領域指南,很難到達縣級以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非內分泌專科醫生手中,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的全科醫生。

基於這一現實問題,我們啟動《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編制工作,首次增加「糖尿病的中醫藥防治」章節,結合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進行更新,明確了中醫藥對防治糖尿病的功效:一是中醫藥能協同控糖、改善症狀;二是中醫藥可協助防治糖尿病併發症;三是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結合針刺療法,中醫藥有一定降糖、改善脂代謝和減重作用。

訪談人:目前的糖尿病研究工作,與中醫藥有合作的領域嗎?

賈偉平:目前,對糖尿病腎病的診斷金標準是腎穿刺,但是很多患者比較排斥這種創傷性檢查,所以很多時候醫生只能依據患者的一些臨床表現進行判斷。在很多情況下,如果糖尿病腎病患者出現蛋白尿、高血壓、水腫、腎功能指標改變等情況,往往提示病情已經進展到了比較嚴重的階段。

中醫強調整體觀念,認為不同疾病在不同階段都會影響人的整體狀態,會在臉色、口唇、聲音、舌象、脈象等方面有所體現,診斷和治療時要結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信息。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能不能結合中醫四診合參理念和現代檢測方法,通過目診儀、舌診儀、脈診儀等讀取並分析患者眼白、眼底血管變化參數,以及舌象參數和脈診參數,再配合腎病診斷的一些新標誌物,以此來提高糖尿病腎病的診斷率?

西醫在治療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方面沒有很好的臨床方法,迫切需要在降尿蛋白方面找到一種治療效果明確的藥物。有些患者會求助於中醫,通過中醫藥的辦法把尿蛋白降下來,如黃葵膠囊就是一個選擇。但是如果要讓這一藥物在臨床上得到更廣泛應用,必須有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證據作支撐。目前,我牽頭的「黃葵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陽性藥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顯示黃葵膠囊用於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治療時,具有降低蛋白尿、保護腎功能的療效。

訪談人:在目前的糖尿病研究工作中,還有哪些前沿成果值得關注呢?

賈偉平:在生活中,我們觀察到,豬雖然易胖,但不易得糖尿病,對飲食誘導的糖尿病有極強的抵抗力。我和賈偉教授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豬膽酸能夠高效調控血糖平衡,具有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這一發現也是從中醫藥那裡得到的啟示。明代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豬膽主治消渴症(糖尿病症狀)。那麼,豬不得糖尿病是否跟豬膽有關?如果豬膽能幫助豬抵抗糖尿病,它能否作為治療人類糖尿病的藥物?它的物質基礎是什麼,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的研究團隊進行了深入探究,發現豬膽酸這一類膽汁酸有望成為糖尿病的潛在治療藥物。

豬膽酸的分子結構可作為後續進行結構修飾的藥物研發基礎。同時,由於豬膽酸代謝受到腸道菌群調控,通過腸道菌提高糖尿病患者豬膽酸的水平,也有望成為未來研究和藥物開發的重點。

訪談人:怎樣才能實現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呢?

賈偉平:要做到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學原理,首先,必須大膽借鑑、引進現代的科學技術。比如,在多學科交叉背景下,藥物化學、病毒學、免疫學、藥理學、信息科學等多學科技術在中醫藥作用機制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有助於促進對中醫學科學內涵的現代化認識。

其次,要加強中醫藥交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加強中醫藥學科與自然科學、現代科技、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學科的交融,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拓展中醫藥學科的創新發展。還要培養具有交叉學術背景的學科帶頭人,形成前瞻和原創的學科思想體系。

最後,要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改革完善中醫藥等有關科研組織、驗收和評價體系,同時完善對高校、科研機構、科研人員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創造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外部環境。

整理:健康報記者孫韌

編輯: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徐秉楠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2MHFAPZ1】獲取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bf5b06d31f1ca3679878be6976e96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