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史上的藝術「孤品」,被翻拍了,關曉彤出演,角色引爭議

2023-09-09     皮皮電影

原標題:中國影史上的藝術「孤品」,被翻拍了,關曉彤出演,角色引爭議

《封神第一部》收穫25億票房後,中國古典文學IP的巨大潛力,也再一次被證明。

事實上,近幾年古代名著在電影市場掀起的巨浪,從來沒有停過。

在《封神第一部》上映之前,「封神IP」僅僅動畫作品就一部接一部。

比如彩條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比如追光動畫的《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楊戩》。

特別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個暑期瘋狂轟下50.35億票房,令人驚嘆。

《西遊記》也是如此。

香港導演鄭保瑞在4年里接連推出了三部曲,累計拿下了30億票房。

《聊齋志異》同樣也是「香餑餑」。

僅僅是最近3年,新拍的電影就有10部。

雖然這些電影主要集中在網大領域,且品質一般,但熱度卻一部高過一部。

就連《白蛇傳》,也有不少改編電影上映。

整體來看,古代名著影視化,可謂如火如荼。

但唯獨有一本名著,仿佛成了影視改編的「禁區」。

這就是《紅樓夢》。

從央視版《紅樓夢》播出至今,36年過去了,優秀的《紅樓夢》影視作品少之又少。

而且每次有人想重拍,鬧出的風波都會很大。

特別是2010年李少紅執導的電視劇開播,風波一度從場內延伸到了場外。

這之後,幾乎就沒人敢再碰了。

反而是一群小演員演的9集短劇,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紅樓夢》是不是真的成了藝術孤品,再無人能駕馭?

其實也不盡然,有一位女導演,在網上一直呼聲很高。

她就是胡玫。

《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喬家大院》,都是她拍的。

換句話說,如果要找人拍《紅樓夢》,那她就是當下女導演里最靠譜的。

戲劇性的是,2010電視劇版原定導演其實也是胡玫。

但後來因為一些演員選秀的分歧,胡玫憤然退出,這才由李少紅接任。

這之後,胡玫也沒罷手,她打算另起爐灶,自己拍一部電影。

經過長達十餘年的籌拍,2019年,這部《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終於殺青。

3年後,影片又放出了首支預告。

雖然只有短短的45秒鐘,但信息量巨大。

而影片有哪些看點,具體拍得又如何,我們也能從這一預告中,提前窺探。

01、演員集體露臉,有的引發爭議;原著中8大名場面被一一還原,拍得如何?

首先,預告官宣了演員陣容。

我們感興趣的人物和演員都集體露臉了。

包括由邊程飾演的賈寶玉;張淼怡飾演的林黛玉;黃佳容飾演的薛寶釵。

「寶黛釵」三位演員都是全球海選出來的新人,確實知名度幾乎為零。

再往下看,賈母由盧燕飾演,王熙鳳由林鵬飾演。

賈母的感覺很對,王熙鳳的氣質整體也符合原著描繪。

一眾出場演員里,觀眾最熟悉的,應該就是關曉彤了。

她在片中客串皇帝的寵妃,賈元春。

預告里出現的是一場哭戲。

看評論,這個選角還是引發了一些爭議的。

同時,預告片又曝光了8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場面。

對照原著,我們一起來解讀一下。

場景1:寧府家宴。

出自原著第11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 見熙鳳賈瑞起淫心》。

可以看到,畫面的正中間搭了一個戲台。

眾人落席時,戲台上唱的正是一出《雙官誥》,可以看到兩個打扮成官員的角色正端坐在台上。

場景2: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

出自原著第5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 警幻仙曲演<紅樓夢>》。

小說中是怎樣描寫的?

(賈寶玉)竟隨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橫建,上書「太虛幻境」四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乃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看畫面,幻境的感覺還是有的,不過工業痕跡也有點明顯。

場景3:元春省親。

出自原著第18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倫樂寶玉呈才藻》。

這是一場夜宴,已被封為貴妃的賈元春回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卻只能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賈府全家人都跪伏於地,元春在華蓋下緩緩前行,畫面中地面都鋪著紅地毯,排場非常隆重。

場景4:黛玉焚稿。

出自原著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這是寶黛二人的愛情走到盡頭的一回。

此時的林黛玉已是重病在身,「又咳嗽起來,又吐了一口血」。

又遭遇愛情徹底葬送的雙重打擊,這令她身心俱疲,此後更是一病不起。

焚毀的稿件上面那一頁,正是林黛玉幫賈寶玉寫的《杏簾在望》一首: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為何要焚稿?這其中的因由,還要回到「元春省親」一回。

賈元春命弟弟賈寶玉為瀟湘館、蘅蕪苑、怡紅院、浣葛山莊各題詩一首。

賈寶玉絞盡腦汁,寫好了《有鳳來儀》、《蘅芷清芬》、《怡紅快綠》三首詩。

林黛玉暗地裡幫他寫了《杏簾在望》。

「低頭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寫在紙條上,搓成個糰子,擲在他跟前。」

這是兩人兩情相悅、彼此欣賞的表現,也能看出兩人的默契,可謂天作之合。

可惜這段愛情沒能得到好的結局。

場景5:黛玉題帕。

出自原著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里錯以錯勸哥哥》。

賈寶玉托晴雯給林黛玉送去「半新不舊的兩條絹子」。

林黛玉會其意,不覺「神痴心醉」,便提筆在這兩條素帕上寫下了《題帕三絕》。

賈寶玉送這兩條素帕,有什麼講究?

這個典故出馮夢龍的「橫也絲(諧音「思」)來豎也絲」一句。

而為什麼要送舊帕呢?這是「新朋不如舊友」的意思。

送這兩塊素帕,正是對林黛玉的直接表白,所以林黛玉見了才會「神痴心醉」。

由此可見有文化是多麼重要,表白不用送花,只需要送兩塊舊帕子,也能收到奇效。

林黛玉寫的《題帕三絕》,就是三首詩,皮哥也分別摘錄如下:

其一: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為誰?尺幅鮫鮹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其二:拋珠滾玉只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閒。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其三: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預告片中出現的,正是這第三首。

場景6:寶黛讀書。

出自原著第23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

這是寶黛二人的第一次約會,也是《紅樓夢》全書的經典場景了。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這裡就不用多做介紹了。

場景7:金玉成婚。

同樣出自原著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賈寶玉在瘋癲的狀態下,經鳳姐設下的計謀,糊裡糊塗地和薛寶釵成了親。

一邊是「林黛玉焚稿斷情」,一邊是「薛寶釵出閨成婚」,悲劇意味躍然於紙上,也是全書的重頭戲。

場景8:黛玉葬花。

出自原著第27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同樣是小說中的經典場景,也是考驗演員表演功力的一場戲。

飾演林黛玉的張淼怡能否憑此一鳴驚人?

02、預告片里有個鏡頭,可能是電影結局的「提前劇透」

預告片14秒處,有一個落水的鏡頭。

似乎是一男一女兩個人相擁著落入水中的,還能看到男人的髮髻;

女人則是處於下方,雙手張開。

回顧《紅樓夢》小說中,不記得有類似角色落水的情節。

倒是有學者劉心武提到一個「黛玉沉湖」的說法。

為什麼皮哥糾結於這個「落水」的鏡頭呢?

因為這涉及到電影要照著哪個結局拍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現在通行的《紅樓夢》是120回的庚辰本。

其中前80回為曹雪芹的原著,後40回由高鶚續寫整理(可能是高鶚寫的,也可能是找別人代筆)。

劉心武認為高鶚的續書,是在曹雪芹去世20多年之後,照著其被篡改過的前80回續寫下去的。

曹雪芹的《紅樓夢》原著到底有沒有完成?現在仍然有很多爭議。

劉心武認為曹雪芹是已經寫完了的。

而且全書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120回,是108回。

但由於一些歷史原因,80回後的文稿迷失了,至今仍然沒能找到。

劉心武通過長期的研究,為我們勾勒出了曹雪芹原書中,「林黛玉之死」的原貌。

他認為賈母對待林黛玉是非常鍾愛的,賈母從一開始也願意促成賈寶玉與林黛玉成親。

不會像高鶚的續書寫的那樣,不顧林黛玉的感受,同意用「調包計」讓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

賈母在時,她是維護林黛玉的,因此林黛玉之死,應該是發生在賈母去世之後。

因為賈母去世,王夫人和薛姨媽促成賈寶玉與薛寶釵的「金玉姻緣」的最大障礙就排除了。

而林黛玉很可能是被下藥導致慢性中毒,最後沉湖而死的。

有什麼能支撐這種說法呢?

劉心武在發表文章中,列舉了很多從前80回中找到的證據。

由於篇幅實在太長,皮哥在這裡只舉例一條。

書中林黛玉有一個別號,叫「瀟湘妃子」,「瀟湘」是指瀟湘竹,也叫「斑竹」。

相傳上古的舜有兩個妃子,一為娥皇,一為女英。

舜死於蒼梧,娥皇和女英淚灑青竹之上,就在上面形成了斑痕。

這種竹子後來就叫「斑竹」,也叫「瀟湘竹」。

而娥皇和女英最後是「淚盡入水」而死的,因此林黛玉也應該是這種死法。

這是劉心武認為的曹雪芹原版人物結局。

在高鶚續寫的後40回結局中,賈寶玉和賈蘭雙雙考中科舉,皇帝龍顏大悅。

於是皇帝先召賈蘭面聖,後又大赦榮府,賞還了之前所抄的賈府全部家產,讓賈府又恢復舊日的榮光。

文學界向來對這版「大團圓」結局嗤之以鼻。

因為它不符合小說的悲劇基調,更違背了曹雪芹原作「由盛而衰」的創作思路。

央視版《紅樓夢》中,王扶林導演正是不滿意這個結局。

他集結了當時內地的文學界精英,根據探軼原作的成果進行改編,著手創作了他想要的結局。

我們看到的那版結局中,皇帝降旨查抄寧國府和榮國府,賈政、賈赦等當家人都被革職查辦了,王熙鳳和賈寶玉被關押在獄神廟中。

王熙鳳的女兒巧姐本被其舅王仁賣到瓜州,慶幸被劉姥姥贖出了。

後來鳳姐慘死,史湘雲淪為歌伎,惜春緇衣乞食,寶玉也成了乞丐。

這版結局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不僅區別於高鶚的後40回續書,還能自圓其說,更符合全書的悲劇基調和行文邏輯。

這一版本播出後,也得到了觀眾的肯定。

而2010年李少紅版的《紅樓夢》,則不是這麼回事。

她根據高鶚的續書來拍,給了劇集一個圓滿的結局。

我們前面說過,胡玫導演是2010版《紅樓夢》原定的導演,後來她因對製作方搞的大型選秀結果不滿,和沒能掌握拍攝主導權而於2007年憤然退出。

其後她便積極推動《紅樓夢之金玉良緣》這個項目,希望將自己心目中的《紅樓夢》拍出來,來回應外界對她的質疑。

皮哥認為胡玫導演想要的《紅樓夢》結局,大機率不會照著高鶚的續書來拍,而是按照自己想要的再拍。

可能是劉心武說的「黛玉沉湖」,也可能是其他版本。

不管是怎樣的結局,肯定會很有意思。

03、胡玫出手,依舊蓋不住兩個「隱憂」

現年65歲高齡的胡玫導演,以前拍過《浴血堅持》、《忠誠》、《喬家大院》、《漢武大帝》和《雍正王朝》這些公認高分的大劇,在內娛名氣極大。

當年2010版《紅樓夢》籌拍時,胡導的確是最好的人選,可惜最後沒能按照她想要的方向走下去。

在胡導退出之後,製作方找到李少紅導演接手執導,結果我們都看到了,那部劇播出後招來罵聲一片,在豆瓣上收穫5.9分。

有人說演員的演技不行,有人說服化道像鬼片。

但歸根結底就一句話,創作不走心,拍不出古典名著那種層次感和神韻。

相信大家都會猜想,當初要是胡導沒走,照著原計劃拍出來,效果會怎樣呢?

胡導也確實是憋著一口氣,無論如何也要把自己的《紅樓夢》拍出來,以證明自己的能力。

其實胡導在2005年就已經寫好了劇本,並開始策劃這個項目。

但劇本還需要修改和送審,為此花費了10年,直到2015年才通過。

博納影業投資了這個項目,並於2017年開始選角,2018年投入拍攝,在2019年殺青,而直到今年才準備上映。

我們現在看到的主演陣容,是從2萬名平均年齡都在20歲以下的年輕演員中挑選出來的。

初定的人選是七八十人,和《封神》一樣。

這些演員都經歷了9個月的前期培訓,但不用學騎射,而是學習琴棋書畫和表演,使其生出古代富貴人家的那種高貴氣質。

雖然從預告片中我們很難判斷出演員們的表現到底好不好。

但有理由相信,這部電影呈現出來的是胡導心目經典名著的樣子。

皮哥比較擔心的,是也許會影響到電影質量的兩個問題。

一是官宣的片長只有115分鐘,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呈現一部96萬多字的名著,顯然需要大面積的刪減情節,僅保留「寶黛戀」的主線。

但如此「精簡」的故事,能否將原著的思想精華完美地呈現出來,並得到觀眾的肯定,這就非常有難度。

皮哥在暑期看了《封神》之後,對這一點尤為感觸。

100回的《封神演義》,改編成電影也需要用三部曲才能把大體故事講完整。

而1989年推出的謝鐵驪版《紅樓夢》,彙集了當時內地最好的女演員,拍成了六部曲,總時長達到驚人的12小時15分鐘。

以現在的內地電影市場環境,很難再拍成6部電影了,但拆分三部曲會不會好很多?

片方沒有這樣做,顯然是沒有將其當做一個大的項目來規劃。

如果是只求收割一波的話,那皮哥對電影的質量就很擔憂了。

二是胡玫導演之前拍出過那麼多口碑好劇,在電視圈當仁不讓的一姐。

但電影的呈現與電視劇天差地遠。

胡導的履歷中,《孔子》和《進京城》這兩部電影口碑和票房都很一般。

而《紅樓夢》的拍攝難度,無疑要更大,面對的眼光也會更挑剔。

但皮哥還是相信,胡導能夠拍出一版令人眼前一亮的《紅樓夢》電影出來,讓我們看到古典文化的魅力。

04、古典小說改編又迎來一個新的開始?

自從《封神》出現之後,似乎大家都對古典小說改編電影重新燃起了信心。

以往改編名著的電影之所以容易翻車,是因為創作者對名著缺乏最起碼的尊重,故事亂改一通,或者乾脆拋開原著自己搗鼓故事,服化道水平更是一言難盡。

《封神》也對原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但創作者保留了主線,增加了人物之間的戲劇衝突,細心打磨細節,力求呈現最好的故事。

服化道上更是拿古代壁畫做參考,仔細琢磨描繪,將傳統藝術中最美的一面呈現在國人的面前。

從電影中我們看到了古代文化和藝術之美,才深刻體會到原來認真的將自己的文化展現出來,絲毫不比歐美那些外來文化遜色。

由此我們的內心深處,也油然產生自豪感,這才是將我們的古典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意義所在。

所以皮哥很期待《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的推出。

希望胡玫導演的這部電影能夠成功。

也希望這一波電影的熱潮,能夠帶動內地的電影創作,讓我們看到更多的古典小說故事搬上銀幕。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bc9a1fa5d7f7ee55c9528440c2f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