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嘉琦 朱耘
ID:BMR2004
在城市道路上,總能看到疾馳的電動自行車,有送外賣的小哥,也有送孩子的家長,還有往返家庭和公司兩點一線的上班族,仿佛歲月靜好的一幕幕。
然而,電動自行車不平靜。2022年央視「3·15晚會」節目曝光,電動自行車品牌小牛、新日、綠源、哈囉、歐派、台鈴、小刀、綠能等多家電動自行車經銷商與生產廠商企業存在生產、銷售不合規等問題。
目前來看,一些電動自行車品牌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0公里至40公里,這一時速超過了2019年4月國家出台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簡稱「新國標」)。新國標規定國內電動自行車時速不得超過25公里。
對於電動自行車的超速問題,一名購買小牛電動自行車的消費者向《商學院》記者證實,「國家規定的電動自行車時速是25公里,但是自己購買的小牛電動車在購買時工作人員就幫忙解鎖了,解鎖後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30公里至40公里。」
該名消費者進一步解釋,「一般電動自行車有兩個檔,正常的檔是25公里/小時,只有加速檔才會達到30公里-40公里/小時,交警抓到也沒事,解鎖後儀表上顯示的還是25公里/小時,而且這個問題是大多數電動自行車都有的。」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看好電動自行車行業,對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新日、小牛、哈囉、綠源、台鈴等電動自行車普遍存在違規提速等問題,崔東樹建議加強管理,而對於電動自行車行業存在的不規範的地方,為使行業走向正規,崔東樹建議加強使用管理。
蔚來資本前管理合伙人、羅蘭貝格前全球合伙人、汽車及私募業務負責人張君毅向《商學院》記者表示,電動自行車市場是低層級市場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使用的過程中,行駛安全和充電安全都是購買電動自行車時需要重點考量的因素。通常來說,電動自行車使用者希望較高速度,但是某些品牌為了實現銷售目的,忽視了規範,投機取巧,出現了解碼限速的情況。
對於電動自行車超速的問題,《商學院》記者分別向小牛、新日、綠源、哈囉、歐派、台鈴、小刀、綠能等多家電動自行車企業發出採訪提綱。
綠源方面向《商學院》記者表示,「綠源出廠的電動車都是合規的,嚴禁經銷商進行調試,只不過有個別經銷商有灰色產業鏈,我們查到江蘇某二級分銷商有解鎖器,在核實中發現有分銷商在淘寶上自行購買解碼器的情況。」
哈囉、綠能表示不接受採訪,其他企業暫無回復。
規模龐大
「電動自行車是中國百姓解決出行基本問題的入門級交通工具,在中國擁有巨大的產量。」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鍾師說。
中國是世界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年銷量已突破3000萬台。據德勤報告預計,2020年至2023年全球電動自行車將銷售1.3億輛。
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從研製開發到上世紀90年代小批量投放市場,及至目前,一直呈逐年增長態勢。
資料顯示,1998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的產量為5.54萬輛,1999年產量為12.6萬輛,2000年為27.6萬輛,到2001年上升到58萬輛,2002年起銷售規模突破100萬輛,2003年全國產量高達400萬輛,累計產銷量達700萬輛,全國共有近700家電動自行車企業獲得了生產許可證。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很大,一般來說,車主普遍集中在工薪階層,使用的用戶很多是小商小販和接送孩子上學的家長。電動自行車超速的情況非常普遍,違章情況也很多,警察在抓罰款的時候有些法不責重,超速的問題也很難去檢驗。比如汽車每年都有年檢,假使電動自行車每年都年檢,管理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增加了管理的負擔。
「電動自行車的交通道路管理是比較模糊的。」鍾師進一步解釋,「電動自行車是不能進入機動車的道路上的,但是在自行車道上,因為電動自行車的重量比自行車重幾倍,電動自行車的速度很難控制到比自行車略高一點,一旦電動自行車撞到行人,行人受到的傷害會比較嚴重,僅次於機動車。」鍾師分析,雖然國家出台法規在電動自行車的速度上做了限制,但是有些經銷商為了招攬客戶,也會在電動自行車上動一些手腳,因為有些強調速度的工種會騎電動自行車去跑運輸、送貨等,為了能賺錢快,也會出現漠視法規的問題。
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的監管,通過技術手段強化對電動自行車的監控,從源頭深查電動自行車違規企業的製造商、經銷商,對電動自行車調速的企業發出警示。鍾師進一步解釋,此前,針對電動自行車制定的法規更多的是強調傷害到行人應該承受懲罰,建議行業規則要從生產和經銷環節全部配套。
張翔建議,首先,解決電動自行車的問題關鍵還是要在試車上牌的環節進行管理,沒收無牌照的車,只有有牌照的車才能上路行駛,增強車主騎車的責任心,能用規範約束自己。第二,電動自行車要聯網,每一個都要裝車聯網的終端,運用大數據對電動自行車的行駛軌跡、速度進行雲上管理,對於電動自行車的超速問題,用大數據進行管理比交警管理更加有效。張翔進一步解釋,「大數據管理可以監控到車主在什麼時間、地點超速,依據此開罰單,這也進一步警示了電動自行車車主。總體來說,運用車聯網終端管理電動自行車超速是一個很好的手段,直接自動地通過雲端和人工智慧智能化的去開罰單,這是成本很低也很有效的方式。」
「這一次曝光出來的是整個行業都存在解碼限速的問題。」招銀國際研究部經理白毅陽向《商學院》記者進一步解釋,「應該通過技術和監管兩方面去規範,比如加裝OTA數據器,加強執法力度等方式來解決。同時,白毅陽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比如外賣、同城快遞等行業中,企業通過不合理的算法強行壓縮配送時間,進而衍生出超速違法的行為,危害相關人員及交通安全。這一部分需要多個部門和行業共同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