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3火鍋品牌增長力TOP20齣爐!

2023-08-29     火鍋餐見

原標題:重磅!2023火鍋品牌增長力TOP20齣爐!

本期看點:

1、全國火鍋增長力TOP20齣爐

2、增長力榜單詳細解讀

3、從榜單看下半場火鍋3點趨勢

這一年,哪些火鍋品牌跑得又快又好?

火鍋餐見數據研究院從現有門店數、門店增長率、口碑三個維度進行評選,得出《2023全國火鍋品牌增長力TOP20》榜單,一起詳看。

重慶火鍋占據半壁江山

「類火鍋」飛速拓店

1、重慶火鍋占據半壁江山,但魚蛙、牛肉火鍋沖至前二

從上榜品類上來說,重慶火鍋品牌共有9個,差不多占據了半壁江山;魚蛙、牛雜等有料火鍋品牌共計4個,占比20%,小火鍋、串串也各有一個品牌上榜。

重慶火鍋上榜數量之多並不意外,畢竟它一直深受歡迎。出乎意料的是,魚蛙、牛肉火鍋兩個品牌卻衝到了第一、第二。

火鍋餐見數據院了解到,占據第一的錦城·川喜魚稻田蛙2020年6月在成都開店,自助模式,除了2兩小蛙+鮮嫩魚頭現點現殺,還以涮菜自助不限量,零食不限量,甜點不限量,給人以性價比,乘著魚蛙火鍋再次翻紅,從去年9月開始發力,新增門店100+。

錦城·川喜魚稻田蛙 圖源小紅書

緊隨其後的許府牛,是19年的杭州老牌牛肉火鍋,主打龍骨牛肉,小店模型,想必背後供應鏈很強大,才能把牛肉價格「打下來」,雙人套餐做到了88元,極致性價比下,它新增門店150+。

小紅書上,許多顧客曬出許府牛人均40客單

緊接著,朱光玉、五里關、萍姐,三家火爆的重慶火鍋品牌以微弱的差值,分別占據第三、第四、第五。

同時,上海的鴻姐、瀋陽的熊喵來了,川渝的後火鍋、咖咖,以及去年成立的新品牌趙美麗火鍋也以不俗的增長力衝進了榜單。

除重慶火鍋外,上榜的有料火鍋數量也不少。比如沙膽彪、牛鼎旺都以牛雜煲為主,客單價在80左右,前者走商場店,後者下沉,門店數分別新增70+,100+。

有意思的是,上榜品類中,除了常見的牛肉、牛雜、魚蛙,從前年開始火起來的螺螄粉外,一家兔火鍋也擠進了榜單。

這個叫肥兔公社的品牌從成都起家,90平小店,主打鮮兔現殺,裝盤上桌,配菜以兔肉包、各式花捲為主,價格實惠,從去年底迅速增店80+,以第20名進入了榜單。

肥兔公社的價目表

2、大牌保守穩健,新品牌勢頭兇猛

從成立年限來說,可以看到上榜的大部分都是新品牌,它們正值發力期,勢頭兇猛。

比如以廢墟風多元化場景+潮流煙火氣產品走紅的朱光玉,在2022年7月實跨區域三級跳,從去年8月到今年8月,新增門店70+。

同樣開創「火鍋+公路夜市」模式,被稱流量大網紅的萍姐,同期新增門店60+,當前門店數已120+(包含已開業和即將開業),目前已走出川渝,進入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多地。

萍姐火鍋·公路夜市

在市場都追求標準化的時候,五里關則憑藉「古法手工菜」的差異點脫穎而出,從成都金牛區五里墩走出後,走進了北京、上海等多地,分布城市50+,同期新增門店60+。

五里關火鍋

相比之下,老品牌因為門店基數大,市場占有率到了一定程度,增勢不明顯。

比如海底撈現有門店1300+,分布城市250+,王婆大蝦現有門店1000+,分布城市120+,兩者在門店數和口碑兩個維度分值沒得說,門店雖在增長,僅總基數太大,增長率不占優勢。

3、冒烤鴨蓄勢待爆,「類火鍋」飛速拓店

在觀察中,火鍋餐見發現一些品牌雖未上榜,但已處在蓄勢待爆行列。

比如今年爆火的冒烤鴨新品類,把烤鴨加入冒菜里,加上千層肚、鴨腸、雞爪等配菜,形成「大口吃肉」的爽快體驗,它人均在35元上下,5分鐘就能出餐,選址多為社區或菜市場,符合當下的消費趨勢。

像伍妹冒烤鴨2022年9月開業,現在門店已有60+。回味冒烤鴨從去年8月到現在新增門店20+,它們增長率很快,但因是新創品牌門店基數不多,未進入榜單。

回味冒烤鴨,劉文祥麻辣燙

另外大家也發現,在相對低迷的餐飲環境下,自助小火鍋又火起來了,29一位,19.9一位層出不窮。除了龍歌、喜家、農小哥等常見品牌,還多了些鵲小鍋、嘮嘮涮、頓頓嗨豬肚雞等新品牌。

上榜品牌中,我們能看到燙煮風旋轉自助小火鍋以鄉鎮店為主,從2022年開始發力,去年8月至今年8月,一年時間門店增長90+,在河南、山東、江蘇等地多有分布。

還有和小火鍋量型相近的麻辣燙、冒菜等品牌,比如辣一坎滷味火鍋冒菜、小谷姐姐麻辣拌、劉文祥大碗麻辣燙等,它們客單在20元左右,以社區店為主,迅速鋪開,同期分別增長110+、300+、600+門店,增長率極高。

但因為是「類火鍋」,所以本次未收錄進榜單。

更多潛力品類翻紅

「預價比」將是下半場重要課題

1、品類全面開花,更多潛力品類會被做爆

從上榜品類來看,重慶火鍋9家、牛肉和牛雜類火鍋5家、四川火鍋2家,小火鍋、串串、螺螄粉、魚蛙火鍋分別1家。

在火鍋餐見數據研究院過往發布的同類型榜單中,很少出現七八個品類同時上榜的情況,足見這一年來,火鍋品類的全面開花,且特色明顯。

在高速增長的品類中,重慶火鍋依然遙遙領先,如你所知,重慶火鍋最大的特徵就是「抓口」,口味好、成癮性強,依舊是大眾對重慶火鍋的首選因素。

而且上榜品牌都各有絕技,像朱光玉,產品創新做得好;五里關,主打古法手工菜;萍姐火鍋,玩的是復合場景;後火鍋,市井味和燒菜最吸引人……

後火鍋

儘管在重慶火鍋的「高壓」下,其他品類也仍然跑出了好成績,像熊喵來了,一年開店80+,憑藉獨特的場景和產品,足跡遍布四五十個城市;

捕螺記主打螺螄粉火鍋,深諳女性用戶的消費習慣,菜品擺盤很出片,九宮格的菜品裝盤,讓用戶有了更多選擇,一年增長100多家,獨特而小眾的味道,逐漸從南向北蔓延。

捕螺記螺螄粉火鍋

此外,小火鍋、串串,也有崛起之勢,像九璽爐、樂開心自助小火鍋,大芊金、二當家、六年二班火鍋串串,開店勢頭也非常迅猛。

總體來說,從「前疫情時代過渡到後疫情時代」時期,許多火鍋品類上升的苗頭明顯。

經此一役,消費者和投資者都開始重新審視各種品類了,而各個品類都亟待從不同維度、角度、和深度「重新再做一遍」。

2、「預價比」將是下半場的一個重要課題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很像當下眾多消費者的生活寫照,能省則省,能不花就不花,要下館子,就貨比三家。

當下,很多消費者不買房、不投資,他們更願意把錢存起來、省下來,以至於很多社交平台上出現各種「省錢互助小組」,經常討論怎樣把一分錢分成兩半花。

倒不是消費者沒有花錢意願,而是不願當資本的韭菜,為一個「莫須有」的理由去當大冤種。清醒理智、悅己主義,是這屆年輕人的主要特徵。

高性價比火鍋自助

所以,讓顧客省錢又讓其有價值感、優越感的火鍋店,容易受到好評和關注,也被顧客吃出很多分店來。

在上榜品牌中,多數客單價在65元左右,少數一百出頭,而根據《2023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火鍋的客單價平均在70—90元。

是消費降級了嗎?當然不是。

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客單價親民的火鍋店,一頓捕螺記螺螄粉火鍋,人均40,兩人80多元能吃飽、吃好;一頓燙煮風自助小火鍋,不到20塊,就能解決一頓午餐,菜品多,隨便「炫」,夠給勁兒;

一頓沙膽彪牛雜煲,兩人吃,不到140,鍋里肉又多,隨便點兩個青菜都行,關鍵是環境服務還挺好;一頓許府牛,兩人吃個88元套餐,多款牛肉加涮菜和主食還有果汁相送,顧客心情如何不愉悅。

這其中有個前提——企業要掙錢,一些賠錢賺流量的玩法,非良性運營。

沙膽彪炭爐牛雜煲

火鍋餐見提出一個「預價比」的概念,即是,顧客心理預期(包括但不限於對客單價預估)與實際消費客單價的比值。

比值越高,顧客愉悅度就越高,復購可能性就越大。

預價比的本質是,在當地顧客能接受的價格範圍內,提供更優質產品和服務,給顧客一種超值感受。

從這個比例公式里,不難看出,要讓顧客愉悅,須提升預價比,所以,客單價並非唯一因素,換言之,並非客單價越低越好。

如果用極限的思維來看,客單價無限趨近於0,顧客的愉悅感就會幾近消失(客單價壓縮到極致,其他項目如環境、成本和服務業必然要壓縮到極致,顧客對於這種店沒什麼期待),那麼,商業行為也就成了一場近乎「白送」的慈善活動,掙不著啥錢。這是個雙輸的局面。

當然,這也是低價內卷的最終結果,顧客不再上門(沒了愉悅感),商家成了一無所獲的「大善人」。

3、企業要吃「疊代的紅利」

所謂疊代,是一個產品代替另一個產品,一個場景代替另一個場景,一個模式代替另一個模式,諸如此類。

阿光正傳重慶地攤火鍋

當品類紅利、行業紅利和時代紅利都在的時候,隨便你做好哪一項,都能掙到錢;現在不同了,這些紅利早已被吃得消失殆盡,你只能吃「疊代的紅利」,包括品類的疊代、產品的疊代、場景的疊代,時代的疊代等一切可疊代的東西。

上榜品牌增長力旺盛,正是基於疊代的力量;能夠不斷裂變,也正是基於疊代紅利帶來的底氣。

榜單中,5個牛肉、牛雜類火鍋反映了品類疊代的狀況,以前,人們吃有料火鍋,多傾向雞鴨魚蝦,疫情後,人們注重健康,高蛋白、不長胖、又好吃的牛肉,開始逐步被年輕人喜歡,像沙膽彪,在傳承廣式打邊爐的基礎上,加重口味,融入市井風,這兩年跑得很快。

還有重慶火鍋的疊代,阿光正傳打出「炭爐+牛油+地攤」的組合,讓顧客在新奇之餘,享受到了古早重慶味和現代時尚感,五感上的衝擊很大;

像四川火鍋的疊代,熊喵來了是一把好手,不僅疊代了鍋底口味,還將諸多四川元素融入產品和環境中,簡約大氣,又很高級。

冒烤鴨產品

再如冒菜品類疊代,去年,冒菜疊代出冒烤鴨,還有串串,今年油鹵串串被關注,也是品類疊代之力。

產品的疊代,看的是企業的創新力;模式的疊代,看的是團隊的執行力;要想吃到時代疊代的紅利,得看創始人的格局、眼光和判斷力。

最後

火鍋下半場,說難也難,說易也易。

難的是,很多人看不清、看不懂、無法判斷、不知該怎麼做;易的是,火鍋是個分散型行業,資源和紅利沒有集中在幾個頭部大佬手裡,普通人還能憑著疊代紅利和個人能力翻身。

增長力,並不是判斷一個企業是否能夠走遠的唯一因素,未上榜的品牌也沒必要在意自己與他人的差距。

做企業,要有日日不斷之功,今天的自己能比昨天強一些,就已是很大進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b27b023feac5c610d31d8afc1b253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