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建議推動「雲端互聯學校」創建

2022-03-10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專訪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建議推動「雲端互聯學校」創建

文:胡嘉琦 朱耘

ID:CBJTHINKTANK

朱鼎健的兩會關鍵詞

雲端互聯學校、教育公平

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朱鼎健

近年來,教育公平化是全社會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及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中均提到,要全力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的差距。

隨著5G等網際網路新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在雲端建設「互聯學校」成為可能,讓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地區與教育資源欠發達地區通過雲端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教育更加趨向公平化。

2019年東北師範大學發布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6年全國各級各類農村學校有接近21萬所,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只有20萬。從數量上來看,農村學校在2016—2017年間減少了8000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學校缺乏教師。2017年全國各地共招聘特崗教師7.7萬人,分布在1萬多所農村學校,但鄉村小學和初中的生師比仍低於國家標準。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儘快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提高農村教師專業素養,讓留在農村的孩子能接受優質教育,成為教育界和整個社會的共同追求。為此,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朱鼎健建議廣泛推動「雲端互聯學校」創建,讓「城市支援農村,強校支援弱校」成為可能。

朱鼎健指出,「雲端互聯學校」將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打破傳統學校的有形邊界和物理空間限制;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網校」,而是實時互動構建教學全場景,打造學生學習、教師發展、教學資源共享的跨地區學校共同體,探索麵向智能時代的公平化教學方式和師資培養方式,有效解決貧困落後地區和廣大農村學校教育難的問題。

以下為《商學院》記者與朱鼎健的對話:

《商學院》:在你的提案中,提出推動「雲端互聯學校」的創建,讓教育更加公平化,如何理解「雲端互聯學校」,你認為對於教育來說有哪些意義?

朱鼎健:「雲端互聯學校」是在藉助5G技術逐漸普及和應用的大背景下,對教育公平化的一種探索和嘗試。讓不同地方的學生實時互動上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學生學習、教師發展、教學資源共享的跨地區學校共同體,推動教育更加趨向公平化,這對於社會和未來教育都有積極意義。

《商學院》:你認為在學校建設方面,當前,中國有哪些薄弱的環節?如何去補齊這樣的短板?

朱鼎健:在部分鄉村地區仍然缺乏實現「雲端互聯學校」的基礎設施及設備,希望相關部門在網絡基礎建設和終端硬體上為「雲端互聯學校」的落地執行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商學院》:在「雲端互聯學校」的建設環節,你建議應採取哪些具體的措施?

朱鼎健:「雲端互聯學校」是一個全新事物,需要相關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方能實現。

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對「雲端互聯學校」要進行頂層設計及長期規劃。建議教育部門牽頭的政府各相關部門對「雲端互聯學校」進行頂層設計及五年、十年的長期規劃,並以試點學校為基礎,研究推出全國性的行動方案,為全國各地打造「雲端互聯學校」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其次,相關部門應在網絡基礎建設和終端硬體上為「雲端互聯學校」的落地執行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第三,建議優質教育資源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一對一或一對多「結對子」,讓強校與弱校「互聯」。優秀教師通過網絡實時在線視頻授課,並在線實時互動,就可以讓鄉村學生享受來自外地重點學校優秀老師的指導。

最後,也要通過在線「雙師課堂」為鄉村教師提供線上業務提升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在寒暑假為鄉村教師提供線上交流及培訓機會,以縮小城鄉學校在教育體系和師資力量方面的差距。

《商學院》:目前,中國在推動教育網絡化上取得了一些進步,也有觀點認為,通過網聯視頻的方式進行授課存在缺乏互動、不利於保護視力等問題,你認為如何解決「雲端互聯學校」產生的問題?

朱鼎健:「雲端互聯學校」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上網課」,而是立足於探索解決教育公平化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民生需求,有著更重要的社會意義。

網絡課堂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應該在學校和家長甚至一些社會力量的互相配合下,通過合理調整上課時間、有效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科學調配線上與線下課比例等手段來解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aa3ff88e04b54ba6827df9ed8e480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