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著名詩人仿寫了一首《蜀葵》詩,竟成千古名句

2019-05-19     無限輪迴

蜀葵,這個名字看上去不是那麼熟悉。其實,蜀葵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花卉,你一定是見過的。蜀葵又叫戎葵、一丈紅,原產中國四川,植高過丈,花朵紅粉白紫,鮮艷素雅皆宜,十分具有觀賞價值。在古代詩詞中,蜀葵也是常見的題材之一。今天我們來欣賞5首最優美的蜀葵花詩詞。

1.《詠蜀葵》 唐 陳標

眼前無奈蜀葵何,

淺紫深紅數百窠。

能共牡丹爭幾許,

得人嫌處只緣多。

看到蜀葵,你可能在腦海中蹦出兩個字來:土花。的確,蜀葵由於非常常見,屬於本土花卉,栽植範圍較廣。房前屋後,路邊田野,隨意生長,不像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但正是因為太常見了,所以才顯得微不足道。而陳標這首有名的《詠蜀葵》詩,卻是洗文洗出來的。早在中唐時期,就有宰相詩人柳渾寫過一首《牡丹》詩:

近來無奈牡丹何,

數十千錢買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見,

也共戎葵不較多。

柳渾這首牡丹,是諷刺當時奢侈無度的社會風氣。人們為了欣賞牡丹,不惜花重金來購買。一朵上好的牡丹,需要花費數千錢。而仔細看來,牡丹比蜀葵也高超不到哪裡去。這正是:世俗貴耳斗奢華,洛花道好蜀葵丑。而陳標這首詩,既是模仿,也是續詩,解答了牡丹貴而蜀葵賤的原因。「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嫌處只緣多」,這兩句詩是千古名句,很好地說明了蜀葵的處境,也喻示了人間的道理:再好的東西,太多了人們也會覺得嫌棄。正如鸕鶿與仙鶴,雖然是一類鳥,但人們喜愛不常見的仙鶴,而對尋常的鸕鶿卻不太關注。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2.《蜀葵花歌》 唐 岑參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

可惜落花君莫掃。

人生不得長少年,

莫惜床頭沽酒錢。

請君有錢向酒家,

君不見,蜀葵花。

蜀葵花天天都開放,但今天開的花正好,而昨天的話,只過了一夜,就開始凋零。但是,人好不如花呢。人生沒有再少年,希望人們不要吝惜買酒錢。有錢就抓緊時間買酒喝吧,不然就像這蜀葵花一樣,人生很快就要過去啦。這首詩多多少少有些「及時行樂」的頹廢味道。不過,岑參當時多次前往邊塞,報國心切,但無所成就。這裡是借蜀葵來表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對自身功業的惋惜,帶有一絲淡淡的憂傷。

3.《宜陽所居白蜀葵答詠柬諸公》 唐 武元衡

冉冉眾芳歇,亭亭虛室前。

敷榮時已背,幽賞地宜偏。

紅艷世方重,素華徒可憐。

何當君子願,知不競喧妍。

武元衡號稱大唐第一美男子,不但風流瀟洒,而且文采出眾。武元衡是武則天的侄孫,狀元出身,做過宰相。在安史之亂後的唐朝,藩鎮割據現象加劇。為了消除這一現象,武元衡力主清除各地割據勢力,結果被刺殺而死。武元衡本來是一位溫文爾雅的人,卻捲入了殘酷的政治鬥爭。而他這首蜀葵詩,表明了自己希望與世無爭的境界,也表達了對當時政治環境的不滿。在百花凋敝後,蜀葵才開放。但只是開在偏僻幽靜的地方。白色的蜀葵花,淡雅肅穆。但人們只看重那些紅粉鮮艷的花朵,這白色的蜀葵就顯得楚楚可憐。而這正是君子的心愿,從來不與其他的花朵爭奇鬥豔。

4.《初夏即事》 宋 楊萬里

今日風光定自佳,

不寒不熱恰清和。

百年人世行樂耳,

一歲春皈奈老何。

芍藥晚花終是小,

戎葵新菡許來多。

俸錢自笑渾無用,

只合文江買釣蓑。

初夏時節,不寒不熱,氣候清和,風光正佳。一年春又歸去,老了就沒有什麼用處了。正如這春盡晚開的芍藥一樣,花蕾終歸是小的。而遍地生長的戎葵,卻愈發艷麗,竟然開了這麼多。自己這微薄的俸祿沒啥用處,也只能買點兒釣鉤蓑衣,沒事兒去文江邊釣魚去罷。作者也是把戎葵看作十分平常低賤的花草,自己的低微處境如同戎葵一樣。但是,「田間野客愛蜀葵」,越是這樣,不再去計較太多,反而想戎葵一樣找回了春天。這正應是老來處世的生活哲理。

5.《家園消夏其三》 清 蔣廷錫

草長塞三徑,芟拔為鋤荒。

獨留蜀葵花,紅白遙相望。

綠蘿深窈窕,高松倚青蒼。

雖無向日心,而得枝葉昌。

庭前堆亂石,橫臥如群羊。

還疑身入群,對石兩相忘。

作者蔣廷錫,雍正朝一品大學士,一生秉公執法,得到了朝廷重用。除了政治才能之外,蔣廷錫更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和花鳥畫大師。他主持修編《明史》,並開創了「蔣派」花鳥畫。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在家過夏天的情景。「三徑」東漢隱士蔣詡家前的三條小路,後來引申為田園隱居之所。家園前面都被野草埋沒了,拿把鋤頭開始除草,只留下了蜀葵花。紅的白的,錯落有致,遙相輝映。近處綠蘿,遠處青松,塑造了一個靜謐清幽的環境。庭前亂石密布,好像一群山羊一樣。深處其間,竟能達到天人一體的忘我境界,真是一個消夏的好地方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_ylK2wBmyVoG_1ZjLu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