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城「開發性PPP」模式,華夏幸福的樣本化發展

2019-12-13   飆馬商業地產

在產業園區的眾多發展模式中,PPP模式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實際上,PPP概念是舶來品,強調政府和社會資本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深度合作。PPP在中國的實踐雖然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了探索,但真正蓬勃發展發軔於2014年。短短五年時間,我國PPP行業經歷了探索、興盛和調整三個發展階段。理論界與實務界在對PPP模式進行反思的同時,也開始總結具有中國特色的PPP模式實踐經驗,對PPP模式中國化的理論體系、政策要點和實施路徑展開積極探索。

2018年底,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和中國財政學會聯合主辦的首屆開發性PPP論壇,首次提出「開發性PPP」的概念和基本理論框架,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開發性PPP」是什麼?

「開發性PPP」概念提出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曾解釋,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深度合作,探索將國外的PPP與我國發展階段和實際需求相結合,產生了「中國特色的開發性政社合作」的創新化學反應,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政社合作業務形態,包括產業新城、特色小鎮、園區開發、全域旅遊等,把公共服務的提供嵌入其中,這類實踐形態稱之為「開發性政社合作模式」,也就是「開發性PPP」。

相比於西方已開發國家高度的城市化水平,中國仍處於城鎮化中期階段,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設蘊藏巨大的投資機會和發展空間。而土地公有制制度,又為大規模推動區域開發建設創造了便利條件。近年來,河北、河南、浙江等地積極探索中國情境下PPP模式的創新實踐,固安、嘉善、武陟等地產業新城迅速崛起。針對這些地區的實踐,劉尚希率隊進行了近兩年的深入調研並形成了一系列學術成果。

2019年11月29日,中國財政學會、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開發性PPP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PPP研究所所長彭程代表研究組在論壇上正式發布了我國首部開發性PPP模式創新理論研究成果——《開發性PPP概論》,200餘位來自國內PPP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社會資本代表匯聚一堂,深入探討並推動PPP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市場實踐。

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開發性PPP概論》得到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PPP專家庫許多專家的寶貴意見。

《開發性PPP概論》首次從理論層面擬定了「開發性PPP」定義,即開發性PPP模式是指在以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政府和社會資本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提供以產業開發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和城市運營等綜合開發服務,社會資本承擔主要管理責任和顯著風險,投資回報原則上來自合作新增財政收入,並與績效掛鉤,實現激勵相容。

同時,《開發性PPP概論》結合理論與實踐,搭建了開發性PPP的理論體系,對開發性PPP的中國背景、國際現狀、盈利模式、風險治理、績效考核和資產利用等作出系統分析,為深入研究開發性PPP具體問題,為開發性PPP項目標準化、體系化推進奠定了基礎。

在活動論壇上,來自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財政部PPP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PPP研究中心、中國PPP基金、廣西財政廳以及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的領導和專家都充分肯定了開發性PPP是有力的創新、有益的探索,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並從各自角度對適應和完善開發性PPP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一時之間,開發性PPP成為產業園區關注的重點。

與傳統PPP模式相比,開發性PPP的優勢有哪些?

研究組調研認為開發性PPP模式具有PPP模式的普遍屬性,是規範的PPP模式,同時在中國的實踐顯示出與傳統PPP模式顯著不同的特徵,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和優越性。開發性PPP模式以區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把人力開發、產業開發、空間開發深度融合,契合了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需要。

從18年來自身開發運營產業新城的實踐來看,華夏幸福執行總裁張書峰認為,和傳統PPP模式相比,開發性PPP模式有明顯的四大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綜合開發。通過以人為本的整體開發營造區域魅力,增強對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區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引入「三高」:高新技術、高端產業、高端人才。

因此,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開發性PPP已經形成了一套高效率的模式。為了吸引人才,固安產業新城建設了具有強大吸引力的「舒適物體系」,也就是讓人感覺到舒適和享受的一系列場所、設施和活動,比如北京八中、友誼醫院、大湖公園、中央公園、自行車公園、五星級酒店、萬達影院、漫咖啡、胡桃里音樂酒館等等。這些服務設施表面上看是一個個項目,實際上是一套完整的城市發展服務體系和魅力營造體系,有密切的邏輯關係,必須通過整體開發才能實現組合效應。

第二個優勢是自我造血。在開發性PPP模式中,政府和社會資本的收入完全來源於由社會資本創造的新增收入,政府不投資,不擔保,不兜底,不負債,不融資,合作區域用於支付的財政資金都是新創造出來的,沒有增加合作區域政府的財政負擔,做的是財政收入的「加法」,不會給財政帶來任何風險。

以固安產業新城為例,固安縣財政收入由2002年的1.1億到2017年的98.5億元,復合增長率遠高於固安縣所在的廊坊市和河北省。固安縣2018年完成GDP近250億元,同樣復合增長率遠高於所在的省市。

第三個優勢是激勵相容。政府和市場的力量實現珠聯璧合。區域的高質量發展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的目標,由於「績效付費、長期運營、綜合開發」的制度設計,使得政府和社會資本擰成一股繩,實現了激勵相容。雙方相向而行,優勢互補,既充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又促進了政府的職能轉變。

正是由於對於社會資本的激勵,華夏幸福千方百計地發展高端產業和實體經濟,源源不斷地為政府創造新增財政收入,滿足政府的支付能力。同時,華夏幸福組建了一個全球最具規模的產業發展團隊,歷經十幾年發展,擁有4600名產業招商專家,擁有2760萬家企業,11.5萬億動態企業信息和招商的大數據系統。而對政府來說,社會資本負責投資不存在政府性債務風險,激勵了政府積極主動優化營商環境和服務水平,讓社會資本無後顧之憂。

第四個優勢是增量取酬。政府支付給社會資本的服務報酬都是從社會資本創造的新增財政收入當中來。這其實也是開發性PPP備受合作區域政府歡迎和認可的一個根本性的原因。

總的來看,開發性PPP模式契合我國現階段新型城鎮化建設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在不形成政府性債務的前提下,有效提供公共服務,同時推動地方產業升級、城市開發和社會發展,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華夏幸福開發性PPP模式的樣本化發展

憑藉開發性PPP模式,華夏幸福已經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的59個區縣已經投資運營了77座產業新城,在產業園區行業規模空前。

截至目前,華夏幸福為合作區域累計引進企業超過三千家,落地投資超五千億元,新增就業崗位30萬個,企業的納稅高達650億元。合作區域城市產業結構全面升級,城市功能和承載能力明顯提升。

以首個項目——固安產業新城為例,與2002年的固安縣城相比,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固安的產業新城已經形成了新型顯示、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2018年固安產業新城被聯合國評為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PPP項目。在固安產業新城帶動下,固安縣從一個農業大縣,成為現代化工業強縣,連續獲評中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等。

除了在環京、浙江等地區布局之外,華夏幸福也將產業新城帶到了中原大地。武陟產業新城作為華夏幸福深耕中原城市群的首個項目,2016年至今簽約僅3年,已為武陟引入企業110餘家;累計為武陟縣新增財政收入13億元;推動武陟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排名從河南省第68位,大幅提升至第11位。

經過18年的發展,華夏幸福開發性PPP成功經驗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也成為業內爭相學習考察的樣本。

開發性PPP模式雖然借鑑了國外的發展經驗,但是經過華夏幸福等企業多年來的探索發展,已經成為適應中國土壤的創新模式。從目前的發展成果來看,開發性PPP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得到了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等政府機構的直接肯定,《開發性PPP概論》的發布更是為我國未來開發性PPP模式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層次的推進鋪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可以預見的未來,傳統PPP模式將逐漸向開發性PPP模式轉變發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提供公共服務將逐漸從以政府財政補助為主慢慢轉向以社會資本新創造價值為主,從單體設施服務到一體化綜合服務,形成財政與社會資本之間良性循環,最終實現居民、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多方共贏。

文章來源:方升園區大會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