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能給遊戲加30條命

2023-07-24     張書樂

原標題:作家,能給遊戲加30條命

在很多人看來,遊戲是一個特沒意思的文化產品:

打怪、升級,開副本,打打怪。

正如《南方周末》2007年12月20日發表的那篇名為《系統》的特稿所述:

在當下中國最火的一款網絡遊戲中,玩家們遭遇到一個「系統」,它正在施行一種充滿誘惑力的統治。這個「系統」隱匿無蹤,卻無處不在。它是一位虛擬卻真實的壟斷者。

這或許是中國的遊戲工業里,從來都只有遊戲策劃這個職位,且不被重視的緣故。

一個在大廠做了十年策劃的朋友曾經和我笑談道:

故事都是開局國讎家恨或修仙成神,反正也沒人關注劇情設定。策劃的任務就是設計好一個又一個平衡點,讓玩家儘可能氪金傷肝,卻又能開心的玩耍,這樣就算是優秀策劃了。

但這還會被重視嗎?

「策劃只是理論構架,設置劇情和關卡,最後落實都是程式設計師,而且往往真正出品時早為了刺激玩家消費而更加理性的如同系統,和策劃的想法關係不大了。」朋友說:2000年代網遊在中國爆發後,1980年代之後出生的玩家,基本都是被這樣的系統投喂,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這並非妄言。

2010年出品的國產遊戲之光《古劍奇譚》就一度被詬病。

動輒大段的人物對話來交代劇情,讓許多玩家難以忍受不斷敲擊回車鍵看「聊天」無「戰鬥」的所謂拖沓。

結果,作為中國首部全程配音的單機遊戲,《古劍奇譚》最終選擇妥協,玩家可下載補丁,一鍵跳過對話。

當然,配音演員們就只能苦笑了。

這種遊戲廠商和玩家之間共同口味的選擇,或許也是國內遊戲多年來賺錢超能、精品無能的原因之一,並非遊戲技術不行,而是整個遊戲的骨子裡透著冰冷。

一則多年前的新聞或許能帶來一些思考:

2019年1月,美國編劇協會(WGA)公布了2018年編劇協會獎的提名名單,其中「最佳遊戲劇本」獎項共有五款遊戲入圍。

分別是《刺客信條:奧德賽》《戰神4》《漫威蜘蛛俠》《永恆之柱2:死亡之火》《蝙蝠俠:內敵》。

專設一個遊戲劇本獎項,而且是在編劇協會這樣的專業組織中,已經很能說明遊戲編劇和遊戲劇本在美國文藝界的地位不低。

更為有意思的是,這樣的劇本,還不是一個人創作的。

以最終斬獲桂冠的《戰神4》為例,它就分工明確,共有3個作家、1名編劇及首席協作設計師、1名編劇及協作設計師以及2位協作設計師。

這在國內的粉絲中被稱之為七個葫蘆娃共同創作了一個年度最佳葫蘆大金剛。

而在競爭者《刺客信條:奧德賽》的劇本上,則更加瘋狂,首席作家、敘事導演、編劇、腳本作者、AI作者5大「角色扮演」里,共有25人之多,其之所以能參與年度遊戲劇本角逐,背後用心可見一斑。

遊戲劇本,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或許《戰神》系列的御用劇本作者瑪麗安·克瓦茲克女士的一句話更見深意:

「我非常喜愛奎托斯(《戰神》的主角),事實上,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我經常和他進行精神上的交流。」

這樣的話語,似曾相識!

對,在許多知名作家描述自己的創作過程時,大多有過類似的描述。

如讀者批評列夫·托爾斯泰對安娜·卡列尼娜的結局安排太過殘忍。

托爾斯泰的回應就是如此:「總的說來,我那些男女主人公往往做出一些違反我本意的事。他們做了在實際生活中常有的和應該做的事,而不是我希望他們做的事。」

或許,遊戲劇本作家太清楚典故,有意的拔高自己,但至少有這個情懷在,總歸有更大可能讓遊戲角色更像真人一些。

在虛擬世界如果有活著的感覺,劇本也就火了。

刊載於《人民郵電報》2022年12月30日《樂遊記》專欄346期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產業評論人,出版有《榜樣魔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9dbeda464d18f1842aa87ae63e99c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