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到一半領了個雨果獎,誰懂啊

2023-10-30   ELLEMEN睿士

原標題:班上到一半領了個雨果獎,誰懂啊

10月21日晚,「2023雨果獎」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上揭曉,來自深圳的90後科幻作家海漄憑藉小說《時空畫師》獲得最佳短中篇小說獎。這是世界科幻大會首次落地中國,海漄也成為繼劉慈欣和郝景芳之後第三位獲得雨果獎作品獎的中國科幻作家。

《時空畫師》的故事以名畫《千里江山圖》為靈感,採用推理小說的寫法,從故宮博物院裡的神秘黑影寫起,串聯起歷史與當下,從小人物的視角描摹出了千年前的一場朝野權力鬥爭。

藏在故事背後的作家海漄,一直以來都對歷史與科幻的結合十分感興趣,在他看來,歷史與科幻都關乎人類文明,而他開始寫作正是基於對文明的敬畏與仰望。

在備受矚目的新晉雨果獎得主這一身份之外,海漄日常生活中是一名銀行職員,就連上台領獎時都穿著銀行的行服。領完獎後,由於時間緊張,為了趕回深圳上班,海漄甚至沒有將獎盃帶上飛機,「大劉告訴我獎盃過安檢很麻煩,我怕耽誤時間,就暫時把它留在了成都」。

採訪當天,為了處理堆積多日的工作,海漄一直加班到深夜十一點,才有空接通我們的電話。電話的另一頭,連著幾天只睡了三四個小時的海漄仍然精神飽滿,與我們聊起了《時空畫師》的創作以及雨果獎後的一系列爭議。

採用推理寫法,

更多關注人性

Q

獲得雨果獎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海漄:震驚又喜悅,因為完全沒有拿獎的預期。當時是我的偶像劉慈欣為我頒獎,他在台上對我說了幾句鼓勵的話,但因為太激動了,整個人都是懵的,我到現在都想不起來他具體說了什麼。

Q

和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時空畫師》的創作靈感吧。

海漄我當時在央視的一檔節目上看到了關於《千里江山圖》的一些信息,作者王希孟在18歲的時候就創作出了這幅驚世之作,但歷史對他的描述卻非常少。這位擁有曠世之才的天才少年引起了我的好奇,我開始查閱典籍,嘗試用科幻的角度來解讀他的人生。另外,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和南宋名畫《骷髏幻戲圖》也對我有一定的啟發。

Q

小說採用了推理小說的寫法,是出於個人興趣嗎?

海漄我平時會看推理小說,喜歡社會派推理。我寫小說的時候會給讀者一些挑戰,把所有的要素都提供給他們,他們是可以根據這些要素推理到結果的。另一方面,我想營造一種懸疑的風格,這種懸念和好奇心本來也是我寫作科幻小說的重要契機。

Q

你在寫作歷史科幻小說的時候,最關注的點是什麼?

海漄我會去關注一些人性方面的東西。我希望傳遞的人生價值就是,雖然生活中確實會有很多苦難,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認清生活、接受生活並且熱愛生活。

Q

獲得雨果獎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有讀者認為小說里的趙希孟比較消極,你怎麼看待這個人物?

海漄他在故事裡確實有一些消極避世的思想,比如他希望自己可以永遠在這個高維的環境里、不受任何拘束。但他之所以會選擇消極避世,是因為在那個時代沒有選擇。他是北宋的一個王公子弟,但地位低下,命運並不由自己掌握,但他依然做出了自己能做出的最大抗爭,並為之付出了生命,我覺得這已經很勇敢了。另一個角色周寧之所以能呈現出這麼樂觀、勇敢的樣子,其實是因為他處於一個更好的時代,他的努力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Q

你寫作歷史科幻小說,有什麼原則嗎?

海漄首先歷史是一門非常嚴肅的學科,我對於歷史有一種基本的敬畏,這樣才能在寫作中保持自己的底線,不會去胡編亂造。另一方面,歷史有很多留白,給了我們很多發揮空間,我儘可能地去找資料完善它。

Q

《時空畫師》里有用到一些野史的地方。

海漄因為我們的正史是非常嚴謹的,如果只是局限於正史,留給我們寫作和發揮的地方會比較少,需要通過一些野史、志怪小說里的說法去對它進行一些補充。

科幻只是通俗文學,

不必抱有太高期待

Q

你是如何與科幻結緣的?

海漄小時候,爸媽周末或節假日加班,就會把我一個人放到新華書店裡,自己去找書看,比如《海底兩萬里》《美洲來的哥倫布》等等。我那個時候沒有意識到這是科幻小說,甚至以為這些事情都是真的,從那時開始就對科學產生了一種天然的好奇。上初中時,我在同學的雜誌上看到了劉慈欣的《吞噬者》和潘海天的《餓塔》,從這兩篇作品開始,我算是正式成為了科幻愛好者。

Q

從科幻愛好者變為科幻小說家,你對於科幻的看法有發生改變嗎?

海漄看得多了,自然就會想試試自己能不能寫,這是很多科幻迷都會有的嘗試。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對科幻的看法並沒有變,我認為它就是一種通俗文學,不必對它抱有太高的期待或是賦予太高的價值。作為通俗文學,科幻小說應該讓讀者感到快樂,引導大家去產生對於科學的嚮往,激發讀者的好奇心,這就夠了。有人認為科幻可以幫助科學的發展、可以預測未來,我覺得這不是它應該承載的東西。

Q

拿到雨果獎以後,《時空畫師》引起了很多爭議,許多讀者認為這篇小說文筆一般、套路陳舊,甚至與「科幻」二字相距甚遠,你怎麼看待這些負面評價?

海漄科幻小說是一種類型文學,它必須接受市場的考驗。讀者花錢來看你的書,就有權利做任何評論。我不會被這些評論影響。

有這些爭議很正常,但沒有太大的意義。「科幻」姓「文」還是姓「科」?軟科幻還是硬科幻?都已經吵了多少年了。人類可能就是一個很喧囂的物種,會不停陷入無意義的爭吵。

如果要給我的小說一個準確的定義,我認為它是虛構文學,是幻想小說。如果你說它必須得是科幻,那我在裡面提到了費馬大定律,提到了雙縫干涉實驗、高維空間的概念,這些都是科幻化的。包括歷史也是科學,對歷史的幻想也是對科學的幻想。

我認為對「科幻」來說更重要的是,在寫作小說時,是否懷有好奇心和對科學的崇敬。

本職工作繁忙,自己壓榨自己

不考慮全職寫作

Q

採訪中你提到過很多次劉慈欣,他是你在寫作上的偶像嗎?

海漄大劉是我的偶像,但絕對不是寫作上的偶像,因為他的寫作是不可複製的,我從來沒有嘗試去模仿或學習過。

我在頒獎典禮上提到過一句話,「加班回家的路上,我會去仰望一下星空」。這句話就是出自大劉,他說,好的科幻小說是讓人可以在下班途中仰望星空的。這就是他對我人生態度的影響,無論現實世界是什麼樣的,我始終有一個獨屬於自己的空間,它一直存在,不會被現實給徹底磨滅。

Q

你的本職工作非常繁忙,每天能花多少時間在寫作上?

海漄如果回家比較晚,就寫半小時到一小時,周六日狀態好的時候可以寫一天,狀態不好就寫兩三個小時。《時空畫師》從動筆到寫完,斷斷續續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因為每天寫作的時間比較有限。

工作的時候高效率地把問題解決,業餘時間就用來好好寫作。把兩件事區分開,不會有難以平衡的問題。

Q

你看起來是一個精力很旺盛的人。

海漄有網友說我領獎的時候黑眼圈很重,看起來非常憔悴,那不是那兩天沒睡好導致的,是我累積下來的休息問題。

我只是把自己壓榨得更徹底一點,比如大部分人每天只發揮90分的潛能,但我會把自己壓榨到98分,這就造成了精力很旺盛的假象。

Q

銀行職員的工作對於你的寫作有什麼影響嗎?

海漄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工作為我塑造了一種自律的人格。每天說好寫1000字,那就一定要寫完。

Q

未來會考慮做全職作家嗎?

海漄不會。我選擇專業、工作都是經過慎重思考的,不會輕易去改變。

我對自己的水平和產量也有非常清晰的認知,目前看來,這次獲獎能產生的效益不足以維持我的生活,我沒必要去放棄一份有收入並且能帶來成就感的工作。

採訪:Echo 花花

編輯: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