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被廢,四次被逼流浪,被強蕃殺害,唐昭宗為何比漢獻帝還要慘

2023-07-18     尋根拜祖

原標題:兩次被廢,四次被逼流浪,被強蕃殺害,唐昭宗為何比漢獻帝還要慘

大唐天祐元年(904年)八月的一個夜晚,內心苦悶的唐昭宗正在借酒澆愁,宮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嘈雜聲,有人高喊:「皇帝在哪裡?」

唐昭宗警惕地豎起耳朵,就聽傳來女人悽厲的叫聲,以及昭儀李漸榮罕見的吼叫:「寧可讓你們殺了我,也不許你們傷害皇帝。」

唐昭宗暗叫一聲「不好」,他騰地站起身就想尋找寶劍。可惜來不及了,蔣玄暉和史太率領一百多手執兵器的士兵氣勢洶洶地闖進大殿。

唐昭宗無處可躲,只好單衣薄衫、光著腳,繞著大柱子跑。史太迅速追趕上來,手提刀落將他砍翻在地。

李漸榮也追了過來,一頭撲倒在唐昭宗身上,試圖用自己嬌弱的身體保護皇帝的性命。史太等人毫無顧忌地亂刀齊下,將李漸榮和唐昭宗一起砍得血肉模糊。

大唐帝國的皇帝唐昭宗李曄,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38歲。

自古皇帝被殺不是什麼稀奇事,隋煬帝說過,「皇帝有皇帝的死法」,要有尊嚴,哪怕是亡國之君,野心家們也會給他們一個體面的結局。像唐昭宗這樣被人公然追殺的場景,歷史上獨一無二。

唐昭宗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呢?

唐昭宗李曄是唐懿宗的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文德元年(888年),21歲的李曄在宦官楊復恭的操弄下登上了皇位,也迎來了他苦命的一生。

大唐在唐武宗、唐宣宗的努力下,曾經有過短暫的復興勢頭,可惜唐懿宗、唐僖宗兩代皇帝的荒淫怠政,再次將大唐推向深淵。此時天下烽火連天,各地強蕃自立,朝內宦官當道、文臣勾心鬥角,大唐已經奄奄一息。

作為高祖、太宗的子孫,唐昭宗「攻書好文,尤重儒術,神氣雄俊」,很有唐武宗的氣質風範。即位當年,他便任命賢相、禮遇大臣,致力於改革,意圖恢復先朝氣象。

但歷史沒給他機會,大順元年(890年)發生的一件事打斷了唐昭宗的計劃。

那年,李克用在與赫連鐸、李匡威的戰爭中落敗,朱溫藉機跳出來向唐昭宗提議:應該乘勝追擊,幹掉李克用。

李克用這個人很複雜,他曾經幫朝廷打敗黃巢,是大唐重生的大功臣。卻又勾結王重榮等人兵圍長安,害得唐僖宗二次流亡。

宰相張濬義憤填膺:這種逆臣賊子,必須除之而後快!另一位宰相杜讓能則堅決反對:李克用曾經有功於社稷,朝廷何必介入藩鎮之間的恩怨,為人所用?

在這件事上,文官集團與宦官罕見地達成了一致,神策軍中尉楊復恭也認為:如今國破家亡,咱手上就這點兵力,千萬不能惹是生非了。

但張濬收了朱溫的賄賂,信誓旦旦地保證可以輕鬆消滅李克用。唐昭宗本來就痛恨這些強蕃,又擔心惹怒朱溫,於是便同意由張濬主持討伐李克用。

結果表明,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決定,張濬連戰連敗,朱溫袖手旁觀,大唐禁軍損失大半,最後只好向李克用低頭才逃過一劫。

一場危機剛剛結束,內鬥又開始了,唐昭宗無法容忍楊復恭的跋扈,發起了對楊氏宦官集團的殲滅戰。

這場戰鬥表面上唐昭宗贏了,楊復恭父子被徹底蕩平,實際上最大的贏家卻是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這傢伙藉機擴大地盤,占了45個州。

李茂貞遠比李克用更難對付,野心膨脹的他不斷威逼唐昭宗,稍不如意就進京「探視」唐昭宗。

自中唐以來,藩鎮軍閥們擔心挨刀,打死也不進京,如今都變彬彬有禮了,隨時可以跟皇帝親密互動。尤其是李茂貞,他的領地與長安近在咫尺,伸腿就到。

唐昭宗為了拔掉這可釘子,下旨李茂貞轉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李茂貞一口回絕,還會一封極具侮辱性的信:老子離開鳳翔,萬一哪天你當了流浪漢,誰收容你?

唐昭宗忍無可忍,決定對李茂貞揮拳頭。杜讓能趕緊阻止:不行啊陛下,咱肯定打不過人家,到時候人家以「清君側」為名打進長安,您恐怕學漢景帝「誅晁錯」,也不能阻止災禍。

唐昭宗早就被怒火燒昏了頭,押上所有的賭注對李茂貞開戰了,結果正如杜讓能所料,禁軍幾乎全軍覆沒。

這場災難性的戰爭,讓朝廷失去了僅有的武裝力量,從此大唐帝國的皇帝就成了案板上的魚肉。

李茂貞率領大軍大搖大擺地進了長安,唐昭宗被迫按他的意願,接連誅殺了三位宰相,其中就包括杜讓能。

李茂貞覺得還不過癮,試圖廢了唐昭宗,擁立吉王李保。萬事俱備時,李克用出手了,晉軍從太原一路殺奔河東,準備大幹李茂貞。

李茂貞見勢不妙,裹挾著唐昭宗逃離長安,真的嘗到了當流浪漢的滋味。

李克用確實夠生猛,他接連打敗李茂貞,逼得李茂貞殺了乾兒子向李克用求和,並乖乖地撤回到鳳翔。再次回到長安的唐昭宗,從這一刻起開始倚重李克用。

乾寧三年(896年),李茂貞再度捲土重來,唐昭宗自知無力抵抗,第二次踏上流亡之途。而李茂貞則再次光顧長安,又將京城洗劫、焚燒了一遍。

眼看著唐昭宗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局勢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朱溫拿下洛陽,關東悉數落入他的手中。

人們都認為朱溫能戰,其實他的政治才華遠在軍事能力之上,這傢伙從黃巢義軍的一名降將開始,一路做大,靠的就是政治手腕。他不斷挑動各藩鎮之間,以及藩鎮與朝廷之間的戰爭,而他自己則悄悄吞併周邊的武裝,悶聲發大財。

朱溫的崛起終於驚醒了李茂貞、李克用、韓建等人,他們竟然達成了一致意見:合力對抗朱溫,送唐昭宗回到長安。

就這樣,唐昭宗奇蹟般地再次重生。然而,大唐已經是朽木不可雕,唐昭宗才緩過一口氣來,卻再遭劫難,宦官劉季述發動兵變囚禁了唐昭宗,並擁立年幼的小太子為新皇帝。

唐昭宗被廢後,劉季述將他囚禁於少陽院,還用鐵水灌死了鎖頭,只在牆腳挖了一個洞給他送一點盡可維持生命的食物。冬季來臨,缺衣少食的唐昭宗一家饑寒交迫,小公主凍得整日哇哇大哭。

一年後,朱溫率軍衝進長安,殺了劉季述等宦官,重新復立了唐昭宗。不過朱溫審時度勢,他並沒有留在長安,而是選擇了回撤洛陽,靜候大唐這個爛桃子繼續腐爛。

果然,朱溫剛剛離開,李茂貞又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再次來到長安,企圖控制朝政。他介入,讓朝廷再度撕裂,朱溫二次兵髮長安,李茂貞則將唐昭宗擄掠至鳳翔。

這是唐昭宗的第三次流亡,作為李茂貞的俘虜,他活得形同乞丐。

彼時,朱溫圍困鳳翔,與李茂貞展開了大決戰,一年多時間的惡戰,導致鳳翔城內彈盡糧絕,出現人相食的慘狀。據史書記載,那時候城內明碼標價:人肉100錢每斤,狗肉500錢每斤。

史書用了很隱晦的方式表達,唐昭宗應該也被迫吃了那東西。即便如此,李茂貞哪裡捨得供應唐昭宗?絕大多數時間裡,唐昭宗只能自己架一口鍋,熬豆麥粥喝,長期的營養不良,讓他走路的力氣都沒有。

天復三年(903年),李茂貞再也撐不下去了,他被迫向朱溫求和,一邊殺了投靠他的二十幾名宦官,一邊將唐昭宗移交給朱溫。

朱溫也沒跟李茂貞糾纏,帶著唐昭宗回到了長安。

經歷了一場噩夢的唐昭宗,對朱溫感激涕零,他冊封朱溫為梁王,授予天下諸道兵馬副元帥。

唐昭宗真的幸福了嗎?呵呵,只能才脫虎口又入狼窩,朱溫一點不比李茂貞可愛,這頭「瘟豬」先將所有的宦官屠殺殆盡,然後又將唐昭宗的最信任的妃嬪、大臣殺了個光光,最後他一瞪眼:跟我去洛陽。

唐昭宗哪裡有反抗的能力,他被迫第四次離開長安,從此就成了朱溫的階下囚。一年後的天復四年八月,就發生了開頭的一幕,朱溫派蔣玄暉、史太公然殺害了唐昭宗。

唐昭宗在位16年,歷史上很少有像他這麼窩囊的皇帝,他這一生被宦官欺凌、被藩鎮欺辱、被大臣玩弄,一次被廢黜,一次被廢未遂,四次流亡,最後又被公然追殺,連死都沒有一丁點兒尊嚴。

其實唐昭宗的開局雖然很糟,但至少要比漢獻帝強得多,下場怎麼就比漢獻帝還要慘呢?

拋開歷史大勢不談,唐昭宗自己確實也犯了太多的錯,北宋思想家胡寅就直言不諱地批評唐昭宗水平拙劣,遠不如漢獻帝。

盤點唐昭宗的一生,這位志向遠大的皇帝確實存在先天缺陷,並犯了一些大錯。

首先,唐昭宗受限於成長環境,個人能力確實不足。

自唐玄宗開始,皇室子弟就過上了「大集體」的生活,他們被集中居住於「十王宅」、「十六王宅」、「百孫院」,應該生活起居都由宦官負責,同時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嚴格限制和嚴密監視。

這種嚴防死守,確實讓他們失去了勾結外部勢力干預朝政的能力,但圈養式的環境,也讓他們淪為與外界隔絕的動物。因此,晚唐的皇帝能力呈現墮崖式下降的趨勢。

唐昭宗也一樣,沒經過任何歷練的他,做出了太多低能的決定,導致在與藩鎮的博弈中越來越被動。

其次,唐昭宗的個性缺陷太明顯,常常因怒興兵,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晚唐的政局極其複雜,皇帝需要極大的耐心,而唐昭宗卻很任性,他不顧自身實力的限制,先後發動對李克用、楊復恭、李茂貞的軍事行動。

正是這三次因怒興兵的舉動,讓朝廷的禁軍喪失殆盡,從此他這個皇帝就成了人見人欺的傀儡。

在對比一下朱溫,唐昭宗連給他提鞋的資格都不夠。

最後,在連連挫折之下,唐昭宗性情大變,淪為昏君。

在第二次逃亡生涯結束後,唐昭宗變得剛愎自用,拒絕所有的進諫,甚至忠奸不分,胡亂殺害大臣。

他還沉溺於酒精的麻醉,醉酒後又大發淫威,隨意殺害身邊的宦官和宮女,搞得人人自危。劉季述廢黜唐昭宗就跟這件事有很大關係,也正是這件事,引發了更大的危機。

唐昭宗死後,朱溫立他的第九子李柷為帝,是為唐哀帝。三年,朱溫又殺害了李柷,大唐徹底滅亡。

雖然唐昭宗不是亡國之君,但事實上唐朝在他手上已經腦死亡了。對這樣一位皇帝,您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7a0a5c710204a1537183a8f9e79ba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