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伯通的武學成就遠勝王重陽?因為他達到了道家的極高境界

2020-01-09   夢露居士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在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有一位傳奇人物——周伯通。此人是王重陽師弟,在全真教中地位尊貴,但是行事瘋瘋癲癲,不拘常理,狀若頑童,因此人稱老頑童。

當年王重陽曾預言,周伯通就算畢生勤修苦練,在武學上也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但是周伯通卻以實力打了王重陽的臉,在第三次華山論劍上,周伯通被大家公認為武功天下第一,成為五絕之首,獲得「中頑童」之名。

老頑童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居士認為縱觀射鵰三部曲,他也是數一數二的高手,遠勝他師哥王重陽,只有張三丰才能與他相提並論。

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之時,周伯通的武功已經遠遠勝過了他的師哥王重陽。

王重陽其實是金庸書中最名不副實的高手了。

第一次華山論劍,整整比了七天七夜才決出「天下第一」,而且每個人都累得精疲力盡,要靠黃藥師的九花玉露丸才能恢復體力。這說明,王重陽比五絕僅勝半籌,不然絕不可能比這麼久。

有網友說,第一次華山論劍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圍毆王重陽一人。但是洪七公在第二次華山論劍時說過,天下英雄皆知華山論劍只能單打獨鬥,絕不能倚多為勝。

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洪七公還沒將降龍十八掌完全練成,差不多相當于歸雲莊時期的郭靖。而到了第二次華山論劍時,郭靖不僅學全了降龍十八掌,還學會了空明拳、左右互搏術和全本《九陰真經》。饒是如此,郭靖在洪七公、黃藥師兩人手下撐不過三百招。可見此時的洪七公和黃藥師遠勝當年的王重陽。

而周伯通的武功更在洪七公和黃藥師之上,若不是他因逃避瑛姑沒有參加論劍,他是有資格跟瘋了的歐陽鋒一較短長。

此後周伯通的武功一直水漲船高,穩居第一高手之位。若是不用左右互搏,他與五絕並駕齊驅,若是用上左右互搏,無人能敵兩個周伯通同時進攻!

也許金庸也覺得周伯通的武功太過BUG,所以設定他瘋瘋癲癲,愛玩愛鬧,有時敵我不分。

周伯通不僅武功厲害,而且能自創武功,這才是他武學境界高的地方。

周伯通雖然出自全真教,跟著王重陽練武,但王重陽並沒有把自己壓箱底的絕學傳給他。當然上文也分析過,王重陽自己的水平其實也不怎麼樣。

周伯通的拿手絕技,除了《九陰真經》外,基本都是自創。

在金庸小說中,能自創武功的,都是宗師級的高手。況且周伯通所創武功,皆是在武學理念上有所創新,更是符合道家理念,這尤為困難。

如周伯通所創左右互搏,要求習練者心智淳樸,然後雙手能發不同招數,使威力翻倍。左右互搏術雖非具體的武功招式,卻能使人大幅提高戰力,這在金庸小說中是絕無僅有的武學。

周伯通還創了七十二路空明拳,什麼「空屋住人」、「空碗盛飯」,來自於《道德經》「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思想。這一武學理念領先時代一百年,只有百年後張三丰所創太極拳與之類似。這也說明了周伯通並非懵懂無知之人,而是對修行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對於道家理念已經融會貫通了。

練武練到最後,練的不是具體的武功,而是境界。

比如掃地僧佛法高深,能降服蕭遠山、慕容博的心魔;獨孤求敗不滯於物,達到無劍無招的境界,符合道家無生有的理念少林寺至高寶典《易筋經》需要人勘破人、我二相;《葵花寶典》練得久了會參破天人化生的道理……

周伯通的境界高不高?可能很多人覺得他整天沒個正形,心智不成熟,境界不高。其實不然。

周伯通屬於全真教,是修道之人。《道德經》中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普通人全追求耳目聰明,而老子偏偏推崇嬰兒,認為這是修道的最高境界。

周伯通雖未達到嬰兒的境界,但他已經達到了孩童的境界。周伯通的修為,恐怕還在其師兄王重陽之上。你若認為這是他心智不成熟的體現,那可就真是「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了。

因為周伯通達到了孩童境界,所以他將習武、比武當成了娛樂,整日沉浸於武學之中,自然一日千里。

在第三次華山論劍時,連一向心高氣傲不服人的黃藥師,也對周伯通的境界心服口服:「老頑童啊老頑童,你當真了不起。我黃老邪對『名』淡泊,一燈大師視『名』為虛幻,只有你,卻是心中空空蕩蕩,本來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們高出一籌了。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五絕之中,以你居首!」

注意,這裡黃藥師讚嘆的主要不是周伯通的武功,而是他的境界。這說明黃藥師也明白,周伯通的人生境界,是自己永遠都趕不上的,只能仰望。所以他的武功也穩居五絕之首,無人可以動搖。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