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PISA成績常年排名前列、讀寫能力全球排名第一、教育資源均衡......被譽為「教育奇蹟」的芬蘭,到底有什麼秘籍?芬蘭教育的一個關鍵詞——「inclusive education」(全納教育),或許能告訴我們答案。針對牛娃、普娃和學習困難娃的教育支持,看完大機率會讓人出乎意料又感嘆唏噓。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童書媽媽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文丨三川玲 編版丨May
今年八月,我們一行五人在芬蘭訪談了十天共計33人,回來之後我們辦了一次芬蘭教育分享會,我們把分享內容整理出來,與大家共享。
芬蘭的PISA成績常年排名前列
芬蘭的讀寫能力全球排名第一
芬蘭的人均GDP排名全球第十六
芬蘭高科技創新全球排名第二
芬蘭連續第六年被評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
儘管芬蘭教育最近傳出質疑之聲,但以上成績擺在這裡,動搖不了芬蘭教育全球先進的地位。芬蘭教育的做法依然值得我們了解和學習。
以下內容專門分享芬蘭教育是如何對牛娃、普娃和學習困難娃進行全支持的。
芬蘭的普娃是如何被支持的?
輕鬆的課程,作為教育投資的免費午餐,免費高質的興趣活動,家門口的好學校。
這是一張小學普娃的課表,如果把課程時間加起來的話,你會發現普通的芬蘭小學生一天用於學習的課程時間只有4小時左右。普通小孩學業輕鬆得比我國雙減之後還減。
芬蘭普通學生還一定會收到的一份教育是——午餐。這份午餐是熱的、免費的,芬蘭人認為午餐不僅僅是免費,而且是一種教育投資。
午餐為保證營養均衡,必須符合如下配置標準:
新鮮或烹飪好的蔬菜占餐盤二分之一
土豆、米飯和麵食占餐盤四分之一
魚或肉類占餐盤四分之一
脫脂或半脫脂牛奶一杯
清水一杯
適量抹有黃油的麵包片以及水果或甜點。
圖片來源: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芬蘭學校午餐其實在進行的是健康教育。
孩子午餐的時候會按上面的飲食倒三角形去拿吃的。學校會定期會在食堂裡面貼各種魚類的介紹。圖片來源:Finn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
首先學習的是營養學,孩子們從小就知道營養均衡的餐食長什麼樣子,並天天食用。
我們參觀的時候也去吃了,老實說不是太好吃,但是的確是營養非常均衡。他們從小就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口味較為清淡,不那麼追求糖、油等重口味。
這種飲食教育,不僅能夠讓孩子們當下發育得好,身體好。從長遠來看,這種健康飲食的意識植入到學生的意識之中,會讓孩子的健康終身受益,尤其是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高的中老年。這也會為政府節省大筆的醫療開支。即世衛組織說的,花在預防上的一塊錢,相當於花在生病之後100塊錢。
圖片來源:Finn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
孩子們的school hours 結束之後,還有課外活動可以選擇。這些課外活動的特徵是豐富多樣儘量照顧到孩子的個性化需求,另外一個是免費。學生是有足夠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擅長和熱愛,並不會因為教育資源短缺、家庭貧困而無法得到發展。
讓中國家長羨慕的是,家長從來都沒有擇校的困擾。
追求教育均衡是芬蘭教育的國家戰略。這些年他們追求無論在首都還是在北極圈裡面,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都能得到一樣好的教育。一樣好包括了同樣的校舍及設備硬體,同樣不太好吃但營養均衡的午餐,還包括高水平的課程和授課老師。
具體是如何做到的呢?
芬蘭的孩子從小到大沒有任何考試,直到十二年級才會考試一次。所以學生沒有標化成績。沒有成績,就不需要因為另外的學校更出成績而擇校。如此下來,選擇家門口的學校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最優選擇。
然而芬蘭學生的PISA成績常年位居世界前列,用這麼少的時間學習,學習效果又如此之好,秘密是什麼呢?
非常重要的秘密是高效有趣的教學。老師們能夠用的時間這麼少,自然就會研究如何讓學生有內在動力願意學,同時又能學得好。我們去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學院拜訪的時候,赫然看見一個「遊戲化實驗室」,一問才知道不是為了教學生如何玩遊戲,是如何讓課程像遊戲那麼有趣的。
然而,這麼短教學時間產生這麼好的教育結果,是普通老師難以做到的,芬蘭的老師是怎麼做到的呢?
芬蘭的老師有四個特點。
第一,入門難。老師是社會上前10%的精英人士,成績最好的10%的人才會被錄取到讀師範。
第二,周期長。老師基本上是研究生畢業,要經過5年的專業培訓,這相當於醫學生的培養要求。醫學生需要培養五年才實習上崗,是因為要對大眾的健康負責,真實地負責。醫生是對國民的身體健康負責,教師是對國民的精神世界的成長負責,這應該是需要長期的培訓的。
第三,狀態好。學生上課時間少,老師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因此老師更具活力。
第四,受信任。老師從頭到尾不會被督學,沒有一個政府部門會去檢查工作,而且他們可以自由地使用教材,所以他們有巨大的創造力和活力。
總結:芬蘭普娃得到的教育是:
每天4小時的學校教育
每天豐富以及高質量的課後活動,
作為教育投資的營養午餐
高質量的有創造力的老師
想不到,牛娃在芬蘭
居然是這樣的待遇
《現象式教學》這本書是赫爾辛基大學的教授羅卡寫的,她應該算是在世的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她得了芬蘭總統的白玫瑰勳章。羅卡教授在書裡面寫了這樣一句話:
在芬蘭的教育體系中沒有針對天才的特殊班。
跟中國北京有著名的針對特長生「八少八素」,有針對天才少年的少年班不同,芬蘭公共教育體系不為牛娃和學霸有任何特殊的教育。可以說教育資源基本沒有花在學霸上。
羅卡還在書里寫到,」因為沒有考試,芬蘭沒有任何靠為學生做測評而誕生的產業「,我想因為沒有成績,所以成績好的孩子也很難成為焦點,自然也不會有專門為他們安排的教育資源。
但是,成績好的孩子是能夠得到支持的,這是因為芬蘭有支持興趣發展的教育資源,數學成績好,那有專門發展數學能力的編程班、建築班等等。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在校內的課後活動得不到足夠的支持,你可以選擇社會上民辦教育機構。
我們在赫爾辛基拜訪了一所40多年的藝術學校,這所學校算是我國的藝術教培機構,師資非常強大,老師是名校畢業還舉辦過藝術展覽,用於藝術教學和創作的材料也非常豐富。
這樣的藝術機構一年24次課程,只需要100歐的學費,這還包括了價格不菲的材料費。100歐在芬蘭是什麼概念呢?吃一個漢堡就需要13歐,打車走地鐵四站地需要50多歐。100歐相當於意思了一下學費。這樣的收費藝術機構怎麼能開得下去呢?原來政府對提供教育的民間機構也是提供資金補貼的。
這可以推測出來,如果一個孩子想在藝術上有專業化發展,學校提供不了發展資源的時候,還可以去社會上得到補充。所有的社會資源是會指向成全每個孩子。
藝術如此,在其他方面有天賦的孩子,也同樣能夠有這樣的資源。
我們開玩笑說:你有任何天賦都能夠得到發展,你只能埋怨你自己沒有天賦,你不能埋怨沒有資源支持你。
數學好英語好的孩子是牛娃,畫畫好的也是牛娃,愛做飯的孩子也是牛娃。
總結,牛娃天才娃得到的教育支持是:
不強調競爭
所以沒有牛娃這樣的概念
每方面的「牛」都有機會得到專業化支持
不用擔心負擔不起
學習困難娃在芬蘭的「高等待遇」
國際經合組織OCED做了一項調查,這個調查有48個國家15000所學校26萬老師參與,問老師們最想得到什麼培訓支持,排在第一位想得到培訓的,是特殊教育的技能。
特殊教育服務的是什麼樣的孩子?
第一是有挑戰性的行為的孩子,比如上課的時候坐不住,動來動去;上著課就出去了,或者滿地打滾,這就叫行為挑戰。
還有就是閱讀困難、數學學習困難的孩子,這些孩子往往極為努力,但收效甚微,成績不好。
還有就是語言溝通障礙,溝通障礙因為無法有效表達自我,往往伴隨著情緒爆發等表象。
26萬老師對特殊教育的需求排名第一,可見這是一個需求極大但遠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的領域。
在芬蘭,每6個老師就有1個是特殊教育老師,那就意味著是1/6的孩子是需要被特殊教育支持的。而一線的老師反映,這樣的配比還是不夠,還需要更多的特教老師。有一個統計數據說,在芬蘭,約有30%的孩子在芬蘭是需要特殊教育支持的。
那麼,這些孩子是如何被支持的呢?
孩子在早期教育階段就會被發現,被支持。在芬蘭,上小學之前,有兩年的學前教育,這兩年並不是提前學習小學知識,而是給孩子正式的學習機會,老師通過這些正式學習,能夠觀察到孩子是否有閱讀障礙,是否有數學困難,如果有,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干預和治療,這是特殊教育支持的黃金時期。
特殊兒童上了小學之後不會去特殊教育學校,他們在普通學校的普通班級裡面,需要特殊教育支持的時候,老師會單獨給孩子輔導支持。因為高達30%的孩子需要支持,所以這群孩子在學校裡面顯得並不特殊。
特殊教育老師是所有老師中「身價」最高的,普通教師需要接受五年培訓,特殊教師則需要加多2年,一共是七年。
不僅如此,特殊教育老師因為能夠教育特殊需求的孩子,普通孩子不在話下,可謂在教育上形成了降維打擊。因為芬蘭的讀寫教育全球第一,還因為學習障礙80%是讀寫障礙,我們突然湧起了一個願望,能不能去芬蘭學習特殊教育呢?
芬蘭的教育選擇
芬蘭在歷史上一直被瑞典和俄羅斯交替統治,是歐洲的「受氣包」,是強權下無法好好長大的弱小的孩子,直到1917年才獨立建國。
芬蘭人為自己要從孱弱要變得富強而努力,在制定一系列的國家政策的時候,教育成為重中之重。
芬蘭可以把她的年輕國民當作發展資源,通過層層篩選,把最優秀最好教的孩子選出來,把教育資源傾斜給他們,讓他們迅速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讓國家迅速發展起來。
但是芬蘭沒有這樣做,他們把最大的一塊政府收入給了教育,把教育最多的資源給了普通孩子。他們用的教育體系是,我要支持每一個普通的芬蘭人,每個人的幸福比少數人的成功更重要。
芬蘭的今天是全部普通人得到良好的教育而造就的。
PISA測試常年全球前列,全世界讀寫能力排名第一,人均GDP排名第十四,創新力最佳,高科技全球排名第二,以及幸福度連續6年排名第一,這就是他們全支持教育最後的成果。
2017年,芬蘭迎來了100歲生日,這個國家送給全體國民的一個禮物居然是在赫爾辛基的海邊修了一個圖書館。
這個圖書館在設計之初,徵求了國民的意見,問你最希望它擁有什麼功能,提供什麼服務。然後聘請他們自己養育的設計師來設計。
本部分圖片來源:頌歌圖書館官網
於是,你看見了世界上最奇特的一個圖書館。它人來人往簡直像個菜市場。
各種各樣的人都在這裡讀書,搞家庭聚會。
三樓其實是家庭婦女聚會場所,我們都知道其實得產後憂鬱症的時候,通過聚會和聊天是可以顯著緩解並且交流不焦慮的方法的。每天早上,媽媽們推著嬰兒車來到聚會,三樓有一個區域專門是嬰兒的停車場。
如果你創業了,沒有辦公室,你可以在這裡訂一個會議室開會,見客戶;如果你沒有地方上班,這裡提供帶電腦的工位(免費)。
甚至奇特的是,如果你沒有縫紉機,又想學縫紉,這裡不但提供縫紉機,還有各種各樣的布料,你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
你還可以在這裡做飯。圖書館一樓有個廚房,你可以在這裡上烹飪課,廚房提供給授課老師,也提供給學生。
昂貴的3d印表機,價格百萬的大型印刷噴繪機,雷射鵰刻機,只要你需要的機器,這裡都有。只用材料成本價就可以使用。
還有專門的作曲室、錄音室、專業的視頻錄製剪輯室,演播廳,你想做任何作品,只要提前預定,這裡都給你用。
在芬蘭,你只要想學任何東西,你只要想把自己變得更好,國家會永遠支持你,不僅是首都有這樣的圖書館,其他地區也有這樣的圖書館。
圖片來源:頌歌圖書館官網
或許,比起一連串的教育奇蹟,芬蘭教育最打動人的,正是這一點。
最好的教育,不就是能成就普通人,讓普通孩子也感受到幸福的教育?
童書媽媽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書評論人、TEDkids智庫專家、中國營地聯盟理事,親自下場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閱讀寫作教育者,致力於用順應天性的閱讀法與寫作法讓更多人愛上閱讀,享受寫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孩子天生愛寫作》(即將出版)。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