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蟻噬之鑑,不可不察

2024-10-29     澎湃新聞

10月2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了今年1至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通報顯示今年1至9月立案現任或原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7.7萬人。

去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首次公開了現任或原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立案人數。去年全年的立案人數為6.1萬人。也就是說,在該項上,今年前三季度立案人數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雖然,紀檢監察機關的「立案」只是調查程序上的重要環節,不意味著相關村官必然違紀,更不能將「立案」與腐敗犯罪混為一談。但是,高達7.7萬人被立案調查,的確說明村官的「蠅貪蟻腐」問題相當突出,值得高度警惕。

2023年2月,中央紀委印發《關於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的意見》,著力解決民生領域「微腐敗」、妨礙惠民政策落實「絆腳石」等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治理農村基層的腐敗問題被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上。

相對於竊居高位的「大老虎」,群眾對近在眼前嗡嗡亂飛的「蒼蠅」感受更為直接,推動基層治理成效從嚴從實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提升公眾對黨的執政廉潔性的信心。一些村官腐敗案件金額可能不算太大,但是影響極其惡劣。比如,貴陽市有村官從「改廁」項目中收回扣,一個項目實際花費4萬元,交稅0.1萬元,卻有0.9萬元流進了一名村官的腰包。廣東惠州市龍門縣的90後村官茹傑威利用職務便利,夥同他人通過偽造文件、搶種青棗樹冒充原有農作物等方式,騙取大量墾造水田項目青苗補償款。

蟻噬之鑑,不可不察。治理基層腐敗、「蠅貪蟻腐」關乎基層治理,關乎黨的執政根基,關乎國家政策能不能落實到村頭寨尾,必須防止農村基層組織被腐敗分子、違紀之徒所霸占竊據。所以,「堅持執紀執法為民」,要把監督觸角向基層延伸,讓農村基層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處於陽光之下、法紀監督之中,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集中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治理基層腐敗,要緊盯「縣裡的權、鄉里的情、村這個點」,絕對不能「天高皇帝遠」,監督制度不達村鎮。資金、項目下鄉,錢到了哪裡,監督就要跟進到哪裡;村集體經濟的經營要透明、帳目要公開,要杜絕村集體企業成了「村長企業」,要保障村民對村集體經濟運營的參與權、監督權。村幹部要直接面對群眾,工作上的一言一行都應該放在陽光下,主動讓群眾來監督,始終保持敬畏之心,自覺依法依規辦事。

要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開刀亮劍,以鐵腕治理村官的「蠅貪蟻腐」。村裡沒有「土皇帝」,只有黨紀國法之下的村幹部,必須鞏固基層良好的政治生態,暢通人民群眾的批評、監督渠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4945b3f83cbeb3ecb93e30d1eef89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