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結核病要做到雙向篩查

2023-08-30     保健時報

原標題:糖尿病和結核病要做到雙向篩查

我國不僅是結核病的高負擔國家之一,也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糖尿病並髮結核病已成為臨床上常見的共患疾病。結核病與糖尿病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糖尿病患者是發生結核病的高危人群,其結核病患病率比普通人群高4~8倍,而活動性結核病作為感染因素又可加重糖尿病,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難以控制,甚至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外,在治療過程中,抗結核藥物與降糖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使得病情更加複雜,藥物不良反應增加,治療更加棘手,最終可能導致結核病和糖尿病治療效果不佳,甚至治療失敗。

1

糖尿病患者結核病發病率高於常人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容易發生結核病?一是糖尿病患者在糖代謝紊亂的基礎上合併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導致營養不良,機體抵抗力降低。二是糖尿病患者糖、脂肪代謝紊亂,過多的糖、甘油和酮體為結核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能量來源,同時也削弱了單核吞噬細胞的功能,進一步降低了機體免疫力。三是糖尿病患者體內多種維生素缺乏,特別是維生素A缺乏可導致呼吸道黏膜防禦功能減退,更易於結核菌的定植生長。

那麼,糖尿病患者患上結核病後可能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呢?一是結核性中毒症狀可使隱性糖尿病、邊緣性糖尿病、糖耐量異常者發展為臨床糖尿病,加重糖尿病甚至誘發酮症酸中毒等。二是某些抗結核藥物可能干擾糖代謝,導致血糖不穩。例如異煙肼、利福平有升血糖效應,利福平作為肝酶誘導劑可加速某些降糖藥的滅活而影響其降糖效果,吡嗪醯胺可能導致糖尿病難以控制。三是某些抗結核藥物可加重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例如,異煙肼可能加重糖尿病末梢神經炎,乙胺丁醇可能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產生不良影響。四是糖尿病使肺結核患者的耐藥風險增加,結核病治療更加困難。

綜上,糖尿病患者要警惕是否合併結核病,結核病患者要警惕是否合併糖尿病,即要重視糖尿病與結核病共病的雙向篩查。

2

糖尿病和結核病患者都要相互積極篩查

糖尿病患者應如何預防或篩查結核病?第一,糖尿病患者應內分泌專科就診,遵從醫囑,合理應用降糖藥物,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努力控制血糖達標,減少糖尿病對機體的損傷。第二,採取自我防護措施,儘量減少在通風不良、人群密集的場所長時間活動,一旦發現周圍有肺結核患者要加強隔離,戴好口罩,降低結核病的感染風險。第三,糖尿病患者應做好自我監測,定期體檢,包括胸片或者胸部CT檢查,及早發現肺結核。特別是在出現咳嗽、咯痰≥2周或咯血、痰中帶血、發熱、盜汗、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肺結核可疑症狀時,應高度懷疑是否患有結核病,及時就診,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最大限度降低對健康的損害,並減少結核病在醫療機構和社區的傳播。第四,糖尿病患者經過篩查如果僅僅是合併結核潛伏感染,建議接受預防性抗結核治療,可有效降低結核病發病風險。

結核病患者也應積極進行糖尿病篩查,早期發現糖尿病並給予最佳治療和接受健康教育,可改善結核病的治療效果,降低結核病復發風險。成人活動性結核病患者都應進行糖尿病篩查,特別是年齡≥40歲、超重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存在臨床前期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史、巨大胎兒生育史者。糖尿病篩查項目包括: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條件允許時,儘可能行葡萄糖耐量試驗。

肺結核合併糖尿病患者發病有以下特點:一是好發於40~70歲年齡段,男性多於女性;二是起病比較急,病變進展比較快;三是肺部病變範圍較廣范、乾酪病變多,更容易形成肺部空洞;四是患者排菌較多,傳染性更大;五是患者耐藥率更高,復治病例更多。患者發熱可不顯著,咳嗽可不劇烈,少痰或者無痰,咯血比較多見,且持續時間較長,大咯血發生率比較高,消瘦、乏力、食慾減退較明顯。

3

糖尿病和結核病並存應先控制糖尿病

兩病並存時,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因此治療上必須兩病同時治療。但由於糖尿病對結核病的影響更大於結核病對糖尿病的影響,因此在治療中要先積極控制糖尿病。

首先,要控制好糖尿病,使血糖達標。結核病的治療效果取決於糖尿病控制的好壞,如果糖尿病控制良好,結核病的治療也同樣能取得良好效果,並預防許多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糖尿病的治療包括:健康教育、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再加上合理應用降糖藥物,多管齊下,爭取在短時間內儘快控制糖尿病,以促進結核病好轉。目前較為一致的觀點是,肺結核合併糖尿病患者藥物降糖治療首選胰島素。在治療過程中注意監測血糖,包括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及自我血糖監測(SMBG)。一般認為,成人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毫摩爾/升,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7.0%較為理想;但對於重癥結核、老年患者的血糖水平還可以適當放寬,因為這些患者若血糖控制太嚴格容易發生低血糖,這樣對病情恢復往往也不利。

其次,與單純肺結核一樣,抗結核治療必須遵循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的化療原則。採用以異煙肼、利福平、鹽酸乙胺丁醇、吡嗪醯胺等為主的殺菌藥與滅菌藥組成的治療方案,療程比單純肺結核要長,一般為9~12個月,必要時還可延長療程至1年半左右。

再次,糖尿病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及體液免疫功能均降低,兩病並存時,會進一步加重免疫功能損傷,因此適當的免疫支持治療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後,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控制兩病的關鍵。

肺結核合併糖尿病給予及時規範的抗結核治療及有效控制血糖,一般預後較好。如果結核病情重、血糖控制不理想、抗結核治療不規範,或者合併的是耐藥結核病,則患者預後較差。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作者||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徐靜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47a1638135c15e10e0293a30c9cf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