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被殺時,作為湖廣總督的父親為何見死不救?

2023-10-23     尋根拜祖

原標題:譚嗣同被殺時,作為湖廣總督的父親為何見死不救?

譚嗣同遇害時,作為二品大員的父親譚繼洵竟然毫無作為,眼睜睜地看著兒子走上斷頭台。這事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熟悉譚繼洵的人都知道,他不可能去救自己的兒子。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9月21日,慈禧下令囚禁了光緒帝,並頒布訓政令,接管了皇權,戊戌變法僅僅維持了一百天就宣告失敗。

面對這個局面,變法派不甘心,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首,他們四處奔走,企圖營救光緒帝。慈禧太后早有準備,她頒布懿旨,令剛毅對維新派實施抓捕行動。

得到報信後,譚嗣同、梁啟超等人在有人的幫助下紛紛逃離,而譚嗣同卻拒絕出逃,他說:「各國變法都是靠流血取得,唯有中國從來就沒有因為變法而留學的,這就是國家不昌的原因,就讓我做第一個為變法而流血的人吧。」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就這樣,譚嗣同被捕入獄,並於9月28日遇害,享年33歲,與他同時與害的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史稱「戊戌六君子」。

在譚嗣同等人入獄後,很多同情變革的人紛紛出動,以各種方式試圖將他營救出來,但就是看不到其父譚繼洵有任何作為。

譚繼洵不是普通百姓,他時任湖廣總督兼湖北巡撫,官居二品,不缺人脈關係,連他的頂頭上司張之洞都在積極營救「六君子」,為何譚繼洵竟然無動於衷呢?

要解開這個謎,就得從譚繼洵這個人談起。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譚繼洵是個苦孩子出身,5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留下母親和六子兄弟姐妹。時人描述譚家的慘狀時說:「其母悲之痛,又念膝下煢煢無依,常一慟昏絕,舉室環哭,聞者墮淚。」

家貧出孝子,譚繼洵只有12歲的大哥譚繼升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在大哥無微不至的關懷下,譚繼洵發奮讀書,26歲考中了舉人。

26歲才中舉,看起來似乎真的不值得炫耀,但具體到瀏陽縣,譚繼洵卻是譚氏宗族的第一個舉人,考慮到家境的困頓,他這個功名來得也著實不易。

中舉不久,太平天國運動就爆發了,瀏陽被攪得熱火朝天,而譚繼洵卻兩耳不聞窗外事,為衝刺人生的頂點而日夜苦讀,他一邊在私書館以教書謀生,一邊為即將到來的會考而挑燈夜戰。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咸豐九年(1859年),譚繼洵如願以償,他高中進士,並獲得了第一份官職——戶部廣西司主事,這一年他已經36歲了。

此後十七年,譚繼洵先後任職於戶部的八旗現審處、井田科、捐銅局、收銅局、捐輸局、軍需局、則例館等部門,深得上司信任,多次受到嘉獎,因此被賞二品虛銜。

譚繼洵的履歷既平凡又複雜,說他平凡,是因為他所做的都是基層事務性工作,說他複雜,是因為他的崗位都是肥缺,極其敏感。

譚繼洵可謂「在平凡的崗位上閃現了光輝的人格」,一方面他鑽研業務,將瑣碎的管理工作變成高效率,另一方面,他為官清正廉潔,通過管理手段杜絕了大量的貪腐漏洞。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上任之初,譚繼洵就康概陳詞:「農曹者,度支所總,國用民生所系也。善其職,誠有裨於世,顧非習掌故、達機宜者不能。」為此他讀書萬卷,竟然生生將自己逼成了「財經專家」。

在他的治理下,他所管理的部門「涓滴歸公,舉向日積習為之一新」

這樣的實幹家官員其實正是大清最稀缺的資源,他說展現出來的才幹,以及偉大的人格魅力足以閃耀史冊。

光緒三年(1877年)八月,譚繼洵出任甘肅鞏秦階道,期間他興利除弊,為秦州的經濟恢復和民生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譚繼洵得到了上司兼老鄉左宗棠的賞識和大力推薦。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光緒九年(1883年),譚繼洵升任甘肅按察使,後來又升任甘肅布政使、陝甘總督,期間政績一直很突出。

光緒十五年(1889年),譚繼洵升任湖北巡撫,後來又兼任湖廣總督,成為封疆大吏,也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這一年,譚繼洵已經66歲了,竟然在這個崗位又乾了九年,可謂大器晚成。

如果不是因為兒子的事,譚繼洵的職業生涯或許延長到八十歲也未可知,然而,譚嗣同出事了,打斷了他的「夕陽紅」。

梳理完譚繼洵的一生,我們就可以回答題乾的問題了。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首先,譚繼洵根本不敢救兒子

自古法律上就有「避親」的條款,作為大清的官員,譚繼洵如果出手就失去了公正性。所以,張之洞可以出手,譚繼洵絕不敢有所行動,否則他就是徇私舞弊。

事實上,這種情況下,如果譚繼洵出手反而會讓事態惡化,弄不好不光救不了譚嗣同,還會將譚氏家族牽連進去。

另外,譚嗣同的罪名太重了,慈禧之所以下辣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維新派直接把槍口對準了慈禧,甚至有人提出抓捕慈禧,這就是慈禧的態度從支持變成清剿維新派的原因。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光緒皇帝被囚禁後,維新派又試圖以暴力手段營救光緒,這就讓他們站在了慈禧太后的對立面。別說譚嗣同,連光緒都差點遭到廢黜,這種情形下,譚繼洵有多大的膽敢救兒子?

其次,譚繼洵沒能力救兒子

譚嗣同等人入獄後,社會各界都試圖搭救,但都失敗了,假如譚繼洵伸手,結果也一樣,別看他官居二品。

其一、時間來不及。光緒被囚禁發生在9月21日,譚嗣同被捕發生在9月24日,六君子被殺發生在9月28日,整個事件也就一個星期的時間,根本沒有足夠的營救時間。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其二、譚嗣同拒絕救援。譚嗣同原本是可以逃跑的,但他卻主動「以血薦軒轅」。京城名俠,也是譚嗣同的好友大刀王五曾經買通獄卒,見到了譚嗣同,譚嗣同明確表達了向死的決心,這種情形下怎麼救?

其三、缺乏營救手段。如果想要營救,無非是兩個辦法,一個是大刀王五的「劫法場」,二是張之洞的政治施壓。大刀王五聯絡了眾多的武林高手,最後還是沒辦法。張之洞也是如此,朝中的保守勢力太強大了。請問譚繼洵武能比得過大刀王五嗎?文能比得過張之洞嗎?

其四、譚繼洵缺乏政治勢力。別看譚繼洵的職銜很高,但他的經歷告訴我們,他只是個務實派的官員,連政治家都算不上,跟張之洞差得太遠。他在京城任職時只是基層官員,朝廷里根本沒有任何替他說話的人。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其五、譚繼洵已經被監視居住。譚嗣同案發後,譚繼洵受到牽連,第一時間就被罷了官,並受到監視居住,別說營救兒子,哪怕有隻鳥飛進他們家都逃不過朝廷的眼睛。

最後,譚繼洵營救的意願也不強烈

這一點說起來很殘忍,但是是就是如此,作為父親,譚繼洵當然想救兒子,但從骨子裡,他不贊成兒子的舉動,甚至憎恨兒子的行為。

譚繼洵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從他的履歷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是個思想守舊,拒絕接受變革,死心塌地維護舊秩序的保守派。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譚繼洵一生歲追求的都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道路,太平天國近在眼前,他不屑一顧。全國掀起洋務運動時,他極力反對,其中他與老上司張之洞的矛盾就很典型。

張之洞一心想拉籠譚繼洵參與他的洋務運動,但譚繼洵一再拒絕,還多次拒絕在聯署的奏疏上簽字。

要知道,張之洞只是個洋務運動的倡導者,而譚嗣同則是個革命家,譚繼洵連張之洞都接受不了,怎麼會接受得了譚嗣同的行為?

譚繼洵還是個謹慎膽小的人,當初他與張之洞矛盾重重,卻也不敢公開對抗張之洞,這個性格註定他不會為兒子豁出一切。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雖然沒有史料表明譚繼洵與譚嗣同父子的矛盾,但以譚繼洵的思想,爺倆肯定水火不容。所以,站在大是大非的立場上,譚繼洵憎恨兒子的行為一點也不足為奇。

當譚嗣同遇害的消息傳來,譚繼洵的心情很悲痛,他悄悄給兒子寫了一幅輓聯以作哀思:「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應該說,譚繼洵生不逢時,假如他早出一百多年,身處康乾盛世,以他的品行和實幹的能力,他何嘗不是名垂青史的「父母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1ce6ee54c30cffc8f8ab5e8f0cd97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