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主任視點
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對標補齊中醫短板,成為擺在通化衛生健康人面前的重要課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和勇氣,更需要科學合理統籌規劃實施路徑。
評論
吉林省通化市地處長白山腹地,與雲南的西雙版納和四川的峨眉山並稱中國「三大天然藥庫」。近年來,隨著通化市中醫藥健康產業的迅猛發展,中醫藥的短板逐漸顯現。比如,中醫醫療資源配置不夠優化,中醫高端人才短缺,基層中醫藥服務發展不平衡,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有待提升等。
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對標補齊中醫藥短板,成為擺在通化衛生健康人面前的重要課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一張藍圖繪到底」決心和勇氣,更需要科學合理統籌規劃實施路徑。
用頂層設計引領發展。通化市先後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全市中醫藥發展的意見》《貫徹落實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實施方案》《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推動中醫藥服務體系「揚優強弱補短」建設、中醫治未病能力建設、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建設、中醫藥數字便民和綜合統計體系建設等。
讓中醫藥服務接地氣。中醫藥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症、慢性病、老年病,特別是在治未病以及護航全生命周期方面有著獨特效果,要讓每一位百姓都能及時、便捷地獲取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目前,通化市建成2個中醫康復中心、4個中醫藥特色老年健康中心、4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成78家中醫館,其中25家建設成為省級優秀示範中醫館;100%的鄉鎮衛生院、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7%的村衛生室及社會辦中醫診所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這些遍布山城的中醫館,深得百姓青睞。
在人才「引、育、用」方面,多年來,通化市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先後與18家國內知名醫藥高校院所簽訂科技戰略合作協議;連續多年實施中醫藥人才培養工程,舉辦名中醫評選活動,選樹學科帶頭人,推動名醫、名科、名院建設;組織實施「通化市千名學子歸巢計劃」,面向國內、省內重點高校定向招聘,大力引進中醫藥等專業的博士、碩士研究生;發揮通化師範學院、通化醫藥職業健康學院等院校作用,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力度;堅持把會看病、看好病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在高層次人才評選中探索中醫藥人才單列計劃、單獨評價。
推動中醫藥文化深入人心。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通化市提出,要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解讀和傳播中醫藥文化,把中醫藥文化應用於日常生活,增加其貼近性。
通化市深入開展「中醫藥六進活動」,組織各級中醫醫院中醫醫護人員深入機關、學校、社區、企業、鄉村和家庭,開展義診、宣教活動;依託通化衛生學校建成高標準長白山中藥材標本館,展品達500餘種;組建中醫藥科普巡講專家團,廣泛開展科普知識巡講活動等,都取得良好效果。
通化市還大力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組織中小學生走進中醫醫院參加中醫養生保健體驗日等活動,讓中醫藥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使中醫藥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文:吉林省通化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 王樹東
編輯:管仲瑤
校對:楊真宇
審核:徐秉楠 王樂民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2ZZKLGRV】獲取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19280fd327ecfea1458f25935d48a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