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退位時留下14個字,李世民哂笑,沒想到16年後字字應驗

2023-11-21     康康歷史

原標題:李淵退位時留下14個字,李世民哂笑,沒想到16年後字字應驗

唐朝可以說是封建王朝最繁華的一個時期,其經濟之繁榮,影響力之廣泛可以說是空前的,直至現代,比如流行的唐裝時代,遍及世界各地唐人街等,大唐盛世留下的珍貴財富現在還在被人們沿用和追捧著。但是唐朝建立初期卻並不是那麼安穩。

自夏朝開始,王位多位嫡長子繼承制,廢長立幼的情況很是少見,但是在唐朝就來了一出,唐高祖李淵立第三子李世民為太子,並於兩個月之後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李淵退位時留下14個字,李世民不以為然,16年後字字應驗。

衝突驟起

你殺我子孫,日後你子孫也是如此,這是李淵退位之前留給李世民的一句話,短短十四個字足可見兩人之間的矛盾,父子之間從何而來如此深仇大恨呢,事情還要從李淵初登皇位說起。

首先,早自李淵為唐國公之時,就對長子李建成寵愛有加,立為了王世子,稱帝之後,又將其立為太子,可以說是非常偏心了,但是對於打天下立下赫赫戰功的李世民,卻只封了個秦王,當時的李世民可是手握兵權的,所以說二人之間明爭暗鬥。

而李淵稱帝之後,想都沒想就將自己最寵愛的李建成立為太子,這可以說令戰功累累的李世民很不滿意了,李淵為了平衡兩人之間的關係,對李淵加封司徒,尚書令以及前所未有的天策將軍的稱號,自以為這樣就可以平衡二者之間的關係。

但是他顯然想錯了,隨他帶兵打天下的李世民其實野心勃勃,由於常年帶兵打仗在朝中的威望和支持者也非常多,長子李建成無奈,聯合次子李元吉一同針對李世民,自此,一場這對皇位的鬥爭開始。

而後老皇帝李淵外出避暑之時,只帶了李世民和李元吉二人,令李建成留守誰知道李建成就坐不住了,竟想不開與都督楊文干企圖謀反,結果還什麼都沒做的時候被李淵知道了,李淵大怒,李建成也選擇了放棄抵抗,但是楊文干卻起兵造反。

對於李淵來說,此時的李建成已經不能用了,所以就承諾給李世民,你帶兵平叛,我立你為太子,李世民聽到這裡,就屁顛屁顛地去了,叛亂平定之後,誰知道李淵卻反悔了。

李世民也沒想到李淵對李建成的寵愛已經到了如此的程度,謀反之罪,那可是殺頭的重罪,李淵竟將其歸為家庭矛盾,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動都沒動,就更別說傳給自己了,這個做法加深了他們兄弟之間的矛盾,也讓李世民狠下了心。

繼承皇位,無奈讓位

自那時起,皇子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越來越深了,彼此之間相互算計,手段層出不窮,李元吉就曾想要刺殺李世民,但是被心存仁厚的李建成阻止了,但當斷不斷者終究不能成就大事。

而後當李建成狠下心來,準備除掉李世民之時,已經為時已晚了,李世民巧妙避禍,同時也展開行動,李世民首先到李淵處揭發李建成等一系列罪狀。二人得知此事之後親往玄武門之處想知道李淵的看法。殊不知李世民卻早已令人埋伏在此。

二人來此便知道事情不妙,三次拈弓搭箭企圖幹掉李世民未果,反而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而李元吉也被同行侍衛射死,而後告訴李淵說二人叛亂,自己已經將其一併誅殺。

此時的李淵想也能想到事情的原委,無奈只能將李世民立為太子,並緊接著讓位,只說你殺我子孫,日後你子孫也是如此,這個意思就是你為了登上皇位對兄弟痛下殺手,早晚會還回來,你的後代將來絕對也是這樣一個結果。

但是當時的李世民已經重權在握,當然也不會相信李淵的鬼話,只等著後來的登基稱帝了。

應驗的話語

李世民初登皇位之後,首先是和其他新帝登基一樣,大赦天下,連當時參與玄武門事變的李元吉和李建成手下也赦免了,尋求安定並開啟了著名的貞觀之治,可以說是初步穩定了民心。

而後就是廢除一些原本存在漏洞的律條,頒布新政,打壓原本的舊臣。就是這樣一位賢明的皇帝,在立太子和傳位方面,卻應驗了當時李淵所說的話。

李世民共有十四個兒子,皇后所生的只有三個,分別是李承干,李泰和李治。李承干作為長子,為避免不必要爭端,八歲之時就被立為太子,但是李承干腳有殘疾,李世民很看不上他,再加上李承干貪玩,一看就不是治國之人,所以李世民便想廢了他。

四子李泰可以說是很有才華的,李世民也非常看中他,李泰竟然想要取代自己哥哥李承乾的地位,於是在朝中結黨營私,想要奪太子之位,李承干知道之後,竟然要派人暗殺李泰,但是多次都未成功,但是李承干接下來的操作卻比當年的李世民還要狠。

他見刺殺不成,竟直接招募敢死隊,想直接通過武力手段奪取皇位,結果事情被李世民知道了,很十憤怒,直接廢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貶為庶民,而後本就受李世民喜愛的李泰每日入朝拍馬屁,討李世民歡心,最終同意將他立為太子。

此後朝中卻分為兩派,一派擁護李泰,而另一派要求立性格比較懦弱的晉王李治,這時候李世民犯了難,誰知道李泰竟然出言保證,只要立自己為太子,自己登位之後,就殺死自己的兒子,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李治。

李世民見他說出這樣的話,果然是個狠人,誰知道李泰在暗地裡竟然還不斷威逼利誘性格懦弱的李治,李世民知道後大怒,直接將李泰囚禁了,立李治為太子。

李治登位之後,李世民還幫李治一舉清洗了李承乾和李泰在朝中的殘餘勢力,很是果斷,甚至將對李治有威脅的人全部貶到外地,就這樣,一場僅次於玄武門的鬥爭發生在李世民的傳位之爭中。

就如同李淵當時說的一樣,三位嫡子之間相互爭鬥,暗殺不斷,最終一位當上皇帝,另外兩位一位不知所蹤,一位被清洗,事情就是如此巧合,可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13c37204f9a35dc08efbd93f7164a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