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9日,騰訊視頻「共創·向上」影視年度發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執行長孫忠懷發表了題為《還有無數朝霞,尚未點亮我們的天空》主題演講,精簡版演講如下。
簡單的快餐已經不能滿足觀眾
今年突然湧現出的爆款佳作,是行業長久以來的積累和爆發,是對常識和理性的回歸。
無論是製作公司也好,平台也好,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識: 好故事仍然是最核心的東西。所有的事情發展到最後都免不了返璞歸真。
孫忠懷
站在國內影視行業全局看,經歷了這些年的喧囂、泡沫、痛苦、掙扎之後,如今陸續轉向精耕細作。這是行業走向成熟的標誌。我們提出要成為「藝術與科技驅動的視頻娛樂引領者」,是對這一趨勢的深刻洞察和積極回應。
科技是平台的基礎能力,藝術是平台的精神內核。無論是在創作端,還是在用戶端,科技和藝術的驅動都要落到實處,最終目的是服務用戶,給用戶帶來極致的審美體驗和精神愉悅。接下來戰略上要更加清晰,戰術上要更加重視。
騰訊視頻團隊的整個基調是務實。心態上要平穩,決策上要理性。務實低調是我們管理團隊的習慣和文化。一個個作品品質的提升,才能帶來整體的提升。最終要讓用戶通過對作品的喜愛,延伸到對平台的喜愛;對作品的信任,延伸到對平台的信任。
今年行業有不少新變化。 一是觀眾的整體審美在提升,這種提升體現在用戶心智上。《漫長的季節》受眾群體知識水平與文化素養普遍較高; 二是簡單追熱點的人越來越少了,多數人都在踏踏實實做內容。追逐市場的熱點,往往只會失去熱點。追逐短暫的成功,往往得到的只是成功的幻覺; 三是嚴肅文學、傳統文學成為影視化題材的主力軍。行業從創作團隊到觀眾,都在成熟、提高,願意啃硬骨頭,做硬菜,簡單的快餐已經不能滿足觀眾。
離地半尺是藝術追求,空中樓閣不是藝術追求
後疫情時代,大家正在重建生活的坐標。以前牢不可破的東西,現在可能就被打破掉了,以前不敢想像的東西,現在卻敢想像了。觀眾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內容創作也要適應這種變化。可以概括為四點趨勢:
第一,培根鑄魂。重建生活坐標也好,探索新生活方式也好,我們需要有一個信得過、靠得住的根與魂。有了根和魂,才敢去四處研究探索一番。
第二,情感要共振。藝術不是逃避現實的手段,而是理解現實的媒介。好的作品與時代的情感相契合。 關於創作有一個非常可靠的標準:那就是能否通過藝術手段,激活人們對現實生活的共鳴、共情。好的作品能夠提供情感、理性和撫慰心靈的力量。無論是現實題材也好,還是幻想題材也好,再恢弘的想像也要觸摸生活的質感。創作者不能脫離生活,遠離社會。離地半尺是藝術追求,空中樓閣不是藝術追求。
第三,審美要升級。電視劇行業和電視劇觀眾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審美水平不斷提高。粗製濫造的作品混不下去,一定會被強烈吐槽。審美高級的作品,無論面向大眾還是小眾市場,都會獲得廣泛的口碑。
過去觀眾向外探索世界,注重廣度,現在向內探索自己的內心,注重深度。這都要求內容的表達必須有更多的層次,有更多生活的顆粒度,不能大而化之。需要在內容上讓觀眾有所獲得,要兼具內涵和美感,向更廣更深的地方探索。
第四,好故事是基石。電視劇還是通過畫面講故事的藝術。一個邏輯自洽、沒有bug的故事,依然是電視劇創作的重中之重。一個好的故事不見得可以被拍成好電視劇,但一個優秀的電視劇,一定是有好故事作為根基。創作的所有努力,都要服務於講好一個故事,而不是破壞這個故事的講述。
劇集是
我們這個時代最普世的文藝消費品
劇集仍然是核心。中國觀眾的生活中,劇集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普世的文藝消費品。一是題材的廣泛性,劇集的題材最多元;二是內容的便捷普及性,能觸及最多的受眾;三是看電視劇價格低廉,具有非常大的供給彈性。
對於在線視頻平台來說,劇集不可替代,關乎生死。騰訊視頻每年上新內地電視劇差不多100部、3000集左右。
做好這100部劇,就是我們電視劇團隊最主要的目標:第一,總體提升。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這一百部劇整體水平提升?第二,內容多元。這一百部怎麼樣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的觀眾?第三,增加爆款。這一百部里怎麼能蹦出一些特別拔尖的作品,讓觀眾記一輩子?爆款的爆發效應仍然存在,一個爆款作品會成為全民的話題熱點,跟著就會成為長久的記憶點。我們之前提出一個目標,「短期有驚喜,長期有期待,用戶有信心」。第四,減少平庸。這一百部裡面,怎麼樣能夠儘可能減少那些平庸作品?減少掉級的劇,這不是一個容易的目標。
腳踏實地而不是凌波微步
做最懂內容的平台就要腳踏實地而不是凌波微步。
我們堅持「內容創造美好」的使命,對於好作品的認定是一面旗幟。升級電視劇作品的評價標準,要把作品藝術成就和業務成功分開來看。關於劇集好壞,雖然沒有統一的標準,但確實有一條金線存在。基於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審美獨特性、普世性和時代性等,能給出一個相對較為公允的藝術評價。
從業務上來看,商業模型要可以持續。播放用戶量不掉級,保級的同時提升項目盈利能力。調整後的作品評判標準,會包含藝術成就和業務成功兩個維度。上上之選是二者都成功,口碑與流量雙豐收。假如二者不可兼得怎麼辦?我覺得對於每個作品的創作者而言,一定是選藝術,選口碑。 藝術成就是「1」,財務成功是0。沒有前面的1,再多0也無意義。
尊重藝術家成為一種信仰
我們對劇集製作團隊的賦能和管理也做了較多改變。
一是督促製片人提升專業性。騰訊視頻製片人審美水平的平均線,決定了我們平台觀眾消費作品的平均線。我們審美的上線,代表他們能夠享受的上線,我們對作品容忍的底線,代表了他們能夠接觸到多少平庸之作。
二是擴大製片人團隊數量。平台要更好地服務內容製作,就一定要有足夠的製片人。投入創作的人力不夠,投入到每個作品的注意力和精力就不夠。如果時間投入不夠,大機率出來的是平庸之作。
三是管理要升級。製片人考核儘可能打破大鍋飯,每個製片人拿到的錢,跟作品最終的質量要掛鉤,要符合我們對好內容評判的標準。要提供足夠的動力和壓力。有饑渴感的團隊才能把自己逼到退無可退的地步,做出最好的作品。
四是尊重藝術家、尊重創作。尊重藝術家和尊重創作容易淪為口號,口惠而實不至。這方面我們要改進和提升的還挺多,腳踏實地一步步來。尊重藝術家並沒有一把可以量化的標尺,更像是一種信仰。以信仰指導行動,並與當下的算計博弈。若要信仰得以建立,需要從老闆開始接受並貫徹到基層,需要有明確的機制,需要不斷重複,需要有實實在在的例子來證明。在藝術驅動戰略之下,尊重藝術尊重創作的文化,已經在騰訊視頻落地生根。
還有無數朝霞,尚未點亮我們的天空
電視劇藝術說到底是講故事的藝術,講故事是永恆的事業,它與人類歷史一樣古老,我們投身這個事業,就是要忍耐長久的孤獨,以換取偶爾的歡愉。大家只要講好故事,時光會給予講故事的人最好的回報,區別只是等待多久的問題。
我的判斷是未來充滿希望。還有無數朝霞,尚未點亮我們的天空。騰訊視頻並不僅僅是一個在線視頻平台,同時也是一部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作品。創作的道路漫無止境。我們聚到一起,都是為了達成一個目標,那就是創造好內容,創造好時光。我們期待和大家一道,開啟一個美好的時代,抵達我們所有人「夢中的那一片海」。
【文/孫忠懷】
The End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