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2013年中國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在線的成立算起,保險科技在我國的發展已走進第十個年頭。十年以來,在政策指引、技術發展和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科技賦能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深入滲透到保險生態的各個價值鏈,正在重塑傳統保險發展模式,推動業態優化、渠道變革、場景創造、體驗提升,促使行業整體數字化轉型。
當前中國保險科技正處於第二波發展浪潮的上升期,保險科技的應用能力日益提升、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科技轉型已成為保險公司戰略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未來有望成為驅動保險行業變革的核心力量。同時,保險生態圈的參與主體類型日益多樣化,跨行業、跨領域、跨渠道的合作有望促進保險領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和探索。
零壹智庫推出專題《保險科技產品及應用典型案例集》,聚焦保險產業鏈供給方各主體的科技戰略布局和技術創新,包括持牌保險公司、保險中介公司、創新型保險科技公司,尋找保險科技典型產品及其應用案例,探討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得失。本文為專題第一篇。
來源 | 零壹財經
作者 | 蘇越
新能源車銷量持續增長帶動車險市場快速發展。在需求端,新能源車險作為保障用戶權益的重要配套產品,對於打消消費者的購買顧慮、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供給端,車險綜改後,附加費用率下降,車均保費普遍降幅超過20%,險企普遍面臨較大的保費規模壓力,新能源車均保費顯著高於傳統燃油車,是財險公司做大規模保費重要手段之一。
智能化成為車企下半場競爭的焦點,車險也必將應勢而變。在政策和行業共同推動下,新能源車險將沿著全新的車險產業鏈,繪製一幅符合車輛自動化、智能化特點的車險「新地圖」,滿足快速疊代的技術與個性化的需求。
車險綜改後,風險定價能力構成險企核心競爭力。中國人保基於車聯數據的車機應用、風險係數模型與駕駛行為模型等核心技術逐步成熟,通過智能化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推動風險減量服務。
在新能源車險這個快速增長的「藍海市場」上,中國人保積極主動融入主機廠、電池廠、科技平台,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發展之路。2022年,人保財險承保467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59.6%;保費收入206億元,同比增長72.7%。新能源車險保費增速遠超傳統車險整體保費增速。
01
智能化重塑車險商業邏輯
(一)深入新能源車機應用
人保財險圍繞新能源汽車車機及智能座艙系統的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目前已覆蓋鴻蒙智能座艙系統,對於Android車機版的「數字人保」應用研發工作已經啟動,計劃推出基於阿里AliOS版的車機應用。
2021年:人保財險自主研發的首個鴻蒙(HarmonyOS)智能座艙系統原子化服務「數字人保」上線,成為行業首家支持鴻蒙智能座艙系統的保險企業。
2022年:人保財險發布「數字人保」V2.0版本。目前「問界M5」「問界M7」車主可通過其搭載的鴻蒙車機系統,使用人保車主服務。
圖1:鴻蒙智能座艙「數字人保」原子化服務V2.0道路救援頁
(來源:人保財險網站)
新能源汽車的車機系統相較傳統燃油機,有明顯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特徵。聚焦客戶需要,人保財險車機應用功能包括三個方面:
車生活服務:提供道路救援、代駕等用車養車服務;
車生活資訊:提供保險理賠知識等資訊類服務;
網點導航:提供人保服務網點地圖及路線導航功能,方便客戶就近獲取線下服務。
圖2:鴻蒙智能座艙「數字人保」原子化服務V2.0服務卡片頁
(來源:人保財險網站)
(二)建立新能源汽車數字檔案
人保財險通過對新能源汽車數據信息採集、識別、歸併、建模等專業化處理,逐步建立並形成了新能源汽車數字信息庫,為超過900萬輛新能源汽車建立了以保險風險保障屬性為主的數字化檔案。
在此基礎上,人保財險實現一車一碼一檔,全面構建了從出廠、承保、理賠、故障維修等基於保險生命周期的多維度數字化信息平台,為新能源車險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構建了基於數據驅動的技術支撐模式。
圖3:人保財險新能源汽車數字檔案平台
(來源:人保財險網站)
(三)打造全景信息駕駛艙
人保財險通過與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建立合作,基於新能源汽車監測與管理大數據平台,在車輛遠程監控和大數據分析挖掘領域對接車聯數據,結合新能源標的資料庫聯合建模,為車輛差異化定價和服務提供技術支持。
通過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人保財險初步建立了新能源車輛風險係數模型與駕駛行為模型,對車輛駕駛行為進行更全面的評價,實現從「車輛保險」向「駕駛行為管理」的延伸。
圖4:人保財險新能源車輛全景駕駛艙
(來源:人保財險網站)
02
科技底座支撐新能源車險破局
基於新能源汽車數字化檔案和全景駕駛艙,人保財險已取得階段性科技創新應用成果:
首先,建立了與新能源汽車特點更加匹配的駕駛風險評分模型,對新能源車輛風險的識別更加精準,目前已動態識別各級風險類型車輛超過20萬輛;
其次,將車聯數據通過評價體系評分更好地融入內部分析模型,提升模型預測效果,有助於滿足客戶差異化、個性化保險需求;
第三,在理賠領域,通過數據智能識別,輔助理賠服務人員精準識別新能源汽車狀況,更好地服務客戶。
在成本結構、風險特徵、費率厘定等方面,新能源車相較傳統燃油車存在明顯差異。而基於UBI的新能源車險完全採用了不同的邏輯,基於駕駛習慣,根據人、車和路等多維度進行精準定價,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和精準定價的保險產品。
人保財險所研發的以上支持新能源車險的科技產品,在科技分類上主要集中在移動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通用型技術和物聯網、車聯網等專用型技術上;在保險價值鏈各環節應用上,覆蓋了產品設計、產品定價、核保理賠、客戶服務、風險管理等方向。
表1:人保財險新能源車險的技術分類和價值鏈應用
註:據《中國保險科技發展報告2021》,保險技術按照具體技術在數據產業鏈中的作用可劃分為「通用型技術」和「專用型技術(即是用於特定場景或限定於特定用途的技術領域)」
中國人保集團副總裁兼人保財險總裁於澤在2022年股東大會上表示,對於公司新能源車險業務未來發展規劃,公司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國家戰略部署,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將新能源車險作為戰略板塊推動發展。
於澤表示,公司將充分發揮自身在新能源車險領域的數據、定價、網絡、渠道、專業人才、風險管理、理賠管控、客戶服務、數字化應用等方面的特色優勢,多管齊下、統合綜效,構建一套具有人保特色的新能源車險經營模式,強化公司在新能源車險領域的市場地位,築牢新能源車險賽道的領跑優勢。
03
構建新能源車險共贏生態
從頭部險企經營新能源車險模式來看,中國人保屬於較為活躍的機構,其活躍在與電池廠家、主機廠等進行合作的第一線,同時通過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加速布局新能源領域,開始整合新能源生態,在進行新能源戰略轉型的過程中找准符合自身定位的發展模式。
2012年以來,人保財險著重與汽車廠商建立總對總合作,在車商渠道實行「管營分離,授權專營」的經營模式,構建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車商渠道銷售服務體系和高效的渠道運營管理機制。車商渠道現已具有完備的專業化銷售隊伍,在渠道經營管理、銷售能力建設上更是具備豐富的經驗積累。
2021年10月,寧德時代與人保財險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汽車後市場領域展開合作,包括行業標準制定、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渠道和人員共享、大數據等方面。合作將首先體現在車輛上險的費用上,即消費者在購買配置寧德時代電池的車型時,人保財險會為投保車主提供一定的保費優惠。
東吳證券的研究分析顯示,寧德時代與人保財險的合作達成是一次雙向的選擇。通過此次合作,寧德時代可參與電池風險管理與保險業務。圍繞電池事故成因和定損、汽車電池風控管理,兩者主業還可以相互滲透實現共贏。
寧德時代有先進性的製造技術和較大的電池使用量市場份額,人保財險在車險市場有較高的市占率。可以預見,車企和險企大公司「總對總」的合作,是未來新能源車險市場發展的一個可能方向。
2022年4月、10月、11月,人保資本先後參與了銀基科技、廣汽埃安、埃泰克這三家新能源企業的投資,覆蓋了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三個領域。
新能源車險以及智能網聯車險正在成為拉動人保車險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於車企而言,新能源專屬車險有望成為車企延長服務鏈條、拓展汽車生態服務和加快車險創新的重要抓手。
04
結語
新能源車險將會成為財險業的「戰略新賽道」,隨著具有天然數據優勢的車企跨界進入,已形成車企、電池供應商、圖商、保險公司等多方參與的局面。在中國人保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保副總裁於澤表示,「希望新能源車企帶來新的思想、理念和做法。」
新能源車險是頭部險企布局的必爭之地。據了解,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中國平安這三家險企在新能源車險市場的市占率接近80%。中國太保2022年新能源車險保額超3萬億元,保費增速超過90%,成立了做C端客戶運營的直營保險的新能源車事業部,目前已和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特斯拉等完成了合作布局的搭建。中國平安則在年報中稱,未來將在新能源、無人駕駛、里程保險等新的車險細分領域儲備核心技術,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
險企、主機廠、電池廠、科技平台多方協同,構建新能源車險共贏生態。隨著新能源車透率不斷提升,各主體多方共融,價值鏈條打通拓展,將為險企提供可靠UBI定價基礎,推動提升風險識別能力,降低定損理賠難度,優化定價機理,頭部企業的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