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磊專訪分享留洋感受 解答留不留洋?怎麼留洋?

2020-05-06     福建閩南網

武磊專訪分享留洋感受 解答留不留洋?怎麼留洋?

今年年初,中國男足U16國家隊隊員、魯能青訓球員何小珂前往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紅星俱樂部,開啟留洋生涯。近日,他分享了自己在留洋期間的感受,引發球迷的關注。

在中國足球的彷徨時刻,留洋又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從昔日的「留洋榜樣」范志毅、孫繼海,到如今「全村希望」寄於一身的武磊,球員留洋的規模與成績,與國足的整體發展息息相關。

留不留洋?怎麼留洋?對於有志於走出去的中國球員來說,積極適應環境、腳踏實地學本事是重中之重。

下定決心走出「舒適區」

伴隨國內聯賽各支俱樂部投入的增長,國內球員的待遇近年來水漲船高。尤其是隨著U23政策的實施,優質的年輕球員更是成為各隊爭奪的「稀缺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球員的留洋動力。

對於身處「舒適區」的球員來說,留洋之旅的前景難以預測,但待遇下滑卻是板上釘釘的。鼓足勇氣走出去,既需要個人的足球夢想,更需要多個方面的支持與保障。

在總結自己的留洋生活時,何小珂說,快節奏、高對抗、嚴要求是國外俱樂部的特色。

「中歐俱樂部管理體制不同、訓練制度不同。國內俱樂部是集體式的管理加封閉訓練,而歐洲俱樂部是走訓式。」何小珂說,一名球員要想成才,一定要具備足夠的自律意識以及清晰的目標。但目前在國內球隊中,往往只有個別球員具備極強的自律意識,這樣的球員往往水平比較高,而其他的球員就漸漸泯然眾人矣——這是職業化後國內球員與歐洲球員的最大差別。

初涉異域,如何儘快適應環境、學習語言、融入球隊,是對留洋球員的最大考驗。曾有留洋經歷的中國女足主教練賈秀全認為,留洋想要取得成功,機遇、個人能力必不可少,但融入能力也起到關鍵作用。在國外站穩腳跟是首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才能談進步與提高。

留洋低潮凸顯國足困境

縱觀近年來中國球員留洋史不難發現,留洋的人數和球隊級別都在走下坡路。

1998年,楊晨轉會德甲法蘭克福俱樂部,成為中國球員五大聯賽留洋第一人。楊晨在德甲賽場上的優異表現,引領了中國足球的留洋高潮。

隨後,范志毅與孫繼海一同奔赴英倫,加盟英甲水晶宮隊。范志毅迅速成為球隊主力,並擔任隊長,孫繼海也在英倫摸爬滾打多年,並加盟英超曼城隊。此後,李金羽、馬明宇也有短暫留洋的經歷。在衝擊2002年世界盃的進程中,這批有著留洋經歷的球員成為中流砥柱,為國足晉級世界盃立下汗馬功勞。

經過世界盃「開眼看世界」的洗禮,越來越多的中國球員出現在歐洲賽場。孫繼海和李鐵上演英超「中國德比」;邵佳一繼楊晨之後再度勇闖德甲;孫祥成為中國球員「歐冠第一人」……除此之外,近年來國足兩任隊長鄭智和蒿俊閔都有過可圈可點的留洋表現。

近些年來,張呈棟、張稀哲等球員都曾踏上五大聯賽賽場,張玉寧也在荷甲、德甲苦苦支撐過,但幾名球員的留洋結局都不盡如人意。由於語言、能力等原因,很多球員得不到比賽的機會。現如今,效力於西班牙人隊的武磊,成了歐洲五大聯賽的留洋「獨苗」。

在中國足球整體水平堪憂的背景下,中國球員的留洋更是難上加難。如何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定位、做出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是每一個懷揣留洋夢球員的大課題。

擴大基數才能提升水平

相較於中國足球留洋的「寒冬」,日韓球員近年來頻頻登陸歐洲賽場,留洋人數持續增長,明星球員也層出不窮。

在本賽季的英超聯賽中,效力於托特納姆熱刺隊的韓國球星孫興慜屢屢上演高光表現。從初登歐洲、在德甲賽場的多年磨練,到登陸英超厚積薄發、一鳴驚人,孫興慜的留洋軌跡堪稱勵志。

如今,韓國足球的「旅歐天團」實力強勁。在歐洲高水平聯賽的磨練洗禮之下,加上自身的努力,形成一股強大的戰鬥力,成為亞洲以及國際賽場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與之相似的是日本足球。2002年世界盃之後,日本足球注重培養球員特點、打造適合日本足球特點的戰術風格,由此催生了一批技術出色、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的留洋球員,他們在歐洲頂級聯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也由此「反哺」日本足球,大大提升了日本國家隊的整體實力。

「日韓球員在歐洲踢球的人員基數很大。雖然有一些人去了小聯賽,也有很多人在這裡被淘汰或踢不上球,但由於他們擁有龐大的基礎,因此在五大聯賽站穩腳跟的球員也更多。」在談到同日韓球員的比較時,武磊直言,鼓勵球員走出去、擴大留洋基數是中國足球提升的有效途徑。

「只要有能力打上比賽,我希望更多人能夠出來踢球,不管是去大俱樂部還是小俱樂部。出來的人一定要真正提高和鍛鍊自己,而不是抱著鍍個金就回國的想法。只要認真投入到訓練節奏和當地的文化氛圍里,就能很快得到提高。」武磊說。

來源:人民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ziD6XEBiuFnsJQV6z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