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廢話速評】「終結內卷」的水月雨 竹2

2023-07-14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不廢話速評】「終結內卷」的水月雨 竹2

在寫竹一代的時候我就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今天在這裡再重複講一遍,對於那些不喜歡水月雨風格的用戶來說有一定參考意義。

某個北京經銷商有個高端客戶群,裡面人均消費幾萬塊都算少的那種,不乏一些Hiend大佬,在這個群里呢,鄙視鏈也非常分明,包括水月雨在內的絕大部分隨身品牌都很容易被「地鐵老人臉」,但唯獨有一個型號幾乎是被吹爆了,而且被他們冠以「好聽」的評價——竹。其實這個結論很好理解,不論竹現在出到第二代了,但不論初代還是新款,都不算是一個「典型水味兒」,和Kato、Aria SE這種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更何況便宜的東西也沒有啥試錯成本嘛不是?比起49元的夸克來說,99元的竹顯然是一個看起來更上檔次的產品,會讓人更有消費欲。

竹2的出現,從外在層面來說填補了一些初代上的遺憾,比如不能換線、做工相對粗糙等,畢竟這麼便宜的東西,在成本上不做點「刀法」也是不現實的,但從圖裡不難看出,竹2這次的整體質感還是蠻不錯的,包括黃銅導管的部分的做工處理在細節上也更經得起推敲。同時,竹2上的0.78Pin插針內部是做了鎖扣結構的,會比較緊、但也具備更高的強度和使用壽命。

「車門焊死、內卷終點」是竹2在詳情頁上大言不慚打出來的slogan,號稱是使用了過去只在5K級別耳塞上使用過的鋁鎂合金球頂復合振膜材料。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我就不多bb了,反正我也看不太明白,我只知道詳情頁中另一個關鍵語句是「主觀聆聽定調」,其實初代的竹之所以那麼受歡迎,我個人認為正是因為它比過去銀色飛船、夸克等產品具備更好的音樂性表現,而非單純的素質層面的「聲價比」而已。

比起竹2到底越級打怪到什麼程度,我相信很多人都更關心的一個問題是——竹2是否背刺到了蘭的用戶?

先說結論,一定程度上肯定是背刺了,只是也許受限於成本問題,竹2的聲音單純基於原線的前提下,聲音不如蘭那麼平順、細膩,如果說蘭是一個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那麼竹2則更像排量小一檔的渦輪增壓,第一腳油門下去的時候那個能量感來的很直接、很有衝勁兒,但隨之而來的必然伴隨一定的渦輪遲滯、後段動力不足帶來的不順暢感。

說人話就是,竹2一定程度上是比蘭來的更兩頭翹一些的,所以會給人一種動態更大、聲音更有張力的感覺,而且竹2的聲場在「絕對寬度」層面確實是比蘭來的要更好。蘭的優勢在於聲音在大聲壓下是更潤澤、更精緻、器樂的控制力也更佳的,低頻的深度也更好、更從容。竹2的低頻在肉感、打擊感層面會顯得比蘭要更好、也更有節奏感,但低頻細節和下潛沒有蘭那麼充沛,但我認為從流行樂的層面來說,竹2的低頻肯定是在聽感上更占優、更有氛圍的。

竹2最不講武德的部分就是聲場,它具備一個往往高階耳塞都不一定能做到的優秀縱深、以及整體的結像前置感,這一點甚至是許多頭戴式耳機追求的目標,也就是說你從竹2身上聽到的結像元素絕大部分都是從你腦袋的前方發出的、不會存在任何的頭中效應、或者器樂位置靠後/內凹的感覺,如果是使用SP3000這樣的頂尖播放器去推,咱們不去得罪友商,只能說竹2的聲場在規模和規整度上不會輸給自家Blessing3。

此外,竹2雖然在細膩度上不如蘭,但相比初代來說已經顯得細膩了很多、顆粒感不再那麼粗,我個人其實會更喜歡竹2的人聲,因為它在男聲的部分會比蘭更醇厚、更有磁性(這也是它不那麼「水月味兒」的地方),只是這個結論會有些吃搭配,基於水解2這種比較中正的前端的話則適用,而在本身偏數碼聲、底子明亮的前端面前,竹2和水月的其他耳塞一樣也會是偏亞洲系的女聲一些。當然了,竹2的換線潛力是非常大的,只是這個價位很少有什麼與之售價匹配的升級線可換,大家手裡如果有什麼閒置下來的0.78線就儘管給它換上,原線就是那種到手可以扔掉的級別。在任何升級線的加持下,你都會感覺到竹2的聲音厚度、密度、高頻順滑感提升了一大截,是那種可以腳踩Aria SE、拳打Kato的聲音,就看你願不願意折騰了。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高階HIFI玩家大機率看不上水月雨,但從私底下和從業人員的溝通中,其實許多品牌都是在拿水月雨的產品作為風向標、以及把他們當做假想敵的,有時候仔細想想水家確實是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千元內產品的內卷潮。這波就屬於開題者自己繼續破題,然後再引入下一輪的內卷潮里,我作為用戶反正舉雙手雙腳贊成,99塊的塞子都這水平了,啥啊這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f025c3f393effb5b443a2de4c66c5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