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昨天,帶孩子到小區附近的公園遛彎。
當看到別人家的小三輪車停在石凳旁邊時,我家娃兩隻眼睛都透露出興奮的光,立馬撒開歡就想跑去摸一把,順便再騎幾圈過過癮。
我趕緊走過去,準備把他抱走。沒想到,小傢伙這次意外地不配合。唉,這執念也太深了。
當我正準備掏出牛奶棒,轉移一下注意力。有位老人走過來,說「讓孩子騎會兒吧,我家孫子正在沙坑那邊玩。」
再次表示感激之後,我家娃歡快地騎上小三輪車,瞬間變成風一樣的男子。我長舒口氣,坐在石凳上歇腳,順便和老人嘮幾句嗑。
老人說她從孫子出生,就來幫忙帶娃,現在快三年了。但她還是沒法適應城裡的生活,也沒有能說得上話的人。每天都是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
早上喂孩子吃飯,做家務,帶娃到公園玩。十點多就要趕緊去超市買菜,然後回家做飯。
下午等孩子午覺睡醒後,又要帶到公園玩。玩到六點多,回家做晚飯。
老人說,她其實很想回老家一趟,可是兒子兒媳工作忙,她帶著孩子出遠門也不方便。所以,她連提都沒提起過。
而且在她看來,自己已經算幸福的了,至少還有小孫子陪著。
不像有些人雖然也被子女接到大城市,但整天坐在家裡,大眼瞪小眼。說是來享福,其實和坐牢沒啥區別……
老人這一席話,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我不由得想起撒貝寧在某訪談節目裡說過的話「不要隨便把父母接到身邊,那不是孝順。」
撒貝寧和他的妹妹都在北京生活,為了不讓父母牽掛,他將二老從武漢老家接到北京。
本以為和子女住在一起,父母心裡肯定很踏實。但現實情況並非他想像的那樣。由於工作特別忙,即使將父母接到身邊,但相聚的次數卻沒有變多。
他的父母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放棄平日喜歡的活動,從家鄉來到陌生的大城市。
結果孩子見不著,自己的社交圈也斷了,北京太大更不知道去哪裡玩。他們不僅沒有享福,反而大多數都是在家裡四目相對。
他們承受著極大的孤獨和寂寞,但又怕給孩子添麻煩,所以從不願和子女說。
唉,其實每一個孝順的孩子,都曾許下過這樣的宏願「媽媽我愛你,我希望成為你的驕傲,請放心,等我長大,你就享福啦!」
我們想給父母體面的生活,希望他們提起子女時總是用炫耀的口吻,牛逼哄哄,底氣十足。
於是,我們總覺得將父母接到身邊就是孝順。也想當然地認為和兒女住一起,他們就會心安。
殊不知,這樣做只是讓我們自己心裡舒服而已,並不是所有老人都想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家。大城市雖好,之於父母永遠都是異鄉。
離開熟悉的社交圈,始終無法融入的環境和生活方式,於他們而言只是換個地方繼續孤獨罷了。
然而現如今,為了幫子女帶孩子,越來越多的父母被迫成了」孩子在哪裡哪裡就是家「的老年漂。
他們為了孩子,努力去適應大城市的生活和諸多不便,也甘願忍受孤獨和寂寞。他們把尊嚴留給子女,卻獨自將悲傷和委屈咽進肚子裡。
最後想說,中國式父母最典型的特徵就是一輩子為孩子而活,卻又不願給孩子添麻煩。而作為子女的我們,要明白,其實最大的孝順就是尊重和理解父母的內心需求。
如果父母不遠而來,幫忙帶孩子,請別忽視他們的情感需求。不管工作再忙,也要抽時間多陪陪他們。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
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育兒、孕產護理、寶寶健康、孩子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