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積攢多了,就是影響孩子的大事!

2023-03-15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小事」積攢多了,就是影響孩子的大事!

「小事」積攢多了,就是影響孩子的大事!

尹建莉:小事積攢多了,就是影響孩子的大事

想做好家長,第一需要學習,第二需要反思,第三需要自我改變,孩子的好與不好,都不是一天兩天或一件兩件事塑造的,是日積月累而成的。小事積攢多了,就是影響孩子的大事!

提問者來信

尹老師:

您好!

我是您的一位忠實的讀者,想跟您分享一件昨天晚上發生的小事。

昨天晚上,孩子告訴我:他們班的老師做了一個突擊小測驗,滿分10分,他得了5.2分。我聽了很是不滿意,孩子緊跟著說,老師給的時間太短,班上60%的同學都是4分左右,我聽後又心裡稍有寬慰。然後,孩子又提及最高的有1個8分的,還有4、5個7分的,有2、3個6點幾分的。我聽後,心裡自然又轉向不悅,但嘴上沒說什麼。

孩子很快做完作業了。我提出要看一眼孩子的突擊小測驗的卷子。

看到一個直接被扣3分的改錯題,我心中的不悅即刻化為了口水噴發出來。

我嫌他改得不認真:明明可以發揮的題目,草草糊弄了事,才寫了幾句,還有一個錯字,過分啊,我的一陣叨嘮自然不必說了,基本內容就是:改錯題得認真對待!平時的書不能白看!做題要抓緊時間!不熟的功課還要多複習!也沒什麼新鮮的,就是車軲轆話來回說個不停。

孩子一直聽著,嘴裡說著:「行了,知道啦。」但我看得出,他的臉色其實已經和我的一樣,不大好看了。

最後,我住了嘴。孩子來了一句:「我看出來,你對我就沒有滿意的時候!」然後躺上床,蒙上被子要睡覺。

我聽了,很是不平,說:「哎,你不能這麼說吧,媽媽批評你的時候,可不是一棍子打死一片的。再說,平時表揚你的話,那都不是親媽說的啊?」

他沉吟了一會兒,然後說:「嗯,是說過。但是,反正讓你們大人滿意夠難的。」

我也無語了。誰說不是呢!確實,孩子讓家長滿意挺難的,大人總是想要很多很多。

母子倆就這麼著,在夜幕的悵然中,很快入睡了。但我確實因為孩子這一句「臨睡贈語」,而沒太睡踏實。孩子是在變相批評我的溝通方式,批評我剝奪他的自主權,不是麼?

我其實剛剛從大企業的崗位錄用面試現場趕回,面試了這幾天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企業領導討論了這幾輪錄用的標準和看中的焦點,我知道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好企業青睞的,也知道面試官為什麼一定要去判斷一個應聘者的內心是不是有力量,更知道應聘者在面試一瞬間表現出的自主、堅定與豁然,都是過去的成長曆程帶給他/她的,也是最為面試官所看重的。

我想,我應該接受孩子的批評。

我意識到像這種小事積攢多了,就是影響孩子的大事。我願意時常提醒我自己以及和我很類似的媽媽們。我已經寫了一張大大的「力」字貼在寫字檯上方,提醒我自己,平時溝通兒子,需要的是給他注入力量,而不是給他動輒施加壓力——希望我能像您一樣做個完美的媽媽!

孩子媽

尹老師回信

孩子媽:

您好。

世界上有完美的媽媽和完美的孩子嗎?

可能有,但是我沒見過。

我的書給了很多家長以啟示,也給了一些人壓力,所以經常有網友會問我,你真的做得那麼完美嗎?您的孩子真的那樣完美嗎?你就沒跟孩子發過脾氣嗎?

我不是完美媽媽,我的孩子也並不是完美孩子。如果說我在做媽媽方面還不錯,並非我天生有什麼本事,我只是個善於學習的媽媽,願意為孩子改變自己,不讓錯誤反覆地犯。並非我的職業或專業一定會讓我成為「好媽媽」,天下當老師的和研究教育的人很多,他們的孩子也並非個個出色。因為在「專業知識」和日常言行之間畢竟是有距離的,學理論知識易,用到實踐中難。

所以想做好家長,第一需要學習,第二需要反思,第三需要自我改變。孩子的好與不好,都不是一天兩天或一件兩件事塑造的,是日積月累而成的。

我感覺您作為一位媽媽,非常善於反思,從您的來信中我看到了您思考的細膩和誠實,相信您會成為一位好媽媽,因為您看到了「教育無小事」。

謝謝您!

尹建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dbdf1c5593f0a23165cddc717d15cd3.html